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鲁烟半岛epc 于 2014-10-14 11:53 编辑 一、次梁顶筋的锚固 1 、端支座锚固长度 充分受拉,直锚需 La ,实际主梁梁宽多达不到 La , 不具备直锚条件,故多弯锚,如 11G101-1P86 所示。 2 、弯锚时铰接刚接的问题 如 11G101-1P86 所示,刚接需要主梁宽度约为 0.6Lab+50
一、次梁顶筋的锚固
1
、端支座锚固长度
充分受拉,直锚需
La
,实际主梁梁宽多达不到
La
,
不具备直锚条件,故多弯锚,如
11G101-1P86
所示。
2
、弯锚时铰接刚接的问题
如
11G101-1P86
所示,刚接需要主梁宽度约为
0.6Lab+50
,按
C30+HRB400
,次梁顶筋
d
按
14
、
16
、
18
、
20
计的话,所需主梁宽度分别为
344
、
386
、
428
、
470
,可见,一般情况下主梁不可能满足这个要求,因此,设计中不能让次梁的端部出现刚接的情况,而其真实状态是铰接
~
刚接,为了回避这个顶筋锚固可能不足的问题,
设计必须确保主次梁的高差不大,具备偏向铰接偏离刚接的条件,也可直接指定为铰接(这点有待商榷)。
3
、弯锚时对主梁宽度的隐性要求
同上,铰接需要主梁宽度约为
0.35Lab+50
,按
C30+HRB400
,次梁顶筋
d
按
14
、
16
、
18
、
20
计的话,所需主梁宽度分别为
221.5
、
246
、
270.5
、
295
,因此
次梁端跨顶筋直径需要注意不能过大以致无法可靠锚固。
4
、顶筋向跨内延伸长度
(
1
)中支座
向跨内延伸长度自主梁边起算为左右净跨较大者的
1/3
。
(
2
)端支座
向跨内延伸长度自主梁边起算,设计铰接时为边跨净跨的
1/5
,设计刚接时为边跨净跨的
1/3
。
5
、次梁顶部是否需要通长筋
混规
11.3.7
规定主梁应做通长筋,以防止地震时反弯点可能的移动,次梁不参与抗震,自然是没有必要设置通长筋的,
理论上这点是很清晰的,毋庸置疑。
实际施工中,次梁如果不做通长筋的话,就必然需要做架立筋来支承跨中箍筋,而做架立筋自然没有做通长筋方便,因此
这是个两难的问题。
二、次梁顶筋的连接
当不做通长筋时,架立筋与支座负筋搭接
150mm
即可,或者焊接;
当有通长筋时,
11G101-1P86
并未明示,可参考
P79~80
,再考虑次梁本身特性,按
Ll
搭接,也可焊接或机械连接。此时连接位置宜位于跨中,具体长度
=
本跨净跨
-
左右端非连接区。接头面积百分率控制为
50%
。
特此声明,新手总结,谢绝褒贬,恳求指导意见!另外,这是整理阶段草稿,讨论稿,不是终稿,最终各个构件整理完毕后,会对一些尚有疑问的问题统一思考,因此仅供暂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