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garfield0813
2007年06月13日 23:58:21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欧洲、阿拉伯)中,中国园林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 一、发展概况 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它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 ①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的自然山水丛林,以狩猎为主,兼供游赏,称为苑、囿。 ②春秋战国至秦汉,帝王和贵戚富豪模拟自然美景和神话仙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在世

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欧洲、阿拉伯)中,中国园林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

一、发展概况

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它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
①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的自然山水丛林,以狩猎为主,兼供游赏,称为苑、囿。


②春秋战国至秦汉,帝王和贵戚富豪模拟自然美景和神话仙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

又大量增加人造景物,建筑数量很多,铺张华丽,讲求气派。帝王园林与宫殿结合,称为

宫苑。
③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人参与造园,以诗画意境作为造园主题,同时渗入了主观的

审美理想;构图曲折委婉,讲求趣味。
④两宋至明初,以山水写意园林为主,注重发掘自然山水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园景主

题鲜明,富有性格;同时大量经营邑郊园林和名胜风景区,将私家园林的艺术手法运用到

尺度比较大、公共性比较强的风景区中。
⑤明中叶至清中叶,园林数量骤增,造园成为独立的技艺,园林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私家园林(主要在江南)数量骤增,皇家园林仿效私家园林,成为私家园林的集锦。造

园法则成熟,出现了许多造园理论著作和造园艺术家。

二、主要类型 

中国园林主要有4种类型:

1、帝王宫苑。大多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而成,一般占地很大,少则几百公顷,大的可到

几百里的幅员,气派宏伟,包罗万象。历史上著名的宫苑有秦和汉的上林苑、汉的甘泉苑

、隋的洛阳西苑、唐的长安禁苑、宋的艮岳等。现存皇家宫苑都是清代创建或改建的,著

名的有北京(明清)城内的西苑(中、南、北海)、西郊三山五园中的颐和园、静明园、

圆明园(遗址)、静宜园(遗址)、畅春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帝王宫苑都兼有宫殿功能,

其苑景部分的主题多采集天下名胜、古代神仙传说和名人轶事,造园手法多用集锦式,注

重各个独立景物间的呼应联络,讲究对意境链的经营。
2、私家园林和庭园。多是人工造的山水小园,其中的庭园只是对宅院的园林处理。一

般私家园林的规模都在1公顷上下,个别大的也可达4、5公顷。园内景物主要依靠人工营造

,建筑比重大,假山多,空间分隔曲折,特别注重小空间、小建筑和假山水系的处理,同

时讲究花木配置和室内外装饰。造园的主题因园主情趣而异,大多数是标榜退隐山林,追

慕自然冲淡。历史上著名的私家园林很多,见于记载的就不下1000余座,其中,苏州、扬

州、南京的园林最为人所称道。
3、寺观园林。一般只是寺观的附属部分,手法与私家园林区别不大。但由于寺观本身

就是“出世”的所在,所以其中园林部分的风格更加淡雅。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寺观地处

山林名胜,本身也就是一个观赏景物,这类寺观的庭院空间和建筑处理也多使用园林手法

,使整个寺庙形成一个园林环境。
4、邑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苏州虎丘、天平山,扬州瘦西湖,南京栖霞山,昆明西

山滇池,滁州琅琊山,太原晋祠,绍兴兰亭,杭州西湖等;还有佛教四大名山,武当山、

青城山、庐山等。这类风景区尺度大,内容多,把自然的、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既有私

家园林的幽静曲折,又是一种集锦式的园林群;既有自然美,又有园林美。

三、基本特征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园林,

它们之间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1、追求诗画意境。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涵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

园林的主要特征。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曾自己经营园林。历代诗词歌赋中

咏唱园林景物的佳句多不胜数。画家造园者更多,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园几乎全由画家布

局;清朝许多皇家园林都由如意馆画师设计。园林的品题多采自著名的诗作,因而增加了

它们的内涵力量;依画本设计布局,就使得园林的空间构图既富有自然趣味,也符合形式

美的法度。
2、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园林毕竟是人造的景物,不

可能将自然美完全逼真地再现出来,其中的诗情画意,多半是人的审美经验的发挥,即所

谓借景生情,情景交融。观赏者的文化素养越高,对园林美的领会越深。东晋简文帝入华林

园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见《

世说新语》);明计成《园冶》论假山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都是强调在园林审

美活动中主客观的密切关系。因此,中国园林特别注重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因为假

山曲水比较容易模仿自然,形成绘画效果;二是景物命名,通过匾、联、碑、碣、摩崖石

刻,直接点明主题。两者都能较有力地引起联想,构成内在形象。
3、创造无穷的空间效果。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而诗

情画意的美学内涵则是某种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因此必须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

、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所谓“套室回

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

浅或深”(清·沈复《浮生六记》)等,都是造成无穷空间的手法。
4、特别强调借景。借景包含借入与屏出两个相反相成的部分。《园冶》指出:“借者

,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有“远借、邻借、仰借、

俯借、应时而借”种种手法。中国园林运用借景手法创造了许多著名的美的画面,如江苏

无锡寄畅园借景锡山宝塔,北京颐和园画中游、鱼藻轩借景玉泉山和西山,河北承德避暑

山庄锤峰落照借景磬锤峰等,都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
免费打赏
nicolexy
2008年11月11日 17:07:55
2楼
辛苦拉~~~楼主~~~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