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第112期 杂志新刊导读
发怒的小摩托
2023年06月02日 09:35:37
来自于桥梁工程
只看楼主

新 刊


     
     

本期专题

震后十五年 再看四川桥梁

2.2万公里道路被摧毁,2900多座桥梁倒塌,27个隧道受损,254个乡镇因交通中断成为孤岛......这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四川交通基础设施被严重破坏时的严峻形势。


地震,因其发生的突然性和巨大破坏力而被列为各种自然灾害之首。


当地震灾害来临,震区桥梁的破坏意味着生命线的中断,直接阻碍救灾行动的进行,加大生命财产以及间接经济损失,并且给灾后的恢复与重建带来困难。


十五年过去了,对桥梁抗震而言,我们从汶川地震中积累了哪些教训和经验?在桥梁抗灾抢险和防灾减灾方面又做了哪些持续性和突破性的研究?


本期“专题”栏目携手国内外多位抗震专家,带读者了解面对自然灾害,尤其是已超越我们认知的重大灾害,桥梁工程师们始终以尊重科学的谦卑态度,努力探索,推动技术进步,以实现结构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本期关注

如何建好一座跨海大桥?

今年4月1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通过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港澳办组织的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委员会评价认为,大桥主体工程创下多项世界之最,工程质量等级和综合评价等级均为优良,打造了一座“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为超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时光倒回至2006年,时任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总工程师苏权科和工程技术组主管张劲文等团队人员,在初步调研国内外重点跨海工程,查阅相关技术和管理文献基础上,构思和谋划拟建的港珠澳大桥目标定位及实施路径,提出从品质规划和风险管理两个途径探索的方向,之后相继形成一系列项目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了我国跨海桥梁上下游产业链升级换代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造方式的变革。


本期“关注”栏目,将带您回顾这项超级工程的前世今生,为今后跨海大桥建设中贯彻全寿命周期理念,推行品质规划,实现体制创新,提高行业竞争能力提供重要途径。

     
     

精巧设计

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大桥

黄茅海跨海通道工程高栏港大桥为主跨700米的大跨径斜拉桥,位于珠江口海域,建设条件极为复杂,需克服强台风、高烈度地震、强海水腐蚀、高船撞力等不利的建设条件。高栏港大桥跨越的东东航道,通航五万吨级,为崖门出海3个航道中通航吨位最高的航道。


该桥桥塔采用简洁的纤腰型独柱式塔柱,通过精巧设计、层层过渡,最终形成“纤腰”的视觉效果。同时,上塔柱最小截面以上为索塔锚固区,不断增大的截面为索塔锚固构造的安装、维护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控制和后期的维护管养。


本期“新设计”栏目,记者将带您了解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大桥的设计理念,感受承上启下的优美连接。

     
     

新工法

日本COTTER工法预制桥面板助力旧桥修复

作为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的老化一直是一个难题,各地都在计划进行翻修。日本B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现场能力,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做出了贡献。


传统的桥面板的两端都有由钢筋制成的接缝,而混凝土必须在这些接缝处现场浇筑,因此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及专业技能。COTTER板法则在桥面板的接缝处使用了独特开发的接头,使得接缝的宽度只有两厘米,且无需在现场浇筑混凝土。通过预制99%的桥面板,混凝土的质量也得以提升。同时,还可实现桥面板的部分替换。正因COTTER板法的这些突出特点,其赢得了JSCE的技术发展奖。


本期“管理养护”栏目,将带读者了解日本COTTER工法预制桥面板在旧桥修复中的应用。

     
     

本期人物

结构设计革新的推动者

——吉尔伯特·罗伯茨

“当一名工程师对尚未完工的项目大肆谈论或写下他是如何建造它的时候,几天后肯定会有东西倒下!” 这是一种诗意的夸张,但这种信念和恐惧却深深地印在了英国设计师吉尔伯特·罗伯茨助手们的脑海中。


20世纪的英国,土木工程上的创新更多地体现在了桥梁上。而要数最具革新意义的桥梁,无疑是第一座塞汶桥。塞汶桥的成功也使得负责桥梁上部结构设计的吉尔伯特·罗伯茨名声大噪,成为了桥梁界的巨头。


吉尔伯特·罗伯茨一生的工作跨越了结构工程领域的一场革命,而他正是这场革命的核心人物。他把对自己的信念和对工作的决心与个人魅力和谦逊结合起来。直到生命的最后,他也没有受到赞誉的影响。1965年3月18日,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在其推荐书上写道:由于他对土木工程的贡献,推动了结构的设计革新,特别是在大跨度桥梁上的创新设计,而令人称道。


本期“人物”栏目,将带您走近这位极富个人魅力的结构设计大师。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