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个关于嵌固端问题的基本概念(困挠已久)
fzsz08fzsz
fzsz08fzsz Lv.4
2012年11月12日 17:13:04
只看楼主

先说一下我之前对嵌固端的理解,我认为嵌固端以下水平位移应为0。那就是如果地下室满足嵌固端的要求,则计算上部结构时(注意前提),地下室参与建模和不参与建模,计算上部时,上部的内力都一样。。举例:: 某一18层的建筑(地下一层),地下室刚度很大,刚度大于建筑一层的2倍。情况1,程序计算上部结构时(注意前提),把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电算层数共19层。。情况2,程序计算上部结构时(注意前提),砍去地下室,电算层数共18层。。

先说一下我之前对嵌固端的理解,我认为嵌固端以下水平位移应为0。那就是如果地下室满足嵌固端的要求,则计算上部结构时(注意前提),地下室参与建模和不参与建模,计算上部时,上部的内力都一样。。

举例:: 某一18层的建筑(地下一层),地下室刚度很大,刚度大于建筑一层的2倍。
情况1,程序计算上部结构时(注意前提),把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电算层数共19层。。
情况2,程序计算上部结构时(注意前提),砍去地下室,电算层数共18层。。

我原先的想法是两种情况上部的内力都一样。 但通过一些工程的比较,上部的内力和总体信息差很多。。
问题一, 我的想法概念对吗?
问题二,我按照情况2 的做法对吗?可以砍去地下室吗?
免费打赏
tiansong5202
2012年11月12日 22:27:13
2楼
问题一, 我的想法概念对吗?
个人感觉有点问题。先分析你的两种建模方式的区别,第一种建模是有部分约束,第二种建模方式是完全约束(我表达可能不大清楚,可以听听老庄邓工的讲座,讲的非常清楚,非常好)。如果把上部结构整体看成一个构件,地下室对上部结构的约束情况是影响上部结构整体刚度的因素之一,所以你两种建模方式的结果是第二个模型的整体刚度比第一个模型是要大的,所以造成两个模型的结构整体受力一不一样就不多说了。
问题二,我按照情况2 的做法对吗?可以砍去地下室吗?
看地方省图吧,各专家说法也不一,朱总的书和博客有提到过,如果砍去直接建模,那么刚度比不用剪切刚度,而是用高规的3.5.2-2的最后一句那个地震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值满足1.5(1层比2层).而李国胜的书是很肯定的说判断嵌固端是不能用地震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值。建模这个问题老庄邓工的讲座也有讲,分析了很多问题,应该来说还是带着地下室建模与实际情况更相符合,而且省图的一般也同意这么做。
回复
jijiwaiwai226
2012年11月14日 10:17:23
3楼
老庄有一期,讲的是嵌固端问题,可以参考一下
回复
xixitantian
2012年11月14日 16:44:28
4楼
地下室顶板嵌固只是一个概念问题,是人为定义的,并不等于真正的嵌固,所以是否考虑嵌固对计算结果肯定有一定影响,但混凝土结构不是载人登月,没有那么精确,计算结果只需要在合理范围即可。只要满足一定的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应该说两种模型都是可用的。
回复
gain99
2012年11月17日 22:12:06
5楼
从理论概念上来讲,你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但实际工程中带地下室的建筑物会在基础顶到地下室顶板段受到土体的约束,此约束不是完全约束,因为从基础顶到地下室顶板土体对地下室的实际约束作用在逐步减小,换句话说在地下室顶板处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水平位移。而我们规范上所讲的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可以理解为考虑了“土体对地下室实际存在着较强的约束作用”,并对地上首层采取了一些加强措施,比如弯矩增大系数等。按《抗规》第6.1.14条,地下嵌固部分也是被加强的,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只是对地上首层进行了加强(考虑了土体实际存在的约束),理论意义上的嵌固端还是在基础顶或者地下室较多时约束较强的顶板处。按《砼规》表6.2.20-2,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1.0始终都在基础顶到其上1层处。拿pkpM举例,如果嵌固在地下室顶板处,地上首层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理论上讲应该取1.0,但实际上始终取的是1.25,基础顶到地下室顶板段始终取的是1.0;在计算刚重比或倾覆弯矩时,也是计算到基础顶的。
回复
fzsz08fzsz
2013年08月09日 10:03:33
6楼
好的,终于明白了
回复
结构koala
2013年08月09日 10:55:02
7楼
可以的话还是地下室和上部结构一起建模比较好
现在很多软件再宣传的时候都是把可以把基础和上面的哦结构一起分析作为一个卖点的
一起分析肯定是最接近实际受力的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