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梁的配筋率
lshyahu
lshyahu Lv.2
2004年09月25日 11:10:59
只看楼主

各位的虾:连梁的最小配筋率是多少?连梁的最大配筋率是多少?

各位的虾:连梁的最小配筋率是多少?连梁的最大配筋率是多少?
免费打赏
lsa1987
2004年09月25日 11:31:37
2楼
一般连梁的跨高比都较小,容易出现剪切斜裂缝,为防止斜裂缝出现后的脆性破
坏,除了采取减小其名义剪应力、加大其箍筋配置的措施外,规程7.2.26条规定
了在构造上的一些特殊要求,例如钢筋锚固、箍筋加密区范围、腰筋配置等。规
程7.2.26条为强制性条文,用黑体字给出,
1、连梁顶面、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ι
aE,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ιa,且不应小于600mm;

2、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应按高规第6.3.2条框架梁梁端加密区箍
筋的构造要求采用;非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
不应大于150mm;

3、顶层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体的长度范围内,应配置间距不大于150mm的构造
箍筋,箍筋直径应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

4、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
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
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
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回复
lsa1987
2004年09月25日 11:31:52
3楼
关于连梁的最小配筋率,在《第17届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有
黄小坤的一篇文章,论述了在构造配筋的情况下,可用的连梁最小配筋率。该文
指出了在连梁设计中,常采用与框架梁相同的最小配筋率,在跨高比较小的情况
下,如小于1.5,纵筋配筋率对连梁截面的剪压比影响很大,容易出现剪压比超限
的问题。所以,在构造配筋情况下,对于小跨高比连梁,应严格按照规范截面控
制公式计算,保证连梁强剪弱弯。

同时,在使用SATWE计算连梁时,我发现至少是在3月4日版中,连梁纵筋及箍筋
很大,经与软件部沟通,可能是由于该版本计算跨高比小于5的梁时,采用了深梁
(深受弯构件)计算公式,导致配筋过大。所以,建议大家在应用软件计算的时
候,对其结果应做仔细的校核,特别是连梁纵筋,往往是按框架梁最小配筋率配
置的,在跨高比较小时,即使箍筋按计算结果配置了,也不一定满足截面剪压比
即规范截面控制条件。
回复
lsa1987
2004年09月25日 11:32:06
4楼
黄小坤《建筑结构》2004/1

对于抗震设计的连梁,但梁的跨高比较小且抗震等级较高时,按照“框架梁纵向
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高规表6.3.2-1)的规定配置构造纵向钢筋,可能造
成梁的受弯承载力过高,在纵筋尚未屈服前时,梁截面承受的剪力可能已经超过
剪压比限制条件,造成梁的受剪破坏先于受弯破坏!
设计建议:
1、非抗震设计时,对几乎所有跨高比的连梁,均可采用框架梁的最小纵筋配筋
率0.2%进行构造配筋设计。
2、当连梁跨高比小于2.5时,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按下采用,不宜采用更高
的数值:
跨高比β: β≤0.5 0.5<β≤1.0 1.0<β≤1.5 β>1.5
纵筋配筋率: 0.2 0.25 0.25~0.30 0.25~0.4
3、对于小跨高比的连梁(如β<1.0),但纵筋采用HRB400时,宜采用比C20更高
的等级的混凝土。
回复
2004illzp
2004年09月25日 11:51:43
5楼
关于连梁的最小配筋率,在《第17届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有
黄小坤的一篇文章,论述了在构造配筋的情况下,可用的连梁最小配筋率。该文
指出了在连梁设计中,常采用与框架梁相同的最小配筋率,在跨高比较小的情况
下,如小于1.5,纵筋配筋率对连梁截面的剪压比影响很大,容易出现剪压比超限
的问题。所以,在构造配筋情况下,对于小跨高比连梁,应严格按照规范截面控
制公式计算,保证连梁强剪弱弯。

黄小坤的文章实际上是指出了连梁满足剪压比条件所对应的最大纵向配筋率,而
这个最大配筋率是和框架梁的最小配筋率相对应的,是小于或等于的关系。注意
这个连梁的配筋率并不是根据强剪弱弯条件得出的,而是根据剪压比条件保证连
梁不会出现脆性的斜压破坏而得出的。

我想对于连梁没有必要明确最大配筋率,连梁主要表现为剪切破坏,受剪先于受
弯破坏,一般的连梁需加大箍筋的配置,提高抗剪能力,对最大配筋率没有明确
要求。

我也不同意这种观点。正确的连梁设计怎么会“受剪先于受弯破坏”呢?《高规》
连梁计算公式明确了连梁剪力取值必须满足强剪弱弯条件。所以,连梁按这种方
法设计受剪承载力肯定要高于受弯承载力。连梁地震破坏时首先应是梁端出现塑
性铰,而后连梁截面剪切变形造成的交叉斜裂缝导致连梁彻底失效。另外,若连
梁截面不满足剪压比条件,再加大箍筋也是徒劳,它根本不会起到作用,因为那
时剪压区砼早被压碎了。

在使用SATWE计算连梁时,我发现至少是在3月4日版中,连梁纵筋及箍筋很大,
经与软件部沟通,可能是由于该版本计算跨高比小于5的梁时,采用了深梁(深受
弯构件)计算公式,导致配筋过大。

实际设计中连梁的实际配筋率一般都要大于上面讨论的这个配筋率,这也是黄小
坤论文有争议的地方,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比较难顾及,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
题。
回复
2004illzp
2004年09月25日 11:51:59
6楼
在使用SATWE计算连梁时,我发现至少是在3月4日版中,连梁纵筋及箍筋很大,
经与软件部沟通,可能是由于该版本计算跨高比小于5的梁时,采用了深梁(深受
弯构件)计算公式,导致配筋过大。------------------satwe计算没有考虑深梁影
响,我咨询过PKPM软件程序组,他们明确表示satwe计算时没有考虑深梁计算单
元。
回复
xiangtao588
2004年11月06日 21:32:02
7楼
我们设计时,一般都是根据已有的经验,来确定结构方案以及主要构件的断面尺寸。比如,多大的荷载、多大的跨度,楼板一般取多厚,梁一般取多大的断面,这些都有一些经验的东西在里边。由于我没有整理,也无法细说。
  柱子断面尺寸,则可以根据轴压比来估算,前面已有贴子问过这个问题。

  
回复
xiangtao588
2004年11月06日 21:32:20
8楼
对于计算出来的东西,最关键的,是看其结果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如周期、振型个数是否足够、剪重比、层间位移、层间刚度比、挠度、裂缝等等。对于配筋,一般来说,只要结构方案合理,梁、柱、墙等的配筋应该是比较合理的。结构构件一般都有一个经济配筋率,是一个范围,只要配筋结果在这个范围内,一般认为没有多大问题。
回复
xiangtao588
2004年11月06日 21:33:49
9楼
1、设计坡屋顶时,梁配筋后,必须自校梁底标高,算出其净高,看是否满足要求,特别是楼梯等入口处。
2、设计坡屋面时,屋脊(阳角、阴角)处,梁可适当减小,当板跨较小时,可以不设梁,否则可能影响使用,净高不足,再者,也会造成看上去影响美观。
回复
xiangtao588
2004年11月06日 21:34:24
10楼
3、楼梯柱(中间平台作用处)应该全程加密,因为该柱为短柱。
4、对于迎水面保护层为50mm的混凝土墙,应在50mm内增设Φ8#150双层双向的钢筋网片,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回复
xiangtao588
2004年11月06日 21:34:38
11楼
5、对于梁高的取值,应该考虑建筑空间的需求,要和建筑协商好净高要求。
6、写字楼、商场等8m跨梁,取300x800的梁不好,应取350x700,对于一些大跨度公键,梁宽应适当加大,应取300以上,最好取350、400,因为:
①梁宽加宽,抗剪有利,符合“强剪弱弯”的原则。
②350宽的梁,用四肢箍可以使箍筋直径减小。
③主梁加宽,有利于次梁钢筋的锚固。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