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satwe补充用户手册”中地下室嵌固端判断的疑问
泛若不系之舟
2010年07月04日 23:00:34
只看楼主

最近做到这样的工程,需判断地下室嵌固端,所以在论坛上查了许多资料,结论基本和08版satwe补充用户手册中的一致。即应采用剪切刚度算法,且不计入回填土的约束影响。由此产生了疑问:1、先介绍一下情况:我用的是2010年3月份的程序,且安装了最新的补丁。工程为17层+2层地下室。根据地质资料及PKPM说明介绍的计算方法约算出实际M值为15。2、当采用剪切刚度算法时,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无论填0,15或-2,对抗侧刚度值(RJX、RJY)及层刚度比(RatX、RatY)无任何变化。而且地上一层与地下一层的刚度比xy方向均>0.5(0.55和0.79)。

最近做到这样的工程,需判断地下室嵌固端,所以在论坛上查了许多资料,结论基本和08版satwe补充用户手册中的一致。即应采用剪切刚度算法,且不计入回填土的约束影响。
由此产生了疑问:
1、先介绍一下情况:我用的是2010年3月份的程序,且安装了最新的补丁。工程为17层+2层地下室。根据地质资料及PKPM说明介绍的计算方法约算出实际M值为15。
2、当采用剪切刚度算法时,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无论填0,15或-2,对抗侧刚度值(RJX、RJY)及层刚度比(RatX、RatY)无任何变化。而且地上一层与地下一层的刚度比xy方向均>0.5(0.55和0.79)。
由此怀疑该文章有误或者不严谨,因此又查看了另一篇文章,是朱炳寅写的“关于抗规6.1.14的理解”。文中建议,层刚度比γ采用第三种算法(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即抗规3.4.2条文说明介绍的算法,而只在手算或者初步设计估算的时候采用剪切刚度算法,即高规附录E.0.1的算法。
因此我对该工程采用了第三种算法,而将M取0,15,-2进行计算,结果M取0时,刚度比xy方向均<0.5(0.22和0.43);当取15时分别为0.21和0.38;当取-2时分别为0.0005和0.0009。
由此我感觉应按M=0、第三种算法进行计算,判定地下一层底板为嵌固端。取M=-2的结果进行配筋计算。
此工程正在报审中,还未审回,希望各位前辈指点一下,这么计算对吗?如果不对,请尽量指明规范或者比较权威的专家的说明。不胜感激!
lukaifa868
2013年10月05日 01:28:27
12楼
楼主期待你回答
回复
九天之上
2013年10月07日 10:29:06
13楼
嵌固端的问题实际上值得深入研究,然现实一般都是取在首层地下室顶板!!!
回复
hezicai1986
2013年10月09日 23:05:14
14楼
不错啊 善于总结善于学习
回复
hezicai1986
2013年10月12日 15:15:00
15楼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这么多资料,下到何时啊,可惜多数下载不了。
回复
brucelin88
2013年10月14日 17:15:12
16楼
进行包络设计,取几种嵌固部位分别计算分析,对比包络。
回复
sango1986
2017年08月08日 09:11:02
17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