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与园林 | 惠阳七中及附小
无问西南
2024年05月30日 11:27:21
只看楼主

  “我们设计了一条蜿蜒跌宕的线性建筑,与山峦、小河对话,并把校园分隔为一个个半开放的庭院,取意“九曲园”。建筑群面向东侧运动场呈开敞的姿态,让校园内部空间联通渗透;而在北侧和西侧主要道路面,建筑贴线塑造了街廓边界,并自然形成两个内凹的院落,分别作为小学和中学主入口。中小学分为两个区域,日常上下学互不干扰。


 
“我们设计了一条蜿蜒跌宕的线性建筑,与山峦、小河对话,并把校园分隔为一个个半开放的庭院,取意“九曲园”。建筑群面向东侧运动场呈开敞的姿态,让校园内部空间联通渗透;而在北侧和西侧主要道路面,建筑贴线塑造了街廓边界,并自然形成两个内凹的院落,分别作为小学和中学主入口。中小学分为两个区域,日常上下学互不干扰。  

   
   

   


   
   


三年前,我们接到这座学校的设计工作,客户提的要求简单而明确:“要好、要经济”!


这是一座九年一贯制中小学,基地不远处有起伏的山峦,北侧是一条小河,小河以北已有部分住宅建成,校园未来会被住宅楼盘和公共设施环绕。目前,校园基地孤独的身处乡野之中。我心目中,这座校园应该具有某种自然属性,在未来能让人忆起这里曾是一片山水田园。


 
 


我们设计了一条蜿蜒跌宕的线性建筑,与山峦、小河对话,并把校园分隔为一个个半开放的庭院,取意“九曲园”。建筑群面向东侧运动场呈开敞的姿态,让校园内部空间联通渗透;而在北侧和西侧主要道路面,建筑贴线塑造了街廓边界,并自然形成两个内凹的院落,分别作为小学和中学主入口。中小学分为两个区域,日常上下学互不干扰。


 
 

 
 

 
 

 

 

 
经济性策略  


惠阳紧邻深圳,但这座学校的单方造价不到同期深圳中小学的三分之二。在设计之初,我们制定了几个应对低成本的设计策略。如低限度的使用异形或曲线;不用任何昂贵的结构和构造做法;在满足通风采光的前提下控制窗墙比,减少窗的面积;不做不必要的装饰元素,不依赖材料品质和精美细节,用纯空间形体叙事等等。


——为响应以上策略,我们选择了表现体积感、弱化建构表达、并富有抽象性的白色体量,这样的做法也具备细节容错、容差的能力。






低成本策略的另一个关注点是控制建筑总量,需要在满足54班规模下把总建筑面积控制在最小。我们无法像深圳的中小学那样设计宽大的走廊和阔绰的架空层,但孩子们同样需要足够的活动场地,怎么办?


——除基本的走廊和少量架空层外,我们采用了立体分散、突出便利性的策略,平衡分配孩子们的活动空间。连续跌落的屋顶,创造了高楼层孩子们同层可达的活动平台;拱廊及报告厅的二层屋面,弥补了中间楼层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建筑间的庭院,自然满足了低楼层孩子们的活动需要,等等。




低成本的建筑往往会逼着你用更诚实的设计思路去应对,诚实的空间怎样实现高质量成为设计最突出的挑战,这是校园建筑成为“好”的关键。多年来,在建筑空间塑造上,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气候与文化,我希望把两者梳理为一条完整的线索,创造生动又浑然一体的校园。针对本项目的场地和特质,我想到两个词,洞穴与园林。




洞穴——对气候的回应


南方的中小学校园本身就是低碳节能建筑,因为教室主要依靠自然采光和通风,走廊、楼梯等均为半室外空间,能耗低。但节能不代表舒适,岭南不缺阳光,缺的是阴凉的场所。老师孩子们常用的外走廊、楼梯、架空层等空间很浅,很容易被阳光晒透,很多时候舒适度不高。


再看岭南传统民居,厚墙小窗、窄天井的做法却能创造更多的阴凉,如同自然界的洞穴。洞穴不仅有顶,外墙面开口也相对少,与我们所说的灰空间有所不同,开放度高的洞穴可以是阴凉又通风的空间。



我们尝试用洞穴的逻辑来设计建筑,在教学楼外廊、首层拱廊、部分楼梯、体育馆立面等处,外立面先被实墙面包裹,再有限度的挖出洞口。教学楼东西向外廊日晒严重,采用实墙开小洞的处理;北向外廊日晒少,则洞口大幅度敞开;南向和东西向教室窗洞有遮阳的必要,则增加了遮阳窗套,并把空调室外机位整合在内。实际建成后,建筑内各处空间亮度适宜,且阴凉舒适。在有意识控制下,建筑呈现出洞穴般的形态。






园林——作为文化的参照


在开放与遮蔽之间,人的相望时隐时现,空间开始有了中国园林的意味,这恰恰也是我们有意追求的效果。这里说的园林并非指花草树木,而是空间的构成,正如童寯先生所说,“中国园林建筑布置的如此错落有致,即使没有花草树木,也成园林”。五六层的建筑尺度其实很难让人直接感受到中国园林的情境,但我们尝试把中国园林的要素引入其中,创造校园应有的空间趣味。


云墙建筑——蜿蜒的建筑可视为有窗有洞的“云墙”,在人的视角上,看到的是一个个被“云墙”分隔开的小庭院。建筑跌宕起伏,为庭院带来了空间变化,至校园中心处建筑最低,让建筑尺度更亲切。



山石洞塔——“云墙”建筑外矗立的四个“洞塔”,是我心目中太湖石山的意向。它们是一座座可以“探索”的楼梯,孩子们行走其中,不时通过洞口与外部世界对望,看与被看,如同捉迷藏;其顶部圆形天窗下,自然光洒落,似有某种精神的力量。





变拱游廊——一条单层的游廊依地形逐级而上,蜿蜒穿行在主体建筑间,若即若离,串联起各功能区,并与图书馆、报告厅、中厅、体育馆、游泳池、展示区等共享设施连接。自由形式的拱券,阻挡了侧向阳光,形成一种庇护感。游廊在校园入口架空区放大,成为富有仪式感和精神性的“光之中厅”。






云墙建筑、山石洞塔、变拱游廊三套系统叠加,让校园有标准化的普通空间,也有差异化的节点空间,创造了一种园林式的深度感和复杂性!在安全和管理便利的前提下,中小学需要具有童趣的空间体验,孩子们跟空间的互动,成为少年时代的记忆,也成为了教育的一部分。


▲叠加分析 


项目实施中,因为控制造价的需要,屋顶绿化和农场未能实现,连接屋顶各层级平台的楼梯也被取消,有趣的空间少了很大一部分,成为项目最大的遗憾。



三年前,在方案评审会上,一位专家说,“这是向现代主义经典致敬的设计”。其实,这并非在我们的设计思考中,只是意外的实现了一次洞穴、园林与现代主义的对话!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地下室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五层平面图


 

 

 
项目名称:惠阳第七中学及附属小学

项目地点: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镇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