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梁能承受的最大剪力,如何根据该剪力值计算出连梁端部弯矩?
eaeeea
eaeeea Lv.6
2011年05月06日 17:19:16
只看楼主

请教各位,如V=257KN 梁净跨1200mm,梁端部弯矩应该是257X0.6还是257X1.2?其实原话是这样的:连梁超筋问题在剪力墙中是很常见的。一般先减连梁高度,如果仍然超筋,说明该连梁两侧的墙肢过强或者是吸收的地震力太大。此时,想通过调整使计算结果不超筋是困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就好比说,它原来没有这个能力,你非要让它有这个能力,这当然很困难。 从连梁的作用来说,首先它是在两个墙肢之间传递内力,对墙肢起到约束作用,其次它是在地震来临时充当第一道防线,起到耗能作用。就此而言,超筋连梁(指抗剪超筋)的设计原则应该是这样的:

请教各位,如V=257KN 梁净跨1200mm,梁端部弯矩应该是257X0.6还是257X1.2?
其实原话是这样的:
连梁超筋问题在剪力墙中是很常见的。一般先减连梁高度,如果仍然超筋,说明该连梁两侧的墙肢过强或者是吸收的地震力太大。此时,想通过调整使计算结果不超筋是困难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就好比说,它原来没有这个能力,你非要让它有这个能力,这当然很困难。
从连梁的作用来说,首先它是在两个墙肢之间传递内力,对墙肢起到约束作用,其次它是在地震来临时充当第一道防线,起到耗能作用。就此而言,超筋连梁(指抗剪超筋)的设计原则应该是这样的:
1、首先按该连梁截面能承受的最大剪力(高规JGJ3-2002 7.2.23)计算连梁抗剪箍筋;
2、根据该剪力值计算出连梁端部弯矩(为简化起见,假设反弯点在中点),并作适当折扣(例如,一级乘以0.8),然后根据该弯矩值计算连梁纵筋。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连梁的强剪弱弯,故意让连梁先出现塑性铰。当多遇地震来临时,连梁端部弯矩很快达到极限抗弯承载力,出现塑性铰,端部弯矩不再增加。由于弯矩与剪力之间的导数关系,连梁中的剪力也不再增加。而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已经保证了在端部弯矩达到极限抗弯承载力的情况下,抗剪能力是有富余的,所以此时抗剪不会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连梁仍能保证对竖向荷载的承载能力,同时对墙肢有一定的约束能力,并具有变形耗能能力,破坏具有一定延性,基本上满足设计对连梁的基本要求。唯一与计算不符的是,连梁对墙肢的约束作用比计算的要小,其结果是墙肢的内力比计算值要大。所以要适当加强相邻墙肢的配筋。可以把连梁少承担的内力加到墙肢上,计算墙肢配筋。也可以按独立墙肢计算一遍,按较大值配筋。同时,对与超筋连梁在同一位置、不同楼层的的连梁也应适当加强。


[ 本帖最后由 eaeeea 于 2011-5-9 09:07 编辑 ]
免费打赏
eaeeea
2011年05月07日 08:51:58
2楼
回复
eaeeea
2011年05月07日 18:13:55
3楼
回复
ouyfw71
2011年05月07日 20:08:13
4楼
应该是257X0.6
回复
xilanhua2011
2011年05月07日 21:19:26
5楼
给的内容太少了吧,例如剪力是由竖向荷载引起的还是由水平荷载引起的。
回复
eaeeea
2011年05月09日 09:08:40
6楼
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在理,但是就想结构力学不过关。。。所以求梁端弯矩时就迷糊了
回复
aiinglee1985
2011年05月09日 09:23:14
7楼
在结构力学中我们是可以根据剪力去反求弯矩的,利用积分的关系,但是那是在受力状况已经明确的情况下的,连梁的情况可能比较复杂吧,因为要考虑的弯矩不只有连梁的竖向荷载产生的局部弯矩,还有连梁的双肢墙产生的整体弯矩,个人觉得这里更需要详细的构造措施来保证延性
回复
eaeeea
2011年05月09日 16:47:06
8楼
回复
eaeeea
2011年05月10日 09:07:09
9楼
没有人给个答案么?没有人给个答案么?没有人给个答案么?没有人给个答案么?
回复
zlycherry
2015年07月15日 15:31:55
10楼
对连梁的设计又学到了一些东西,谢谢!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