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桥梁介绍锦集 1 、丫髻沙大桥是广州环城高速路西南环段跨越珠江主、副航道和丫髻沙岛的特大桥梁。全长1084米,主桥采用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桥型,其主跨以360米一跨跨过珠江的主航道。大桥建成后,桥面是双向6车道。该桥98 年7月动工,2000 年6 月26 日 正式通车。桥面横杆连接肋使用马钢热轧H 型钢Q345 材质H390*300*10*16 规格 8
1
、丫髻沙大桥是广州环城高速路西南环段跨越珠江主、副航道和丫髻沙岛的特大桥梁。全长1084米,主桥采用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桥型,其主跨以360米一跨跨过珠江的主航道。大桥建成后,桥面是双向6车道。该桥98
年7月动工,2000
年6
月26
日
正式通车。桥面横杆连接肋使用马钢热轧H
型钢Q345
材质H390*300*10*16
规格 8
米定尺等共400
余吨。丫髻沙大桥是三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共创下4
项全国乃至世界第一:大桥跨度第一,主跨达到360
米,为当今世界钢管混凝土拱桥中主跨度最长;大桥平转转体每侧重量达13680
吨,不仅居国内第一,也是世界同类型第一座万吨转体桥梁;竖转加平转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世界领先;大桥极限承载力和抗风力国内领先。
2
、
江门的桥
江门侨乡,也是“桥乡”,不仅华侨众多,各种桥梁也纵横交错,与公路交织成江门四通八达的完善的交通网络。据交通部门统计,目前该市列入公路部门养护的桥梁就有1239座,共45088延米,其中特大桥梁10座10355延米。
江门市区桥梁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年间,由于当时钓台路、连平路、羊桥路一带还是水网地域,那时江门已有街道桥梁4座。其中条石平板小桥有3座,分别是建于明代的水南村会龙里口的会龙桥;建于羊桥路与象溪路口的象溪桥(又名卖羊桥);建于常安路与蓬莱新街间横巷内的惠济桥。而另外一座名为吉利街桥的木桥,原址则位于吉利街与竹排后街之间。
民国13-14年(即1924-1925年),市区又先后建造两座桥,混凝土也开始用于修桥了。其中一座是位于白沙公园侧的白沙桥,为7孔木桁架结构,长30米;另一座是沙仔尾桥,原址位于江会路人人乐超市侧,属单跨混凝土平板桥。民国17年,江门至北街公路开始修筑,并在沿途修建水南西涌桥、水南东涌口桥、石冲良化桥、东炮台桥及堤东路段的两座桥,这6座桥均为单跨混凝土结构。民国17-18年,江门又兴建了里村桥,这座三跨混凝土桥长28米,宽6.8米。民国21年期间,因修筑马路,象溪桥和惠济桥被拆。日军侵占江门前夕,东炮台桥和白沙桥被毁,后重新修复。
1952年,江门因兴修水利的需要,将天沙河的出口从白沙公园侧移到江咀再流入江门河,由于原河段出口被堵,白沙桥也因此被拆。1953年,也是由于兴修水利,江北路堤东路段的两座桥也完成了历史使命而被清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行政区域的扩大,从1953-1978年期间,江门先后在天沙河、江门河、白石河、青年运河上兴建桥梁7座:包括第发里桥、中和桥、蓬江大桥、白石桥、江北桥、凤凰桥和青年桥。其中1976年5月1日建成通车的蓬江大桥,是第一座横跨江门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从跃进路口到河南飞鼠山脚,全长360米,宽12米,是江门历史上第一座沟通南北两岸的公路桥,它的建成结束了江门河两岸交通靠渡船的历史。该桥建成通车的时候,江门市民全涌到跃进路一带观看通车仪式,场面盛极一时。而白石桥、凤凰桥和青年桥的建成,则使当时新开辟的港口路得以全线贯通,对江门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这期间,市区还改造、扩建了东炮台桥、吉利街桥、沙仔尾桥、水南西涌桥、良化桥、水南东涌口桥等。
由于修筑会龙里水渠,扩宽水南路,有数百年历史的会龙桥也于1981年被拆,而同样难逃被拆命运的还有吉利街桥,它于1984年被拆。同年,江门河上建起了一座人行铁桥,方便了两岸百姓的生活往来。1986-1987年,一座混凝土人行天桥也在建设路二中路段建成,当时江门二中被建设路分隔(即现在的江门二中和紫茶小学),学生经常来往于两边上课,极不安全。自从这座人行天桥建成后,学生们来往两边安全多了。胜利路是江门交通较为繁忙的道路,为了市民过马路的安全,由江门造船厂设计建筑的单孔钢梁人行天桥也于这一年建成(现已拆除)。后来,江礼桥、北街水闸桥等也先后建成。
在公路桥梁方面,建于民国15年(1926年)的金溪桥可以说是江门历史上首座公路桥。位于外海镇金溪村路段的金溪桥原为一车道钢筋混凝土桥,随着来往车辆增多,载重量增大,1979年,国家投资3.7万元将该桥改造成混凝土平板桥。而建于民国18年(1929年)的潮江桥,原是为解决丹灶、潮江里等自然村的雨水排洪而兴建的,该桥位于江佛公路潮江里路段,也是一车道钢筋混凝土桥。1939年初,在日本侵略军入侵前夕,该桥被驻守江门的国民党军炸毁,1947年,在修复江佛公路时,由路权股东招集民工以木料修复使用。1971年,新会公路工区将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板桥,改名为潮江一桥。位于江门市区胜利路北端的立交桥可说是江门历史上的第一座公路立交桥,该桥于1986年通车。
为沟通江门与广珠公路的交通,适应对外开放的形势,1986年8月,江门市通过地方集资办法兴建外海大桥,并于1988年6月通车。于2002年4月28日通车的台山镇海湾大桥,是目前江门最长、也是投资最大的公路桥,这座连通北陡与汶村的大桥全长2616米;同时通车的新会崖门大桥是目前江门第一座双塔单索面混凝土斜拉大桥,全长1289米,主跨338米,主跨度在同类型桥梁中为亚洲第一座,世界第二座。
8、德庆西江大桥位于德庆县城东侧和郁南县南江口镇之间的西江河道,是省道S352线横跨西江的特大桥,又是肇庆与梧州之间唯一横跨西江的特大桥梁,该桥被省列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之一,它的建设对完善区域内外的路网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加速粤西山区经济发展,加强两岸人民群众的交流和联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德庆西江大桥全长2482.2米,其中大桥长1274.87米,引道长1207.33米,项目总投资1.35亿元人民币。
桥面宽度:桥面全宽为12.5米,净宽11.5米,行车道宽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25米,外侧各设0.5米宽的防撞栏。
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
通航标准:设主、辅通航孔各两个,主通航孔净宽90米,辅通航净宽70米,通航净高18米。
大桥由省交通厅、市公路局、德庆县、罗定市、郁南县以及香港新世界集团共同投资兴建,出资比例为中方35%,外方65%。由省长大公路有限公司及县公路局承建。
大桥于1996年8月开始筹建,1997年5月26日动工,主桥段于1998年11月14日合拢,全桥于1999年1月23日贯通,1999年3月底完工,1999年5月1日正式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德庆西江大桥必将为粤中西部西江中游两岸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9、夷陵长江大桥北起宜昌市体育场路,沿胜利三路向南依次跨鸦宜铁路、东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越长江后经点军区五龙村与江南大道以互通立交相衔接,全长3246m。主桥是一座三塔、中心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截面展翅梁斜拉桥,长度936m,跨径布置为120m+2×348m+120m,桥面宽23m,设双向四车道,两边各设2.0m宽人行道。大桥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人群荷载3.5KN/m2,设计车速60km/h,最高通航水位51.76m(黄海高程),通航净空18m,净宽125m,按地震基本烈度7度设防。该桥获2002年“鲁班奖”。
10、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是国家批准的“九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位于现南京长江下游11公里处,全长21.197公里,由南、北汊大桥和南岸、八卦洲及北岸引线组成。其中:南汊主桥为钢箱梁斜拉桥,桥长2938米,主跨为628米,该跨径目前居同类桥型中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北汊大桥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连续箱梁桥,桥长2172米,主跨3X165米连续箱梁,主跨径在同类桥型中也居国内领先。全线除南、北引桥、引线外,还设有4个互通立交,4座特大桥,6座大桥。全线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设计荷载:汽——超20,挂——120;路基宽33.5米,桥面宽32米(不含斜拉索锚固区)。全线设有通讯、监控、收费、照明、动静态称重等系统,并设有南汊主桥景观照明、南、北汊桥公园和八卦洲服务区。全部工程静态概算为33.5亿元,核批建设工期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