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极恶都市
2024年05月31日 10:30:50
只看楼主

夏季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及 防治方法 夏季高温多雨,各类园林植物病虫害相继进入高发阶段,会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此时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下面重点介绍夏季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一、虫害 (一)食叶害虫 1.重阳木锦斑蛾。 徐州地区1年发生4代,多数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越冬老熟幼虫每年4月上中旬化蛹,4月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第1代幼虫于5月中下旬盛孵,第2代幼虫于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盛孵,第3代幼虫于8月下旬盛孵,第4代幼虫于10月上中旬盛孵,11月下旬第4代老熟幼虫开始结茧越冬。主要以幼虫取食重阳木叶片,严重时整株树的叶片被吃光,最佳防治时间为5月中旬、6月中下旬、8月中旬、9月下旬。主要危害重阳木。

夏季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及

防治方法


夏季高温多雨,各类园林植物病虫害相继进入高发阶段,会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此时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下面重点介绍夏季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一、虫害

(一)食叶害虫

1.重阳木锦斑蛾。 徐州地区1年发生4代,多数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越冬老熟幼虫每年4月上中旬化蛹,4月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第1代幼虫于5月中下旬盛孵,第2代幼虫于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盛孵,第3代幼虫于8月下旬盛孵,第4代幼虫于10月上中旬盛孵,11月下旬第4代老熟幼虫开始结茧越冬。主要以幼虫取食重阳木叶片,严重时整株树的叶片被吃光,最佳防治时间为5月中旬、6月中下旬、8月中旬、9月下旬。主要危害重阳木。

 


2.瓜子黄杨绢野螟。 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以幼虫食害嫩芽和叶片,使受害叶片枯焦,暴发时可将叶片吃光,幼虫危害盛期分别发生在4月、7月和9月,10月中旬进入越冬期。最佳防治时间为3月中下旬、6月下旬、8月下旬,低龄幼虫期防治效果最好。主要危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以及冬青、卫矛等植物。

 


3.美国白蛾。 徐州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枯枝落叶、墙缝、草堆等处越冬。初孵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徐州地区5月、7月和9月为网幕高峰期。最佳防治时间为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9月下旬,主要危害臭椿、法桐、樱花、桑树、紫叶李、桃树、榆树、柳树、杨树等植物。

 


4.国槐尺蠖。 徐州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树穴周围的土壤里越冬。第1代幼虫始于5月上中旬,各代幼虫危害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最佳防治时间为5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中旬,主要危害国槐和龙爪槐。

 


5.樟巢螟。 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后在浅土层中越冬。翌年春季老熟幼虫化蛹,5月成虫羽化并产卵。第1代幼虫于5月中下旬发生,8月出现第二代幼虫,10月出现第三代幼虫。幼虫具有群集性,低龄幼虫先将香樟叶缀起,躲在其中危害,最后形成虫巢。10月下旬老熟幼虫下树结茧越冬。最佳防治时间为5月下旬、8月中旬、10月中旬。主要危害香樟。

 


6.刺蛾类。 徐州常见的有黄刺蛾、绿刺蛾、褐刺蛾、扁刺蛾等,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第一代幼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第二代发生在8月中旬至10月下旬,以幼虫群集食叶。最佳防治时间为低龄幼虫期。主要危害法桐、紫叶李、乌桕、枫杨、紫荆、樱花等植物。

 


7.袋蛾类。 徐州常见的有茶袋蛾、白囊袋蛾、大袋蛾等,一年发生1代。幼虫从6月上旬开始危害,6-7月危害严重, 10月中、下旬陆续越冬。以幼虫取食树叶、嫩枝皮及幼果。最佳防治时间为幼虫孵化高峰期(6月中旬)。主要危害法桐、紫叶李、石榴、重阳木、紫薇等植物。

 


8.夜蛾类。 徐州常见的有斜纹夜蛾、银纹夜蛾、草地贪夜蛾、黏虫等,一年发生3-5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幼虫危害期为6-10月,主要以幼虫取食植株叶片、嫩茎等,最佳防治时间为第一代幼虫孵化高峰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主要危害白三叶、马蹄金、草坪等植物。

 


(二)刺吸式害虫

1.蚜虫。 一年发生10余代,以卵越冬。三月中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4月中旬至5月危害较重,8月至10月再次危害,主要在新芽和叶片上吸取汁液,造成植株叶片变形、皱缩、卷曲,最佳防治时间为3月中下旬、4月上旬、8月中下旬、9月下旬。主要危害大叶黄杨、木槿、石楠、海桐、国槐、栾树、重阳木等植物。

 


2.白粉虱。 一年发生多代,白粉虱不能露地越冬,冬天可以在温室或大棚内活动危害。5月上旬,白粉虱开始从大棚转向露地危害繁殖,7-9月份是白粉虱繁殖和危害盛期,10月中下旬陆续向温室或大棚转移或死亡。成虫及若虫的口器从叶背插入,吸取汁液,导致植物叶片枯黄,最佳防治时间为5月中下旬和7-8月。主要危害万寿菊、彩叶草、茉莉、扶桑、月季等植物。

 


3.红蜘蛛。 一年发生10余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一般在3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旬进入盛发期,7-8月达到危害高峰,10月中下旬开始进入越冬期。主要危害植物的叶、茎、花等,刺吸植物的茎叶,使受害部位失绿变白,严重时植株发生黄叶、卷叶、落叶和死亡等,最佳防治时间为5月中旬和7-8月。主要危害紫叶李、大叶黄杨、紫薇、紫荆、桃树等植物。

 


4.青桐木虱。 一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底5月初越冬卵陆续孵化,若虫和成虫多群集叶背和幼嫩枝干上吸食危害,致使叶面呈苍白萎缩症状,严重时树叶早落,枝梢干枯。第二代若虫发生期在7月中旬, 8月下旬开始产卵于枝上越冬,最佳防治时间为5月上旬、7月中下旬若虫孵化期。主要危害青桐。

 


5.悬铃木方翅网蝽。 一年发生多代,以成虫在寄主树皮下或树皮裂缝内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取食活动, 6-9月危害严重,其成虫和若虫主要寄生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最初造成黄白色斑点和叶片失绿,严重时叶片枯黄、青黑及坏死,造成树木提前落叶、树势衰弱甚至死亡,最佳防治时间为5月下旬和6-8月。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植物。

 


6.紫薇绒蚧。 一年发生3代,越冬场所为寄主枝干皮缝、翘皮下及枝杈等处。 越冬若虫于3月中旬开始活动,3月底4月上旬初孵若虫发生危害; 第二代第三代初孵若虫分别于7月中旬、8月下旬始现,世代重叠,最佳防治时间为若虫孵化期。 主要危害紫薇、石榴等植物。

 


7.白蜡蚧。 一年发生1代,4月上旬雌成虫开始产卵,4-5 月份卵孵化为若虫,雄若虫群栖在枝条上分泌大量白色蜡质物,覆盖虫体和枝条,严重时整个枝条呈白色棒状;雌若虫则分散栖息于枝条之上,为很小的褐色卵圆形。9月下旬雄成虫开始羽化,最佳防治时间为若虫孵化期。主要危害女贞、白蜡树等植物。

 


8.日本龟蜡蚧。 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翌春寄主发芽时开始危害,若虫孵化后均爬至嫩枝、叶柄、叶片上危害,并分泌蜡质。5月下旬为产卵盛期,8月中旬至9月为化蛹期,羽化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最佳防治时间为若虫孵化期。主要危害桃树、重阳木、三角枫、枇杷、海桐等植物。

 


9.吹棉蚧。 一年发生2-3代,以若虫、成虫或卵越冬。第1代成虫发生在5-6月,第2代在7月中下旬,第3代在10月。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植株枝梢及叶背吸汁危害,导致植株落叶、枯梢、树势衰弱,最佳防治时间为若虫孵化期。主要危害黄杨、蔷薇、月季、海桐、牡丹、冬青等植物。

 


10.日本纽绵蚧。 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3月初开始活动,4月上旬产卵,5月上旬若虫开始孵化,5月中旬进入孵化盛期,11月下旬陆续进入越冬期。以若虫和雌成虫在寄主枝上吸取汁液,导致枝梢枯死,树势衰弱,最佳防治时间为若虫孵化期。主要危害合欢、三角枫、重阳木、刺槐、榆、朴等植物。

 


(三)蛀干害虫

1.天牛类。 常见的天牛种类有桑天牛、云斑天牛、星天牛、光肩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桃红颈天牛等,主要以幼虫钻蛀植物的枝、干或根部,危害初期叶片凋萎、枯黄,枝条枯死,严重时造成树木衰弱或死亡,最佳防治时间为幼虫期3-4月份和9-10月份,成虫期6-7月份。主要危害法桐、柳树、国槐、桃树等植物。

 


2.木蠹蛾。 一般一至两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幼虫活动期为3-10月,成虫多在4-7月出现。主要以幼虫危害植物的枝、干或根部,危害初期枝干枯萎、主干腐烂中空,严重时造成苗木长势衰弱、死亡,最佳防治时间为幼虫期3-4月份和成虫期5-7月份。主要危害法桐、杨树、柳树、国槐等植物。

 


(四)地下害虫

1.地老虎。 俗称“切根虫”,一年发生3-4代。幼虫危害期分别为5月、8-10月,幼虫从地面截断植株或咬食未出土幼苗,使整株死亡,造成草坪斑秃,甚至成片死亡,最佳防治时间为5月、8-10月。主要危害草坪、地被、花卉等植物。

 


2. 蛴螬。 俗称“土蚕”,一般一至两年发生1代。幼虫生活在土中,咬食植物的根、嫩茎;成虫会取食植物的叶片、花芽及果实,常造成枝叶残缺不全,根、茎腐烂,植株死亡。5-6月为危害盛期,最佳防治时间为5-6月。主要危害草坪、地被、花卉等植物。

 


二、病害

1.黄化病。 发病初期叶色由绿变黄、变薄,严重时叶色苍白,叶片尖端部分坏死;初始多发生在叶顶端,新叶比老叶严重,冬、春季比夏季更重,冬季低温发生冻害,会加剧黄化病的发生。主要危害香樟、广玉兰、栀子、杜鹃等植物。

 


2.白粉病。 属真菌性病害,每年4月上旬开始发生危害,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叶柄、花和嫩枝。初期病部出现浅色点,逐渐由点发展形成一层白粉,最后在粉斑上长出许多霉点,使叶片皱缩、嫩梢弯曲,甚至整株死亡。主要危害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石楠、紫薇等植物。

 


3.锈病。 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初期为黄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橙黄色而边缘为红色的圆形病斑,后生有黑色的小颗粒;后期叶背面病斑稍鼓起,并丛生浅黄色的毛状物。主要危害草坪、月季、贴梗海棠、木瓜、山楂等蔷薇科植物及桧属、柏属植物。

 


4.煤污病。 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嫩枝、花器等部位。发病初期会在叶片、枝梢上形成圆形黑色的小霉斑,有的霉斑会沿着主脉扩展,使整个叶面、嫩梢上都布满了黑霉层,形成黑色或黑褐色煤烟状层,有时霉层会出现开裂剥落的情况。每年3-6月和9-11月是煤污病发生的高峰期。主要危害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薇、紫荆、国槐、重阳木、柳树等植物。

 


5.黑斑病。 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枯枝或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开始侵染发病,7-9月为发病盛期。发病初期叶表面出现红褐色至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定形的暗黑色病斑,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枯黄,早期落叶,个别枝条枯死。主要危害月季、玫瑰、夹竹桃、白兰、美人蕉等植物。

 


6.褐斑病。 大部分属真菌性病害,该病在较高温度下容易发生。发病初期叶上形成近圆形黑斑,病斑长大后边缘黑褐色,中心灰黑色,并生有黑色小点,严重时病斑相连以至全叶枯萎。主要危害月季、大叶黄杨、龟背竹、垂枝榕等植物。

 


7.炭疽病。 大部分属真菌性病害,常危害植物的叶片、新梢、嫩枝等。发病初期病斑为暗褐色;中期病斑不断扩大,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后期病斑则变成黄褐色,中心转为灰白色,同时病斑上还会有小黑点。主要危害大叶黄杨、龙血树、变叶木、凤梨、橡皮树等植物。

 


8.流胶病。 属真菌性或生理性病害,常危害植物的树干、主枝和枝条。发病初期,病部稍有肿胀,呈暗褐色,表面湿润;中期病部凹陷裂开,溢出淡黄色半透明的柔软胶块;后期变成琥珀状硬质胶块,表面光滑发亮,使树木生长衰弱,严重时可引起部分枝条干枯。主要危害合欢、桃树、紫叶李、榆叶梅等植物。

 


9.根腐病。 属真菌性病害,根腐病多发生在植物的根颈部位。发病初期植株根部腐烂,叶片逐渐发黄、枯萎,最后全株死亡。主要危害柳树、榆树、桃树、柿树、五角枫、刺槐、臭椿等植物。

 


三、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特性,使用黑光灯、粘虫板、诱捕器诱杀成虫;人工清除虫茧、虫蛹,捕捉幼虫或成虫,剪除病虫枝;科学施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虫能力。


2.化学防治。 主要采用叶面喷雾、根施及树干注射等方法。叶面喷雾选用具有触杀性、胃毒性高效低毒的药剂;树干注射及根埋选用具有内吸性、向顶性疏导的药剂。食叶害虫选用触杀性、胃毒性药剂,刺吸式害虫选用内吸性、向顶性药剂;蚧壳类害虫若虫孵化期选用内吸性药剂。


3.生物防治。 主要是保护和利用天敌,达到以虫治虫,以鸟治虫的目的;利用苦参碱、烟碱、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达到以菌治虫的目的。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