一湾浅浅的台湾海峡,连接着台湾省与祖国大陆,也连通了南海与东海,被称为“海上走廊”。但也正因为有台湾海峡夹在中间,使得台湾省与大陆之间的交通往来,目前只能通过飞机或者轮船。如果有一天可以自驾或者坐高铁去台湾省,那该多好。 于是就有人提出疑问,我国明明也有像港珠澳大桥,以及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那样雄伟壮观的跨海大桥,为何在台湾海峡就不能修建一座跨海大桥呢?是存在什么难题吗? 可行性:技术不是问题
一湾浅浅的台湾海峡,连接着台湾省与祖国大陆,也连通了南海与东海,被称为“海上走廊”。但也正因为有台湾海峡夹在中间,使得台湾省与大陆之间的交通往来,目前只能通过飞机或者轮船。如果有一天可以自驾或者坐高铁去台湾省,那该多好。
于是就有人提出疑问,我国明明也有像港珠澳大桥,以及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那样雄伟壮观的跨海大桥,为何在台湾海峡就不能修建一座跨海大桥呢?是存在什么难题吗?
可行性:技术不是问题
在2019年举行的台海通道与金马桥研讨会上,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孟凡超就曾表示,在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建成,增强了我们对于建设横跨台海的大通道的信心,我们也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的确,作为基建狂魔,我国的跨海大桥修建技术十分娴熟,也修建了许多世界级的桥梁和隧道,如我们熟知的最高大桥北盘江大桥,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隧道:祁连山隧道,最长高原铁路隧道: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等等,随意拎出一个,都是“世界之最”的存在。
所以,对于修建台湾海峡跨海大桥,我们在技术上并不存在问题。
不可行性:其他难点
但是修建跨海大桥,不仅仅要考虑技术难度,还要从长度,气候,海底地形,地质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
且修建其他跨海大桥的经验,也不能完全复制到台湾海峡,还是得要因地制宜。
难点一:一座太远的桥
台湾海峡,长约400公里,整体呈现南宽北窄。南部最宽处,宽口约400公里,北部最窄的宽口也有130公里。
这也意味着,如果要在台湾海峡修建跨海大桥,大桥最短也要修建130公里。要知道,目前作为世界第一长的港珠澳跨海大桥,其总长度也不过55公里。
但就是修建这55公里的跨海大桥,我国也花费了长达9年的时间,并投入了约1269亿元的资金,才建造完成,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所以要修建一条比港珠澳大桥还要长2倍之多的台湾海峡跨海大桥,谈何容易?其工程难度,建造成本,包括后期的维护费用等等,都是难以想象的。
对于长度问题,也有人提出了利用填海造陆的方式,来缩短与台湾省的距离,但这个方法又可行吗?
台湾海峡面积辽阔,面积约有9万平方公里,其水深最深处达到88米,要想填充这里的海域,存在极大难度。
另外,台湾海峡渔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渔场,海峡底部还富含油气资源。但填海造陆却会破坏这里原有的海洋环境,威胁这片海域的海洋生物的安全,是得不偿失的一种做法,因此不可取。
难点二:台湾海峡的气候 台风高发区
要说我国受台风“光顾”次数的地方是哪里?非广东和台湾莫属。
据中国天气网在1949年至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台风登陆我国各地的次数,广东高居中国台风登陆省份首位,达到194次,排第二的是台湾(129次),其次是福建(104次)、海南(102次)。
台湾海峡位于亚热带与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交替明显。尤其是每年的7到9月,多热带气旋,致使台湾海峡每年平均受热带风暴,以及台风影响平均5至6次,中心通过平均2次。
有着这样的气候条件,即便台湾海峡的跨海大桥能顺利建成,每年也都要经受台风的严酷考验,持续摧残。
到了强台风季节,为了安全考虑,甚至可能会直接关闭海上桥梁,禁止通行。
且台湾海峡地质结构复杂,地质活动较为频繁,平均水深超60米,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修建跨海大桥,我们并无先例,所以修建难度较大。
此外,台湾海峡作为一条贯通中国南北海运的重要海上运输航线,每天有各种万吨级,甚至十几万吨级的巨轮,来回穿梭于其间。
目前最大吨位的船舶,需要宽度达1700米的航道,如果是双向船,则要求宽度达到3400米。修建跨海大桥,会阻碍到这些船只的通行,影响海上运输通道的畅通。
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的一些桥梁工程专家,也曾提出过悬索桥方案,使吊桥的跨度变大,达到5米以上。
并非遥不可及
虽然修建台湾海峡跨海大桥困难重重,但或许这并非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几十年来,我国从未放弃对建设“台海通道”的期盼和构想,如今已经产生了北线,中线,南线这三种方案。
其中,“北线方案”将被优先选用为“台海通道”的未来方案。因为“北线方案”线路较短,跨海部分约为124公里,全长约140公里。
北线是从福建长乐出发,经平潭岛,然后跨越台湾海峡,最后到达台湾新竹。线路的两端,一端靠近福州,另一端则靠近台北。
且我们已经修通了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在平潭岛上建好了火车站,所以从平潭岛着手开建,将会帮助我们大幅度缩短建设距离,节省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