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求助:18层带地下室剪力墙结构桩筏基础
tiankun_98
tiankun_98 Lv.2
2011年06月22日 11:26:57
只看楼主

工程概况: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埋深0.55~0.75米,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0.50~1.00米,Es不大于11MPa,多数为5、6左右(自然地坪下50米范围内),基底土层承载力为100Kpa,初步考虑用桩筏基础,筏板取800mm厚(算上地下室的话42mm一层)。小弟,第一次做桩筏基础,查看了一些相关资料后,心中还是有很多不解,希望各位大哥可以帮忙解答。1)、带地下室的18层剪力墙结构做桩筏基础是不是宜做成筏板(较厚,相当于承台)+无承台桩的桩筏结构,个人感觉相对于抗水板(薄)+承台+桩形式的桩筏基础省;

工程概况: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埋深0.55~0.75米,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0.50~1.00米,Es不大于11MPa,多数为5、6左右(自然地坪下50米范围内),基底土层承载力为100Kpa,初步考虑用桩筏基础,筏板取800mm厚(算上地下室的话42mm一层)。
小弟,第一次做桩筏基础,查看了一些相关资料后,心中还是有很多不解,希望各位大哥可以帮忙解答。
1)、带地下室的18层剪力墙结构做桩筏基础是不是宜做成筏板(较厚,相当于承台)+无承台桩的桩筏结构,个人感觉相对于抗水板(薄)+承台+桩形式的桩筏基础省;
2)、到了这个层数是不是应该设基础梁,做成梁板式桩筏基础(不然板厚偏大也浪费吧);
3)、如果做成梁筏基础,墙下布桩而不满堂布桩的话,是不是就因该采用弹性梁板方法计算而不能采用倒楼盖方法计算(如果可按倒楼盖方法计算的话,个别板厚无法满足<1/6的要求,有必要把筏板局部加厚吗);
4)、计算筏板配筋的话按什么值进行计算?模型导下来的荷载由桩间土(按天然承载力考虑是否太不保守)和桩来承担,如果地基只做降水处理且多数墙下布桩的话,算筏板配筋时是不是就可以按天然承载力计算;
5)、各位用广厦算过吗,我用广厦算的,采用的梁筏式的桩筏基础,墙下布桩,按弹性梁板有限元算的,结果我看着觉得很是不解,不管xy方向上的节点配筋,在墙下都是构造配筋率的2倍,好像不是计算出来的,是构造规定似得。
我实在是新手,可能有些对于结构形式的认识错误,望有经验者可以多给指点,谢谢各位大哥了。


[ 本帖最后由 tiankun_98 于 2011-6-22 11:29 编辑 ]
免费打赏
x1xqq
2011年06月22日 11:52:16
2楼
5)、各位用广厦算过吗,我用广厦算的,采用的梁筏式的桩筏基础,墙下布桩,按弹性梁板有限元算的,结果我看着觉得很是不解,不管xy方向上的节点配筋,在墙下都是构造配筋率的2倍,好像不是计算出来的,是构造规定似得。
桩均布在墙下,0.3的构造配筋率绝对没问题,且800厚改为600厚也没问题。
回复
constructional
2011年06月22日 11:54:00
3楼
除墙和柱周围布桩以外,可以在两柱或墙中间布桩,或按板带布桩,甚至在板中间设一根桩,这样可以减少板的计算跨度,又可以承担竖向荷载或水的漂浮力,使整个板受力均匀。
回复
x1xqq
2011年06月22日 12:00:06
4楼
1)、带地下室的18层剪力墙结构做桩筏基础是不是宜做成筏板(较厚,相当于承台)+无承台桩的桩筏结构,个人感觉相对于抗水板(薄)+承台+桩形式的桩筏基础省;
关键是筏板的厚度问题,若厚度做到600左右,并把施工的成本也考虑进去的话,筏板还是经济的。对甲方来说,是否经济,就看混凝土方量的大小,筏板对甲方来说,一般是不经济的。
回复
tiankun_98
2011年06月22日 16:39:00
5楼
谢谢帮助,请多给意见。
回复
lyj8008
2011年06月22日 21:14:14
6楼
桩筏中的桩基础一般都是长螺旋压灌桩或者预制桩(因为有地下水),单桩承载力都比较小,单排承载力不够,做太长很不经济,所以做桩筏桩基础
若是承载力够的话,也可以做成承台加抗水板
回复
wangxiaopeng3620
2011年06月23日 12:53:04
7楼
定下
回复
chm0707
2011年06月23日 13:58:04
8楼
我们一般是做抗水板(400~500)+承台+桩形式,住宅因为柱距不大,所以柱底力不会太大的,在剪力墙下布桩一般可以满足,承台梁都拉通布置,个别桩偏出剪力墙也问题不大。
一般通过承台梁可以调解不平衡弯矩。
回复
nbnbqyb2010
2011年06月23日 16:50:17
9楼
我们现在主要做桩基础
很少做桩筏
只能友情帮顶
回复
god_3910
2011年06月23日 20:22:16
10楼
还没见过桩筏基础,进来学习一下。
回复
jxmacc
2011年06月23日 22:37:01
11楼
桩筏,筏板完全不懂,进来学习下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