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建三局投资建设运营的
全国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
武汉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PPP项目
已稳定运行近9个月
累计输送污水量超过1亿吨
武汉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PPP项目
自去年9月启用后
输送污水量逐渐增加
目前日均传输污水稳定在 50-60万吨
中建三局 探索水环境治理新模式
并在 智慧运营、健康监测等领域
实现创新突破
为我国深层污水传输隧道建设、运营
提供全新样本
大东湖深隧项目是武汉市和中建三局
创新商业模式和投融资体制
按照“投资+建设+运营”
PPP模式合作投资建设的示范项目
总投资 30.29亿元
项目创造 两个“第一”和三个“最”
即 国内第一条长距离深层污水传输隧道
首次采用小直径盾构隧道内施工超薄二衬工艺
为国内传输流量“最大” 、 主隧埋深 “最深” 、
输送距离“最长” 的污水深隧
项目牵头成立
编制 全国首个《城市排水深隧工程技术标准》
深隧建造技术成果经专家鉴定
整体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拓展了城市深隧的发展空间
对地面及地下管线影响极小
为城市发展预留宝贵地下浅层空间资源
项目可运送半个武昌城的污水
项目 智慧运营系统、健康监测系统
无人机巡线系统、水下机器人系统
四大“黑科技”让深隧工程
有效实现了智慧管理和运行
也为我国深层污水传输隧道的运营
提供了成功范本
智慧运营系统——深隧的“大脑”
集成了系统控制、流量流速、人员分布等关键信息,通过不断搜集处理数据,进行自我学习,形成一套最优的 管理、调度方案 ,在未来甚至可以实现 无人值守运营 。
健康监测系统——深隧的“心脏”
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深隧结构断面预埋传感元件,对 深隧结构应力、应变、渗压以及腐蚀情况 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掌握结构使用状态及其发展演化趋势,并建立深隧结构健康评价体系和风险预警模型,提前发现结构损伤风险。
无人机巡线系统——深隧的“眼睛”
可以捕捉深隧沿线地表的高清画面,并通过5G信号 实时回传 ,防止外部行为破坏深隧结构。
水下机器人——深隧的“触手”
可以在高流速、高水压、具有腐蚀性、能见度低的水下环境实现隧道运行状况 检测、清淤功能 ,帮助深隧保持健康的运行状态。
来源:中建三局,仅供分享 交 流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和原作者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