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kanganbei
kanganbei Lv.12
2006年10月09日 18:38:31
来自于建筑构造
只看楼主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第一篇 建筑设计 第二篇 建筑防火 第三篇 建筑设备 第四篇 勘察和地基设计 第五篇 结构设计 第六篇 房屋抗震设计 第七篇 结构鉴定和加固 第八篇 施工质量和安全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第一篇 建筑设计
第二篇 建筑防火
第三篇 建筑设备
第四篇 勘察和地基设计
第五篇 结构设计
第六篇 房屋抗震设计
第七篇 结构鉴定和加固
第八篇 施工质量和安全
免费打赏
kanganbei
2006年10月09日 18:46:22
2楼
第一章 建筑设计
1 设 计 基 本 规 定
1.1 一 般 规 定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一87
2.1.2基地高程
一、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标高设计。
2.1.4相邻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与空地
三、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接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不得向邻地方向设洞口、门窗、阳台、挑檐、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
2.2.1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一、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
二、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
三、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
3.3.2地面排水
一、基地内应有排除地面及路面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统的设施。
4.2.1楼梯
二、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 0.55+(0~0. 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三、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
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Zm。楼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九、有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的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4.2.4栏杆凡阳台沙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
二、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高层建筑的栏杆高度应再适当提高,但不宜超过1•20m;
三、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应留空;
四、有儿童活动的场所,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
4.4.4楼地面
四、存放食品、食料或药物等房间,其存放物有可能与地面直接接触者,严禁采用有性的塑料、涂料或水玻璃等做面层材料。
4.5.2窗
四、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4.7.1建筑物内的公用厕所、盥洗室、浴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上述用房不应布置在餐厅、食品加工、食品贮存、配电及变电等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潮要求用房的直接上层;
四、楼地面、楼地面沟槽,管道穿楼板及楼板接墙面处应严密防水。防渗漏。
4.8.1 管道井
三、在安全、防火和卫生方面互有影响的管道不应敷设在同一竖井内。
4.9.1烟道、通风道
五、排烟和通风不得使用同一管道系统
回复
kanganbei
2006年10月09日 19:25:29
3楼
第二篇 建筑防火
1 建筑分类、耐火等级及其构件耐火极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87( 1997年版)
2.0.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
低于表2.0.1的规定(本规范另有规定者除外)
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表2. O.1
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表2.0.1
回复
kanganbei
2006年10月09日 19:26:10
4楼
第三篇 建筑设备

回复
kanganbei
2006年10月09日 19:26:39
5楼
第 四 篇 勘察和地基基础
1 地 基 勘 察
1.1 一 般 规 定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94
3.1.12详细勘察应按不同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上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应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并应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一、取得附有坐标及地形的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各建筑物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可能采取的基础型式、尺寸、预计埋置深度,对地基基础设计的特殊要求等。
二、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
三、查明建筑物范围各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性,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四、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五、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场地,应划分场地上类型和场地类别;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场地,尚应判定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并应计算液化指数。
六、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当基坑降水设计时尚应查明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提供地层的渗透性。
七、判定环境水和土对建筑材料和金属的腐蚀性。
八、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
九、对深基坑开挖尚应提供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上技术参数;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等对邻近工程的影响。
十、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上技术参数,并确定单桩承载力。
回复
kanganbei
2006年10月09日 19:27:10
6楼
第五篇 结构设计
1 基 本 规 定
1.1 结构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GBJ68__84
1.0.5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1.0.5的要求。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表1. 0. 5
安 全 等 级 破 坏 后 果 建 筑 物 类 型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很 严 重
严 重
不 严 重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次要的建筑物
注:①对于特殊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②当按抗震要求设计时,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
定。
回复
kanganbei
2006年10月09日 19:27:41
7楼
第六篇 房屋抗震设计
1 抗震设防依据和分类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 1189
1.0.3抗震设防烈度应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95
3.0.2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类别,其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3.0.2.1甲类建筑,地震破坏后对社会有严重影响,对国民经济有巨大损失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3.0.2.2乙类建筑,主要指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且地震破坏会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筑。
3.0.2.3丙类建筑,地震破坏后有一般影响及其他不属于甲、乙、丁类的建筑。
3.0.2.4丁类建筑,地震破坏或倒塌不会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经济损失轻微的建筑。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的单层仓库等建筑。
3.0.3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3.0.3.1甲类建筑,应按提高设防烈度一度设计(包括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
3.0.3.2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提高一度设计,当为9度时,应加强抗震措施。对较小的乙类建筑,采用抗震性能好、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时,按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
乙类建筑的地基基础不提高抗震措施。
3.0.3.3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设计。
3.0.3.4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不降低;当设防烈度为7~9度时,抗震措施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设计,当为6度时不降低。
回复
kanganbei
2006年10月09日 19:28:18
8楼
第七篇 结构鉴定和加固
1结构安全性鉴定
1.1一般规定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 50292-1999
4.1.3结构构件安全性鉴定采用的检测数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检测方法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采用。当需采用不止一种检测方法同时进行测试时,应事先约定综合确定检测值的规则,不得事后随意处理。
3当怀疑检测数据有异常值时,其判断和处理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不得随意舍弃数据。
4.1.6当检查一种构件的材料由于与时间有关的环境效应或其他系统性因素引起的性能退化时,允许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该种构件中确定5~10个构件作为检测对象,并按现行的检测方法标准测定其材料强度或其他力学性能。
注:①当构件总数少于5个时,应逐个进行检测。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GB 50165-92
4.1.4古建筑的可靠性鉴定,应按下列规定分为四类:
1类建筑承重结构中原有的残损点均已得到正确处理,尚未发现新的残损点或残损征兆。
2类建筑承重结构中原先已修补加固的残损点,有个别需要重新处理;新近发现的若干残损迹象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处理,但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
3类建筑承重结构中关键部位的残损点或其组合已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有必要采取加固或修理措施,但尚不致立即发生危险。
4类建筑承重结构的局部或整体已处于危险状态,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抢修措施。
回复
kanganbei
2006年10月09日 19:28:38
9楼
第八篇 施工质量和安全
1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1.1一般规定
1.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2-83
1.0.3在邻近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施工前,必须了解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原有结构及基础等详细情况;
二、地基与基础施工,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和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1.0.4地基与基础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制品等的品种、规格、标号和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0.7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对隐蔽工程应进行中间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完工后,应进行验收。
1.0.8地基与基础工程在冬期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现场道路和施工地点的冰雪,必须清除;
二、影响施工的冻土应挖除并采取防冻措施;
三、冻结的材料,不得使用。
1.2特殊性土
回复
jiang-zhm
2006年10月09日 19:46:18
10楼
强制性条文论坛里好像倒处都是的
我以前发了一个WORD版的
回复
yzl62lzy
2006年10月10日 13:21:53
11楼
楼主:把第三篇《建筑设备》也搞上来吧,让大家感到也要完整一些。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