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墙的施工设计由来
dhxh92
dhxh92 Lv.8
2013年10月08日 09:38:30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盛夏时光 于 2013-10-8 09:41 编辑 一直都听说女儿墙,今天就搜了几张图片看看,也顺便传上来与大家分享!如今女儿墙已成为建筑的专用术语,主要作用为防止坠落之栏杆,以维护安全,另于底处施作防水压砖收头,避免防水层渗水及防止屋顶雨水漫流。女儿墙高度依建筑技术规则规定,视为栏杆之作用,如建筑物在二层楼以下不得小于一公尺,三层楼以上不得小于1.1公尺,十层楼以上不得小于1.2公尺。另外亦规定女儿墙高度不得超过1.5公尺,主要为避免于建筑物兴建时,建筑业者刻意加高女儿墙,预留以后搭盖违建使用。

本帖最后由 盛夏时光 于 2013-10-8 09:41 编辑


一直都听说女儿墙,今天就搜了几张图片看看,也顺便传上来与大家分享!
如今女儿墙已成为建筑的专用术语,主要作用为防止坠落之栏杆,以维护安全,另于底处施作防水压砖收头,避免防水层渗水及防止屋顶雨水漫流。
女儿墙高度依建筑技术规则规定,视为栏杆之作用,如建筑物在二层楼以下不得小于一公尺,三层楼以上不得小于1.1公尺,十层楼以上不得小于1.2公尺。另外亦规定女儿墙高度不得超过1.5公尺,主要为避免于建筑物兴建时,建筑业者刻意加高女儿墙,预留以后搭盖违建使用。
在古代外国的平屋顶是没有女儿墙的,后来因为一个小女孩从屋顶掉下去死了,她的父亲将外墙提高,在屋面上起到防护作用,人们把这个就叫做女儿墙。

女儿墙~1.JPG

南京女~1.JPG
图为南京建筑的女儿墙

陕北窑~1.JPG
图为陕北窑的女儿墙

11.jpg
凤凰古城女儿墙图

以上是我见过的女儿墙图片及所了解的女儿墙设计由来,你有关于女儿墙更多的图片及设计组织的更多信息吗?欢迎讨论讨论!!
让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女儿墙活跃起来,个人认为女儿墙更多的是一种建筑的象征,貌似徽派建筑多有女儿墙的身影。


女儿墙~1.JPG


南京女~1.JPG


陕北窑~1.JPG


11.jpg

免费打赏
wuji5512
2013年10月11日 12:16:56
12楼
原来如此,楼主辛苦了原来如此,楼主辛苦了
回复
wjq1930
2013年10月11日 16:40:56
13楼
不要把马头墙和女儿墙、封火墙混为一谈!!!!
有很多人笼统的以为封火墙和马头墙还有女儿墙都是一种,其实不然,在这当中中还有小小的区分,马头墙与封火墙是一种也叫防火墙、风火墙,也有管马头墙作女儿墙的,但女儿墙并非也都叫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中的一种常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建筑元素,追其由来则要了解徽派建筑的发展史了,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徽州邦的崛起,一批拥有资本的富商大贾不断涌现,他们为光宗耀祖,炫耀乡里,于是大兴土木,建筑装饰极具精细,一些大的家族,随着子孙繁衍,房屋越来越多,便形成“三十六个天井,七十二个槛窗”的豪门深宅,似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建筑与建筑间习惯共墙并排,且建筑材料多以木材和砖瓦为主,木雕装饰繁多,一屋火灾牵连一片,犹如赤壁之战曹营的战船,为杜绝这种大火连营式的火灾发生,人们便在共墙部分特意修高一截以起阻断火势蔓延,建筑有先后,故而两侧的墙每侧都有成为共墙的可能,加之传统建筑讲究的是对称美,所以人们会在房屋两侧都修封火墙,不管在修建时那堵墙是否共墙,在防火墙的形式方面由于当地的男子都有外出从商(徽商)的传统,为了祝愿外出的亲人一路顺风,人们将他们心中对马的崇拜在建筑形式中表现出来,在封建社会,马是人们的主要的交通工具,马在人们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故而将防火墙建成马头形式寓意深刻,更有如眺望远方的亲人之意,故而也将其唤作马头墙。随着建筑元素的发展与成熟在建筑内部每进(厅堂)也有马头墙。徽派建筑中对防火的考虑算是比较详细,还有用一些其他的建筑形式来防范火灾的发生与蔓延,如有一种叫备弄,是家族建筑内部供人员与马匹交通的场所,其与街巷不同,是两幢建筑之间通道,通道上方有屋面,两幢建筑向备弄开门都是错开设置,也起到防火分隔作用。

女儿墙原来本指城墙上筑起的用来防御的垛,因其建筑形式与马头墙有相似之处既都是墙体在建筑顶部以上的沿生,故而也有人把马头墙唤作女儿墙,对于女儿墙的来历说法不一,有说是因为在努尔哈赤时期一个叫“巧儿”的孝女替父充丁去修筑城墙,后被发现,努尔哈赤赞其孝心特将城墙垛口称之为女儿墙,但我这种说法与另一关于古文的翻译有冲突,记得我们初中学过的刘禹锡的《石头城》中有这么一句“夜深还过女墙来”,现在做的解释认为“女墙”就是女儿墙,但想想,刘禹锡是唐朝人,那时就有女儿墙的叫法何来努尔哈赤给定义取个名呢,总之要不就前者有误要不就后者不准,或者两者都不正确。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因为城墙上的垛口娇矮的形象犹如封建社会没地位的女性,所以人们唤它为女儿墙,宋朝《营造法式》和清朝的《辞海》上是这么讲的。或有人讲是因为其垛头像城墙生出来的女儿,故唤作女儿墙,也有些故事说是因为有一朝统治者在修建城墙时带着自己的女儿到城墙上参观,不幸摔下城墙丧失性命,后有大臣建议城墙修起一截以保障安全,于是就修高一截,又为了纪念其死去的女儿故而给它取名作女儿墙,这个更荒谬,在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下,人们对称呼是有严格的规范的,越是地位高的人这种观念越强,而对称呼就更加重视,作为一名统治者,对辈下子女也是有特定的称呼的,即使要取名也应该唤作公主墙或郡主墙,可见其不合理之处。还有版本则说是因为一将军出城迎战,女儿在城墙上观望,有一箭向其射去,多亏城墙上垛口挡掉利箭而保住了性命,后将军就唤它为女儿墙。传闻众多,也没有个肯定可靠的证实,而古时也有把那种用来防止少女与外界接触的小墙叫做女儿墙,此意义上的女儿墙则性质完全与彼意义上的女儿墙布同,不足谈论,总之对于女儿墙的来历暂无法做个准确的判断,还要期待以后考古界的发现,以出土的文献或文物来对女儿墙做个详细解释才能画上这个完美句号。
回复
t15596122979
2013年10月11日 22:31:35
14楼
挺不错的图片
回复
missing1234
2013年10月12日 22:37:11
15楼
还是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
回复
aiqiongqiongai
2013年10月13日 18:47:01
16楼
那两个徽派的古代建筑不是女儿墙吧,就是山墙,将古代各户人家房子分隔开来的,起到防火的作用。因为以前的街上房子都是紧挨着的,而且多数木质结构,很容易起火,用砖墙垒高后可以起到防火作用,也是承重墙,也称橫墙
回复
doushengf
2013年10月14日 20:09:16
17楼

还是有点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
回复
十字弓
2013年10月14日 22:06:26
18楼
学习了,学无止境啊
回复
onemax
2013年10月15日 10:25:03
19楼
同意十三楼的说法,其内容与作者署名吴淑平的“关于封火墙与女儿墙的追根”新浪微博里内容一致,不知该坛友是否作者本人还是从该处转载,起码能让大家明白古时的女儿墙多指城墙上的矮墙,至于将徽派建筑的封火墙叫作女儿墙不知是否另有原因,但现在通常所指的女儿墙多数是指平屋面上加建的矮墙,肯定不是作封火墙使用的,对历史建筑不熟悉的网友也许连封火墙是什么都不太清楚呢
回复
hlxx11
2013年10月15日 20:46:09
20楼
辩论很精彩,学到很多。
回复
小小胖
2013年10月15日 21:25:39
21楼
看过后,学习了,女儿墙的由来是这样的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