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
一、引言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占据全球GDP的1/10,消耗着全球2/5的资源,这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行业,可以说建筑行业的发展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同时,建筑行业项目具有建设规模大、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长、分布范围广、参与单位和人员多、风险大等特点,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的对项目进行管理控制是一个极具意义的课题。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在中国已经历20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还存在多方面问题: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管理模式混乱,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同时对信息化的投入不够;从行业角度来说,整个行业缺少统一的标准与规定,相应的管理软件业不够完善,建筑行业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从国家管理角度而言,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国家层面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个全生命周期的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型,进入中国后,政府将BIM建筑信息模型系统作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
基于耗散结构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现代工程项目涉及领域不断拓宽,不仅包含施工承包的单一实施部分,同时涵盖了项目融资、智能控制及环境安全等多个单位共同协作部分,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影响制约。由于各方利益关注点不一,最终会导致项目实施出现不确定性,总结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的权责利制度方面。不同的工程项目承发包方式、不同的工程项目管理形式,往往导致工程项目组织内部各方不同的利益关系,也会产生不同的利益冲突,从而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发生不同种性质的不确定性事件,使工程项目组织管理能结构的上下层级之间的不平衡、权利与责任之间及其内部的不平衡等,主要包括项目组织中各方职责界定不清晰导致的工围的混乱,各方之间利益冲突导致的项目质量、工期、费用偏差等方面的问题。组织的信息传递方面。在一个大型项目中信息的传递与输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传统的项目组织形式一般为项目型加职能型组织形式,如图1左端三角形所示,项目按类型划分为施工、质量、材料等,其间由于分工的不同容易产生相应的管理漏洞(黑色部分);职能型的项目管理形式如图1中间部分所示,职能型的层级结构决定了管理职能的不能完全实体化造成职能空缺,最终形成项目的体被分割
治理视角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一、引言 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项目进行解释和分析,项目不仅是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如何将现有的项目管理研究成果迅速应用到新的领域,这就要求把项目管理问题提到治理的高度来看,也就产生了“项目治理”,它的提出为项目管理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成为了项目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二、项目治理与项目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治理是一种制度框架,体现了项目参与各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框架安排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交易,主旨是恰当地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监督、激励、风险分配等问题,这是项目治理功能的本质性内容。作者将以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为例对项目治理和项目管理的区别进行分析(见表1所示)。在工程项目的实施周期内,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以市场为载体,以契约为纽带,把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项目利益相关者)集中到工程项目之中,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项目组织。项目治理就是要制定这个动态的、开放的项目组织的实施框架,明确各个实施主体在此框架下的责、权、利,以更好的发挥项目组织的合作适应性和自发适应性。而项
施工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研究
[提要] 成本降低、效益提升一直是企业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是一项突出又迫切的问题,施工企业当然也不例外,为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建立责任成本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本文首先介绍施工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必要性,接着对责任成本管理中的责权利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构建责任成本管理体系,阐述其如何实施。 责任成本管理是分权管理思想与管理科学理论共同发展而产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它将会计数据指标与责任部门、责任人相结合,责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责任成本管理对我国施工企业来说,还是一个较为新生的成本管理模式,它将“成本”管理与“责任”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在当前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很多施工项目投标报价较低,为了最大限度地赚取经济利益,施工企业必须靠降低成本,责任成本管理也就成为施工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