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现代化发展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党中央历来重视农田灌溉排水事业发展,经过7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灌溉排水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加速推进,灌区改革全面深化,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我国共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各类小型灌排工程2200多万处,基本建成了大中小微并举的农田灌溉排水基础设施体系,耕地灌溉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的2.4亿亩(1亩=1/15h m2,下同 )发展到2023年的10.75亿亩。“十四五”以来,结合国家相关重大战略实施,累计安排中央资金2000多亿元,对2500多处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灌排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工程效益得到更好发挥。
运用WOD模式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初探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对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强、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财务收益率低,建设资金保障压力大,亟须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新型工具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保障水安全保障项目如期建设和效能发挥,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导向型发展(Water-security-guarantee Oriented Development,WOD)模式,通过“增肥哺瘦”,将公益性较强、收益性较差的水利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组合开发、一体发展,回收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带来的外溢效益并反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在破解水利项目由于抵押物和现金流缺乏导致的“融资难”问题的同时,推动水生态价值转换,促进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水安全保障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