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复原效果图
aggielxg
aggielxg Lv.3
2008年05月10日 14:29:56
只看楼主

【名称】:方壶胜境 【类别】:文化遗址 【年代】:清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 福海东北岸建筑景观 【文物现状】:   整个方壶胜境景群于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劫掠后焚毁,焚毁初期,这片遗址上还残存有相当数量的建筑构件,其中以石制为多。虽然经过1900年战乱和民国时期的军阀盗运,以及当地民人的拆挖,这里残存的石构件还是数量很多的,近年来经过发掘清理,出土了大量建筑残件,其中还包括建筑梁柱若干,上面有明显的被火痕迹,成为了控诉列强强权的历史证据。

【名称】:方壶胜境
【类别】:文化遗址
【年代】:清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 福海东北岸建筑景观
【文物现状】:
  整个方壶胜境景群于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劫掠后焚毁,焚毁初期,这片遗址上还残存有相当数量的建筑构件,其中以石制为多。虽然经过1900年战乱和民国时期的军阀盗运,以及当地民人的拆挖,这里残存的石构件还是数量很多的,近年来经过发掘清理,出土了大量建筑残件,其中还包括建筑梁柱若干,上面有明显的被火痕迹,成为了控诉列强强权的历史证据。
【简介】:
  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岸湾内,1740年(乾隆五年)建成是圆明园中最为美丽的建筑。此景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是一处仙山琼阁般著名景观,主题阁楼实为一座寺庙建筑。
【相关资料】:
方壶胜境起源
  原是海神的祭祠,是我国园林中仅有的一座。它是面临福海东北的一个内湖,大小水面之间有一座可开启的吊桥作示意性的分隔,当桥开启,大的龙舟可由福海进入内湖,直达突出湖中的迎薰亭。主体建筑是对称布置、前后三组的殿堂,上覆黄色琉璃瓦,倒影于水面上,犹如仙山的琼楼玉宇极为壮观。特别当游人透过桥洞,远望福海中心的蓬岛瑶台时,更会产生漫游在仙境的观感。

乾隆题诗
  清乾隆皇帝在《圆明园四十景·方壶胜境·诗序》中说:海上三神山,舟到辄风引去,徒妄语耳。要知金银为宫阙, 亦何异人寰?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远求?此方壶所为寓名也。东为蕊珠宫,西则三潭映月,净渌空明,又辟一胜境矣。飞观图云镜水寒,拿空松柏与天参。高冈翔羽鸣应六,曲渚寒蟾印有三。拿匠营心非美事,齐人扼腕只虚谈。 争如茅土仙人宅,十二金堂比不惭。

注释:
三潭映月: 是方壶胜境西部一小园,仿杭州西湖三潭映月,在池中设三石塔。石塔残件目前仍留在遗址。
翔 羽: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翔翔共羽。" 翔翔,鸟飞翔时发出的声音。
鸣应六 : 言翔翔之声合于六律六吕之声。
印有三 : 佛教语:"宗门有三印,谓印空。印水。印泥。"三潭印月之名即由此而来。圆明园中之三潭印月之景即在方壶胜境之西侧。
齐人扼腕: 表示振奋或惋惜的情绪。齐人扼腕, 指的是秦始皇时齐人徐市入海求仙的故事。


1210401691457.jpg

免费打赏
aggielxg
2008年05月10日 14:30:52
2楼
2
回复
aggielxg
2008年05月10日 14:32:07
3楼
原址http://hi.baidu.com/bufeiyanchen/blog/item/46632baf9d7c99c97cd92a98.html
回复
aggielxg
2008年05月10日 14:34:20
4楼
【名称】:九州清晏
【类别】:文化遗址
【年代】:清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建筑景观
【文物现状】: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京西五园三山时,完全毁于大火之中。如今九州清晏遗址依然能识别。
  2004年,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九州清晏景区进行全面整修。
  九州清晏现属圆明园中后湖周围的九州景区。今年九州清晏景区就将修复驳岸3112延长米、为11.6万平方米的水面做防渗处理。重点整修山行水系和整体环境,还将抢救性修复景区内的16座古桥。
【简介】:
  九州清晏为圆明园中最早的建筑物群之一,亦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九州清晏其名寓意九州大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
  九州清晏位于圆明园西部。南面是前湖,与“正大光明”相隔;北边是后湖,后湖周围有九个人工岛,九州清晏就在其中一个小岛上,占地约70万平方米,位于圆明园九州地区的中轴线上。
  九州清晏由三组南向大殿组成,第一组为圆明园殿,中间为奉三无私殿,最北为九州清宴殿;中轴东有“天地一家春”,为道光出生处;西有“乐安和”,是乾隆的寝宫;再西有清晖阁,北壁悬挂巨幅圆明园全景图,原图现存法国巴黎博物馆;道光十年又在“怡情书史”附近建起“慎德堂”等殿宇,都是皇帝寝宫。
  1722年(康熙年间),景点西部已有建筑建成。雍正初年,雍正大规模扩建圆明园,此部分景区成为帝王重要的寝宫区。历史上著名的慈禧太后为“懿嫔”时居住在此(即圆明园的“内寝”宫廷区)。雍正帝与道光帝都死于九州清晏殿。
  此处也是“上元三宴”之首宴的地方。此处也是各地衙门,向皇帝呈览贡品、物件、画册的地方。
回复
aggielxg
2008年05月10日 14:35:15
5楼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正大光明殿
圆明园盛期写景图,1744年(乾隆九年)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圆明园四十景图”之一。原图仅一套,今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圆明园大宫门内七间大殿题额“正大光明”,是皇帝在园内举行朝会、接见外使的正衙。功能类似故宫太和殿、保和殿。建成于1725年(雍正三年)。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马戈尔尼(George Macartney,1737-1806)访华,所带英王向乾隆帝祝寿的礼品陈列于此殿。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蹂躏圆明园时,此殿是侵华头目的临时指挥部,随后被纵火烧毁。
园南出入贤良门内有正衙,不雕不绘,得松轩茅殿意。屋后峭石壁立,玉笋嶙峋。前庭虚敞,四望壁外,林木阴湛,花时霏红叠紫,层映无际。

胜地同灵囿,遗规继畅春。当年成不日,奕代永居辰。
义府庭萝壁,恩波水泻银。草青思示俭,山静体依仁。
只可方衢室,何须道玉津。经营惩峻宇,出入引良巨。
洞达心常豁,清凉境绝尘。每移云馆跸,未费地官緍。
生意荣芳树,天机跃锦鳞。肯堂弥厪念,俯仰惕心频。

注: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正殿。殿后【玉嶾嶙峋】的石山,叫寿山,山体今仍在,唯玉笋皆不可复见。庚申之役,英法侵略军抢掠烧毁圆明园等西郊诸园时的指挥部即设于此。\

回复
aggielxg
2008年05月10日 14:39:19
6楼
鸿慈永诂
鸿慈永诂(gǔ),亦称安佑宫,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月地云居西北,为清帝御苑的皇家祖祠,主要供奉巨幅御容画像,是圆明园中最大的一组宫殿,始建于乾隆时期。其气势十分宏伟,红墙金銮前有三座巨大牌坊,占地6.5万平方米,筑面积3600平方米。但圆明园中大部分景色都融于其山水之景中,使安佑宫显得与周围的景色很不协调。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京西五园三山时,也被完全烧毁。其中三百多名宫女与太监希望在此逃过一劫,然而他们未
回复
aggielxg
2008年05月10日 14:41:59
7楼
名称:蓬岛瑶台 [英]Immortal Abode on Penglai Island
【类别】:文化遗址
【年代】:清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景观
【文物现状】:
  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蓬岛瑶台殿宇因在岛上幸免于难,1870年(同治九年)毁于火。
  1985年清整补砌蓬岛瑶台三岛基址、驳岸和叠石,并修复东岛“瀛海仙山”六方亭、西岛庭院和东西曲桥。
【简介】:
  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在福海中央作大小三岛,岛上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
  蓬岛瑶台结构和布局根据古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计;宫门3间,正殿7间,殿前东列畅襟楼,西列神洲三岛,东偏殿为随安室,西偏殿为日日平安报好音;东南面有一渡桥,可通东岛,岛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桥,可通北岛,岛上建殿宇3间。
  据《史记》载,秦始皇(公元前221-前210年在位)妄想长生不老,方士徐市(市音fu,今亦作徐福)上言称,东海中有三座神山,曰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于是秦始皇就派徐市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寻仙境、求仙药。蓬岛瑶台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651-716年)的“一池三山”画意建造的。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
回复
aggielxg
2008年05月10日 14:42:37
8楼
海晏堂
海晏” 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文苑英华》唐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河,黄河;晏,平静。“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意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此语用以比喻天下太平,有歌颂世界和平的吉祥涵义。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中观赏实用性建筑“海晏堂”之名也出于此。此建筑群的精华——十二生肖铜雕以水报时,闻名世界。

【简介】
  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正午时,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射泉水,这些铜像是西方人设计,在中国制造的,融东西方文化于一身俗称“水力钟”。
  此建筑物是仅次于远瀛观的圆明园标志性建筑物,其地位仿佛帝国大厦在纽约地标中的地位一般。
  现今圆明园内兀立的几根精雕的异国情调的方石柱,是原“方外观”遗址,它是乾隆帝的宠妃——容妃在圆明园居住时作“礼拜”的地方(容妃信奉伊斯兰教)。由“方外观”东望,三合土高台前有一个3块巨石刻做的蚌壳,游人都愿在上面留影。远望,这个大蚌壳就像一朵硕大无比的莲花,这便是当年“海晏堂”的西门。
  这座洋楼一反中国皇家建筑的传统,坐东朝西,因此西门即为正门。门外平台当年左右对称地修了石阶和扶梯式的流水下坡石槽,槽壁就是扶手墙;墙边的水流分级下泻,形成折叠瀑布,直入下面的水池;水池内有12只铜铸的小动物,按中国地支顺序,铸成12属相的样子,代表12时辰。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小动物就喷出水来,到午时则12只小动物一齐喷水,这就是十分有意思的“水力钟”,其实,它的原理和我国古代计时器———“铜壶滴漏”的原理一样,不过经由洋人点化,又富于中国味,在皇帝眼里,就成了新奇、合意的动态游娱之物。
【建筑特色】
  “海晏堂”的中心建筑是一座11开间的“工”字楼,楼南楼北也各有小型喷泉池。此楼即是附近各喷泉群的供水楼。楼东西两头为提水用的水车房,中段平台楼下边是海墁高台,台上砌蓄水池,俗称锡海,一次可蓄水160余立方米。初建时提水机械是蒋友仁设计的龙凤水车,用人力“蹬攀”;三四年后就改安辘轳,用大罐打水上楼。
  用砖石砌成高台,高台上修有贮水池,供应周围喷泉用水。贮水池周围用锡板包严,防止渗漏,故称“锡海”。“锡海”能储水180吨,贮水是用“龙尾车”(靠机械原理将水位提高的一种水车)向上输送至“锡海”,然后再利用地心引力使水经过铜管流向喷泉。可笑的是,设计“水法”的法国教士蒋友仁,在乾隆三十九年病逝,宫内未留下此技传人,没有人能够修整、使用“龙尾车”。每逢皇帝游园,只好劳累小太监汗流浃背提水上楼,俟皇帝驾临再开水闸放水,皇帝离去,喷泉也就没有了。
【点评】  
作为最大规模的欧式建筑,这座建筑物西方巴洛克的成分还是超过百分之六十,其十二生肖喷泉更是成为其象征。很多人都忽视了海晏堂后面的蓄水楼,海晏堂前方的大贝壳以及罗马废墟般林立的第一层大部分石柱也成为了圆明园的象征之一。当然,由于建筑规模比方外观宏大,所以第一层的石柱并不显眼,又因为被大台阶所遮挡,故而过去大多数人看海晏堂都看其第二层,而今天人们也要很费力的绕过前方的大台阶寻找海晏堂的第一层。海晏堂和其他西洋楼建筑一样,被焚烧后只焚烧了屋顶,但是石料遭到军阀盗运,第二层连同第一层天花板被拆光,第一层石柱和墙面多半保存,至于那十二生肖喷泉,恐怕也只能在博物馆里见到部分头部了。

回复
aggielxg
2008年05月10日 14:43:03
9楼
2
回复
aggielxg
2008年05月10日 14:43:34
10楼
牡丹台
【名称】:牡丹台
【类别】:文化遗址
【年代】:清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建筑景观
【文物现状】:
【简介】:
  牡丹台,就是后来圆明园四十景中的“镂月开云”。牡丹台位于后湖东岸,南临曲溪。殿为三间,殿前以文石为坡,种植牡丹数百株。康熙六十一年,康熙来圆明园的牡丹台观赏牡丹。主宰中国命运长达130余年的康雍乾三朝天子,在牡丹台会聚一堂,传为佳话。
  原圆明园著名景观之一,雍正胤禛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题赋,圆明园“园景十二咏”之一。
回复
aggielxg
2008年05月10日 14:43:54
11楼
继续哦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