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半小时下101毫米雨,何以这点雨就称天灾?
cwgs
cwgs Lv.2
2007年07月20日 15:48:23
只看楼主

2007年7月,南京市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处新闻发言人傅强说,南京这两年还没有出现这么疯狂的暴雨。“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内,南京板桥渡口那边下了101毫米,雨就像是从天上倒下来的,大得可以称之为天灾。”傅强称。 南京市排水管理处的总工程师骆颖告诉记者,“2小时内80毫米的降雨量”是城市雨水管网的最大承受能力,对这样的话,我很不理解,哪位专业人员给我们这样的普通市民指点一下?做为南京,《给排水设计手册》给出数据,即使仅按1年1遇设计,1小时降水量也要105毫米,1个半小时才下101毫米,这雨也没多大呀。“2小时内80毫米的降雨量”是城市雨水管网的最大承受能力。这也小得有点夸张吧?

2007年7月,南京市市政设施综合养护管理处新闻发言人傅强说,南京这两年还没有出现这么疯狂的暴雨。“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内,南京板桥渡口那边下了101毫米,雨就像是从天上倒下来的,大得可以称之为天灾。”傅强称。 南京市排水管理处的总工程师骆颖告诉记者,“2小时内80毫米的降雨量”是城市雨水管网的最大承受能力,
对这样的话,我很不理解,哪位专业人员给我们这样的普通市民指点一下?
做为南京,《给排水设计手册》给出数据,即使仅按1年1遇设计,1小时降水量也要105毫米,1个半小时才下101毫米,这雨也没多大呀。“2小时内80毫米的降雨量”是城市雨水管网的最大承受能力。这也小得有点夸张吧?
1年1遇的雨水都排不出,还称天灾,那我们的生活得是灾声一片了吧? 
哪位专业人士给我们普通但爱较真的群众解解疑难问题?



免费打赏
xjl
2007年07月20日 17:27:44
2楼
呵呵,问的好
回复
mengshansk
2007年07月21日 09:39:46
3楼
“这点雨”?看来你真不懂,从水文学上来说,24小时降100mm以上属于大暴雨,何况1.5小时降了101mm,这应该属于自然灾害了。华北地区24小时降雨量:10mm以下是小雨,10-25mm中雨,25-50mm大雨,50-100暴雨,100-200大暴雨,200以上特大暴雨
回复
nc_dog
2007年07月21日 18:01:44
4楼



关注!!
回复
ldsun
2007年07月21日 22:17:38
5楼
“《给排水设计手册》给出数据,即使仅按1年1遇设计,1小时降水量也要105毫米”

不知道你这是哪个给排水设计手册,按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二版 第01册)常用资料》第154页中数据,南京市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72.5mm,一小时最大降水量为68.2mm,编制说明中标明,该数据为历年最大降水量记录中挑取,据此,有一点常识的话,就应该清楚一年一遇的降水量绝对不可能达到105mm,且应该是远小于68.2mm。

城市基础设施差强人意是事实,但是我们在质疑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能够捏造数据。
回复
chunmei88
2007年07月22日 19:11:50
6楼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回复
cwgs
2007年07月22日 19:32:49
7楼
做雨排水设计时,考虑的不就是暴雨吗?
在这讨论暴雨等级以下的雨,没有意义。
做雨排水设计时,难道不是以最快时间排除雨水吗?
1小时的雨,积在那排不出,当然成灾了。可这不是天的错呀,没有排水的通路呀。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表1-73,
南京暴雨强度公式
将重现期P=1(即1年1遇)

t取5, 则1小时降雨量105毫米,此值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t取10, 则1小时降雨量86.7毫米,
t取15, 则1小时降雨量74.2毫米,

回复
ldsun
2007年07月23日 08:45:03
8楼


公式用的没错,但是对公式的理解有问题
t值为降雨历时,
t取5,公式计算出来的i仅是一定重现期下五分钟的平均降雨厚度(mm/min)
既然要计算1小时降雨量,t就应当取值为60min
此时计算出的i=0.576mm/min
0.576×60=34.56mm
即南京市一年重现期的小时降雨量仅为34.56mm

回复
rockchain
2007年07月23日 12:33:12
9楼
cwgs,新手吧?对雨水系统的理解不到位哦,呵呵,好好看看书
回复
小小法师
2007年07月23日 12:44:21
10楼
暴雨强度是根据历年的雨量来计算的,如果雨水管渠设计过大,对市政是安全了,但是初期投资太大了。
回复
egoer
2007年07月23日 16:28:34
11楼


西风漫卷,你对极限强度理论的理解有误!

暴雨强度公式是根据极限强度理论推导出来的,极限强度理论有两个假设。

假设一,降雨历时等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雨水流达集流点的集流时间。

假设二,暴雨强度q与降雨历时t成反比。随降雨时间的增加,暴雨强度

逐渐减弱。

降雨历时t可以指一场暴雨的全部降雨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个别的连续时段。

而暴雨强度q为各历时的最大平均暴雨强度。例如,重现期一年的q的意义为:

这一年中所有降雨中最大连续时间为t的最大平均暴雨强度。

-------------------------------------------------------------------
所以,根据理论公式而言:

平均降雨厚度i=H/t(mm/min)

当t=90min时,i=101/90=1.12

每公顷面积上降雨体积 q=10000x1000i/1000x60=167i=187.4
-------------------------------------------------------------------
个人理解: 重现期只是用来假设重现期内的最大平均暴雨强度,实际取决定

作用的是集流时间t,而事实上一场暴雨中,出现最大暴雨强度的降雨历时不

会超过半小时,所以,根据理论计算出来的187.4远小于实际的暴雨强度。

另外说一句,根据理论,绿地的径流系数取0.1—0.2,大家可以好好想一想

如果一场雨下了一天一夜(比如江南的梅雨),绿地的径流系数还和刚下雨时的

一样吗?绿地不会积水吗?这个时候的径流系数又能代表什么呢?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