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规定的疑问
zhao2753
zhao2753 Lv.4
2008年05月04日 22:09:49
只看楼主

今天搞了一个算例,情况如下:一个框支转换的剪力墙小高层结构:一层大底盘(转换层)层高6米;2-11层为层高3米的剪力墙标准层,平面比较规则,结构无特别的地方。如题,今对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进行计算,由于转换层只有电梯井和楼梯间剪力墙落下去,所以,转化层下的剪力墙截面面积较小,如按照高规附录E.0.1进行计算,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γ明显不过(剪力墙面积太少,框支柱基本可以忽略)规范规定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2,满足不了(深圳7度设防);

今天搞了一个算例,情况如下:一个框支转换的剪力墙小高层结构:一层大底盘(转换层)层高6米;2-11层为层高3米的剪力墙标准层,平面比较规则,结构无特别的地方。如题,今对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进行计算,由于转换层只有电梯井和楼梯间剪力墙落下去,所以,转化层下的剪力墙截面面积较小,如按照高规附录E.0.1进行计算,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γ明显不过(剪力墙面积太少,框支柱基本可以忽略)规范规定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2,满足不了(深圳7度设防);
于是我看了高规附录E.0.2,对于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1层时的算法,在pkpm模型里面,我特意在转换层下额外组装了一层大空间,且把增加的这层楼面梁格调小,层高设置为4米,于是第二层设置为转换层(6米),其他条件什么都不调,也没有增加除电梯井和楼梯间之外的剪力墙等抗侧力构件,然后进模型一算,结果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才0.5不到,完全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于是纳闷???
对一层大空间和大于一层的大空间转换层结构,实质为是否高位转换,按理说高位转换相对一层转换来说是不利的(在抗侧力构件等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但是规范确对一层和大于一层的转换用了两种算法,结果两种算法结果趋势确恰好相反,请求知道的朋友说明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理,也欢迎大家讨论,后生请教各位高手了!
jasonlee131
2008年05月05日 00:00:55
2楼
个人愚见:转换层位于一层时的层刚度比计算为剪切刚度,式(E.0.1-1)γ=G2A2h1/G1A1h2,而转换层大于一层时为剪弯刚度,式(E.0.2)γe=Δ1H2/Δ2H1,对比这两个公式可以看出转换层位置不同时影响各自刚度比的控制因素就不同,计算结果也有可能出现较大反差。
回复
jasonlee131
2008年05月05日 00:12:00
3楼
徐培福主编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第八章对这类带转换层的高层的计算原理有详尽的描述,楼主可以去看看,应该会对你有所帮助。
回复
zhao2753
2008年05月08日 22:35:16
4楼
"计算结果也有可能出现较大反差",这种反差比较大属不属于正常情况?因为这种差异体现在计算结果上无法正确反映受力的变化大趋势,所以,对同一个等效侧向刚度问题,采用了两种计算方法和不同的限定值,这只有在一定条件下(转换层高度和上层高度相差不太大的情况下,且上部剪力墙落地面积比较均匀),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比较接近,但是,当条件不与上述相近时,比如转换层高较高,剪力墙落地较少,这种情况下,两种计算方法的收敛速度是不相同的,于是限定值就会有不适用的地方,个人看法。
回复
zxl19841014
2008年05月09日 20:21:13
5楼
如果是框支结构,那么底层是框支层,第二层才能定义为转换层
个人看法
回复
tong19820819
2010年07月19日 19:28:59
6楼
同意二楼
回复
wstkxfmf
2010年07月20日 13:15:13
7楼
本帖最后由 wstkxfmf 于 2013-10-9 18:13 编辑

sbdrenbzd fczderyh fgzdfb
回复
zhiyuan_qu617
2010年07月22日 22:05:04
8楼
:time:
回复
hanleisheng2010
2010年07月22日 22:10:23
9楼
nuli
回复
hanleisheng2010
2010年07月22日 22:20:18
10楼
好啊
回复
jyz6305380
2010年07月23日 09:25:52
11楼
徐培福主编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第八章对这类带转换层的高层的计算原理有详尽的描述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