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有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充分的说明了新疆的气候特点是大陆性干旱气候,南疆干旱,光照长,少雨,年降水量仅为20-100毫米,而北疆却也只是100-500毫米,甚至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只有50毫米左右,单靠这点降水量是远远不够的。特殊的地理环境致使新疆地区的水资源十分紧张。 为了解决水源问题,两千多年前,新疆当地的人们就把眼光投到天山的冰雪融水上,为了躲避烈日的烘烤,他们利用沙漠质地渗漏性强的特性,开挖暗渠,将地下水巧妙截流,为新疆绿洲农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这就是坎儿井的原理、构造、作用。其结构是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积水潭)四部分组成。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其中暗渠工程最为艰巨,一般要在地下开凿几公里到几十公里。正是因为有了这独特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把地下水引向地面,灌溉盆地数十万亩良田,才孕育了吐鲁番各族人民,使沙漠变成了绿洲。
在新疆有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充分的说明了新疆的气候特点是大陆性干旱气候,南疆干旱,光照长,少雨,年降水量仅为20-100毫米,而北疆却也只是100-500毫米,甚至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只有50毫米左右,单靠这点降水量是远远不够的。特殊的地理环境致使新疆地区的水资源十分紧张。
为了解决水源问题,两千多年前,新疆当地的人们就把眼光投到天山的冰雪融水上,为了躲避烈日的烘烤,他们利用沙漠质地渗漏性强的特性,开挖暗渠,将地下水巧妙截流,为新疆绿洲农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这就是坎儿井的原理、构造、作用。其结构是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积水潭)四部分组成。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其中暗渠工程最为艰巨,一般要在地下开凿几公里到几十公里。正是因为有了这独特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把地下水引向地面,灌溉盆地数十万亩良田,才孕育了吐鲁番各族人民,使沙漠变成了绿洲。
坎儿井的实质是利用雪山周围的缓坡地貌特征,从雪山脚下开挖一条通向目的地的巷道。雪山与居住地间的距离至少都有几公里,暗渠的引水方式避免了阳光暴晒而产生的水分过分蒸发。民族英雄林则徐到哈密看到坎儿井的价值后,曾大规模的开发坎儿井,极大造福了哈密绿洲,当地老百姓亲切的称之为为“林公渠”。 坎儿井是吐鲁番地区的生命之源,这里坎儿井共有一千多条,总长达五千多公里。有人把它与长城和大运河相提并论,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最伟大工程之一。但我看来,坎儿井比起另外两项工程更有意义——它纯粹是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产物,且动机最为单纯,那就是饮用与灌溉。所以说坎儿井是一项伟大的、体现人类战胜自然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