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挺新作据说是全上海最漂亮的地铁站,可以欣赏黄浦江两岸城市景象
名侦探小五郎
2021年02月05日 11:38:10
只看楼主

供稿:Wutopia Lab 新落成的上海地铁15号线吴中路站 就是一个展示上海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的 公共文化空间   Wutopia Lab设计 的被称为上海最漂亮地铁站的地铁15号线吴中路 站于2021年春节前两周落成并投入试运行   吴中路地铁站厅 浓缩了上海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 上海给许多人提供实现梦想的机会


供稿:Wutopia Lab


新落成的上海地铁15号线吴中路站

就是一个展示上海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的

公共文化空间

 

Wutopia Lab设计

的被称为上海最漂亮地铁站的地铁15号线吴中路

站于2021年春节前两周落成并投入试运行

 

吴中路地铁站厅

浓缩了上海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


上海给许多人提供实现梦想的机会

在上海这座城市里

只要你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申通公司

在15号线的地铁站站厅设计上做了创新

他们在吴中路站采用

净跨达到21.6米的预制大跨叠合拱型结构

从而创造了上海地铁

首例无柱的无遮拦大空间站台大厅



地基不适合建设地铁的上海

最后成为了全世界运行公里数最长的城市

地铁的不断延伸

推动了上海城区的高速扩展以及繁荣

而吴中路站也是申通公司总部所在地

当建筑师看到这个宏伟的拱型结构时

一个想法自然而然地进入脑海

这个站厅应该是

一个展示上海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的展厅

如果把站厅地面看成黄浦江

那么它的两侧就应该是浦东和浦西壮观的城市景象

而站厅的两端就应该反射出上海壮美的未来


 

于是建筑师设计的第一步

就是简单而直接地

用穿孔铝板在站厅两侧

塑造了层层叠叠的浦江两岸的城市景象

你可以看到熟悉的地标建筑

但更多的是对上海这个摩天楼之城的抽象表达

站厅两侧的城市景观沿着拱壁向上延申

仿佛要接拢

而站厅两侧的镜面反射墙则把这个景观无限延展

仿佛没有尽头

你在这个熟悉却有点陌生

但最后还是发现归属感的场所里

因为看到了上海的伟大而骄傲

也会为是这个伟大城市的一份子

无论是新旧上海人还是匆匆过客而自豪

 


吴中路地铁站厅就是一个上海人

上海特别亮

到处都有光

我觉得我只要站在光里

我就能够虚张声势

我就能够咬着牙

我活得特别坚强

我觉得我这么多年都过来了

我受了这么多的苦

我受了这么多的气

我觉得我什么都不怕



作为一个上海设计师

在设计推进的后面几步

则希望在细节处理上

更能够体现改革开放背景下上海人的精神风貌

和品格特征

 


-清爽-


上海人第一个特点是做人要清爽

所以在这个站厅清爽得像一个展览馆

只有闸机提醒你这是一个受管理的交通空间

但要做的清爽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首先要保证拱型结构的清爽

申通公司要求建筑师

要最大限度地展现站厅大跨度拱型的结构美

以及真实

要暴露结构的原始面目

不许用吊顶覆盖

事实上建筑师也没法用吊顶再做一个光滑的顶

因为吊顶龙骨的固定所用的钉子

会破坏预制结构的安全性

这样一来原本走吊顶的

空调风口,喷淋,照明,摄像头,逃生指示

便会无处安身



不过办法总是有的

上海人做事要清爽

建筑师团队先利用预制结构件之间的缝隙

嵌入了消防喷淋管

让它看上去像装饰线

其次把拱顶泛光照明放在城市背景墙下的空隙

从地面打亮天花

摄像头和逃生指示利用城市背景的结构龙骨侧装

最后把空调风口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在站厅尽端墙上以圆形喷口送风

建筑把另外一部分风口

结合进下站台的自动扶梯三侧栏板

形成了一个U型拉丝不锈钢通风矮墙

最后

这样的拱顶反而比有吊顶的天花更清爽



不过这没算完

在施工中发现地铁的设备管线

集中交汇在站厅四个入口上方

并且引出支管沿着拱型墙壁在3米左右高度贯穿站厅

粗暴打破了拱型结构

和城市背景轮廓线的纯粹视觉

一点不清爽

于是建筑师在城市轮廓线的背后

加了一道连续的深灰色弧形穿孔铝板

它很好地遮挡了管线也成为城市轮廓线的背景板

并更好地突出了城市景观

建筑师在入口处则修改了拱型曲线

让它更接近半圆

两道弧线之间的空间就可以容纳庞大的综合管线

这个修改也让入口自然有了一个具有体积感的门套

门套由GRC材料预制拼装而成

完美适配的原有拱型曲线

经过处理的GRC表面与混凝土拱顶融为一体

入口边上的消防栓也采用了创新的隐藏式转轴门

让其几不可见

建筑师在入口设计了经过精确计算和预制的

双曲面LED灯线

强化了门的符号

与地面倒映一起形成了四个光之门

所有行人将会在这四个清爽的光之门

进出吴中路这个清爽的站厅

目睹一个微小的日常的清爽奇迹


 

-挺括-


上海人追求做事还要挺括

这体现在处理细节的精准

精致以及灵活

通风口结合栏板形成通风矮墙的设计固然清爽

但通风管道需要让开结构梁

这样栏板墙不能紧靠结构边缘而有一段空隙

不清爽

也有安全隐患

如果在结构边缘直接起墙结合通风墙

那么这个栏板就显得过于笨重

于是建筑师设计了梯台形

在风口高度形成收分

由于有个斜角

地铁方担心和自动扶梯之间

会形成个三角形空隙导致万一有人从这里坠落

建筑师就此做了L型折边

形成了一个印刷体的大写U字

这样就闭环了

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建筑师接受地铁方意见把风口设计成凸出的格栅

避免有人把孩子放在通风矮墙上

为了进一步削弱通风矮墙的体积感

建筑师选用了能模糊反射周边的拉丝不锈钢

并用LED灯带作为矮墙和地边的分界

让这个体积具有了漂浮感



整个站厅最高潮的设计

无疑是两侧展示上海城市景观的景墙

建筑师用三层穿孔铝板

形成了层层叠叠有层次和进深的城市背景

由于拱型结构不能施加构造龙骨的钉子

所以所有铝板是通过地面主龙骨上焊接次龙骨

形成的网格来安装的

恰好建筑师不满意铝板的单薄会造成纸片感

要求铝板折边来形成一个视觉厚度

结果这个折边不仅形成了体积感

还精致地在侧面视线上遮挡了龙骨

三层铝板之间的空隙

提供了铝板和拱顶的泛光照明

需要互不干扰安装的空间

进一步

建筑师为了让这个城市背景更加有层次而不死板

在确定可以安放LED模块基本的开洞尺寸后

在不同建筑和层次上设计了5种尺寸的穿孔

削弱铝板反射光线和声音同时

也削弱铝板金属面的呆板

不同空洞在三个层面上层层叠加

让这个城市看上去望之不尽

建筑师在不到1米厚度上却创造了一个城市的深度

这样一来

作为过客的你站在站厅里

上海有如梦境在你周围展开

这有些陌生的熟悉

让你觉得你也在梦境之中

同时拥有了上海过去当下和未来



-笃定-


上海人做事不慌不忙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叫笃定

吴中路地铁站的设计和施工中

总会遇到一些在预料之外但必须处理的状况

设计师在坚持最初汇报的效果的前提下需要

处理并处变不惊地避免细节处理而导致效果走样



在施工图阶段发现按照地铁站厅的规范

需要在城市背景墙前

安置一道高60厘米高的连续挡水墙

如果延续地面大理石材料

那么这个挡水墙显得笨拙

如果仅仅刷一层涂料

则显得粗陋

上述两种方法都会让城市背景仿佛齐脚被截

建筑师决定用贴有渐变膜的连续的玻璃

作为挡水墙

渐变膜在功能上提示此处有玻璃避免行人撞上

在视觉上则制造了建筑仿佛在晨霭中

缓缓升起的戏剧性效果

以最后的呈现看

这仿佛是整体设计的一部分

而不是后来随机应变的结果



随机应变的笃定还体现在尽端墙体的设计上

建筑师原本将整面墙设计成完整的镜面

但在综合设施设备发现

这面墙有控制室的窗子

有工作通道门

有无障碍电梯门

有机房通风百叶

还有自动售票机

这些设施高度宽度不一

深度凸起不一

没法清爽

建筑师延续了城市轮廓线的故事

把轮廓线延申到这里形成抽象的高高低低的连续的线

线下面把各种设施包括在内

这些窗子门洞售票机仿佛是城市的建筑

用和通风墙一样的拉丝不锈钢

轮廓线之上还是采用镜面

于是两侧的城市景观

仿佛越过近景的城市而投射到无限的远方

似乎设计一开始就是这么设想的


 

-分寸-


上海人讲究交往中的分寸

在合适的地方有节制地展现自己隐秘的自豪感

市民在抽象成

一根连续的 LED灯带的城市轮廓线的指引下

引进入或者离开站厅

这里的轮廓线并没有重复站厅复杂的设计

仿佛是高潮的节制的序曲或者尾声言

设计言于此而不必多就是分寸



你或者会注意到站台天花上也有这线性的LED灯带

但你不会意识它们其实就是上海地铁运行图

而光的运动轨迹和是站台两边的地铁行驶方向是一致的

通道两侧的城市轮廓线光带轨迹也是同理



你可以在壮观的城市轮廓线里看到著名的东方明珠

三件套和其他标志性建筑以及许多抽象的摩天大楼

但你如果有心点会发现

有十个建筑是上海地铁重要的站厅上盖建筑

建筑师就是这么含蓄地展示了一种自豪

分寸有度地表达了地铁

对于上海这个伟大城市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吴中路地铁站厅更是一个公共文化空间

这个时候

上海变成了光的世界

一个光的海洋

象数不清的星星落在世界上



建筑师在第一次汇报说

这个地铁站就是一个象征主义场所

象征上海的场所

建筑师在第一次汇报时说

建筑师有责任说服业主

把任何功能性的公共空间

都可以变成一个能够凝聚人心的公共文化空间

建筑师在第一次汇报时

还说吴中路站会是中国第一个有表情的地铁站



建筑师在第一次汇报时告诉申通公司

他可以用灯光照明设计来达成上述的目标

吴中路站厅的灯光系统经过精密设计

采用四个部分组合

来实现符合规范的照明功能

与具有极强表现力和想象力的动态光效

由于站厅的整个拱顶不排设任何电源线

因此在整体照明上采用天际线铝板后的泛光照明系统

在通过反射光线满足空间照度要求的同时

也实现了光源隐藏的柔和视觉效果

运用RGB色LED光源

还让投射在拱顶上的照明

可以配合场景要求呈现丰富的色彩和动态效果

城市天际线造型的三层铝板

同样采用了隐藏的泛光照明系统

三层可分开控制

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天际线穿孔铝板的背后

建筑师采用两种不同的照明系统

营造出站厅最具特色的核心视觉元素

两侧靠近出入口区段的天际线背后是星星点点的灯组

仿佛夜色中城市的万家灯火

中心区段的铝板后安装了对应冲孔的全覆盖LED照明模块

通过设计和编程

可以实现千万级色彩数变化和图形效果

就像浦江两岸精彩纷呈的幕墙广告牌

这个可通过智能程序控制的照明系统

让站厅进化成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

更赋予了它未来场景打造的无穷想象



经过2年的设计和施工

业主单位申通公司赞许吴中路站

完全达成了效果图呈现

以及实现了建筑师所有的承诺

是的

吴中路站就是这么一个

能够创建社交鼓舞人心的开放的城市美术馆

一个前所未有的最漂亮的地铁站

 

 

那就用上海人的习惯语结束本文

“漂亮”


-项目图纸-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地铁十五号线吴中路站空间设计

设计公司:W-mills by Wutopia Lab

主持建筑师:俞挺

项目建筑师:丁叮,穆芝霖

项目经理:丁叮

设计团队:王丹,陈健翔,宋建勋

施工图设计公司: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照明设计:Wutopia Lab,上海罗曼照明

建筑摄影:CreatAR Images

项目地址:上海

建筑面积:4000㎡

建筑材料:穿孔铝板,拉丝镜面不锈钢,阳极氧化铝板,芝麻灰花岗岩,黑色荔枝面花岗岩,GRC,玻璃

设计时间:2018-2019

建设时间:2019~2021

lijiawei411
2021年02月05日 14:11:56
2楼

经过2年的设计和施工

业主单位申通公司赞许吴中路站

完全达成了效果图呈现

以及实现了建筑师所有的承诺

是的

吴中路站就是这么一个

能够创建社交鼓舞人心的开放的城市美术馆

一个前所未有的最漂亮的地铁站

回复
苏州全筑装饰
2021年02月07日 11:20:47
3楼

清爽,利落,感觉不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