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用“板+膜”和“膜”模拟完全弹性楼板问题
yale16
yale16 Lv.12
2006年02月22日 12:13:21
只看楼主

发帖日期 2005-4-4 18:23:44 发帖人 xiaoyiluzi 公司 giadr 把板单元分别选为这两种单元来模拟的时候,算出来的结果差别蛮大的。就整个扭曲振型以及楼层位移比等指标来看,用“膜”的比“板+膜”要好很多。现在不知道哪种方式更符合实际了,呵呵。另外,在设置弹性楼板的时候,用自动在梁墙围成的封闭区域设置板单元时,由于有些小锐角三角形slab单元,在单元整合和后处理中,程序自动把这些小三角删除了。所以我只好打断一些梁来尽量满足四边形单元以及较大锐角的三角形板单元。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就板单元来说,选用那种模式比较好?“板+膜”还是“膜”?

发帖日期 2005-4-4 18:23:44

发帖人 xiaoyiluzi
公司 giadr
把板单元分别选为这两种单元来模拟的时候,算出来的结果差别蛮大的。就整个扭曲振型以及楼层位移比等指标来看,用“膜”的比“板+膜”要好很多。现在不知道哪种方式更符合实际了,呵呵。
另外,在设置弹性楼板的时候,用自动在梁墙围成的封闭区域设置板单元时,由于有些小锐角三角形slab单元,在单元整合和后处理中,程序自动把这些小三角删除了。所以我只好打断一些梁来尽量满足四边形单元以及较大锐角的三角形板单元。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就板单元来说,选用那种模式比较好?“板+膜”还是“膜”?

免费打赏
yale16
2006年02月22日 12:13:39
2楼
原来版本对三角形单元限制较严,对于小锐角、大钝角的三角单元,在“单元整合”时被删除。现在已放宽限制。请下在最新版本。

板的两种计算模型,在用于梁板体系结构中的弹性楼板计算时,计算结果肯定不同。“板+膜”模式中,考虑了板的平面外的弯剪刚度,相当于加了一个宽扁梁,将使结构刚度增加。

应该说这两种模式均是容许的。还是建议采用“膜”模式,不记入板的弯剪刚度。
回复
yale16
2006年02月22日 12:14:19
3楼
转: 谢谢斑竹,那么在完全刚性楼层假定下,板选用哪种模式好那
回复
yale16
2006年02月22日 12:14:42
4楼
在完全刚性楼层假定下,认为楼板平面内刚度无穷大。

这时如仍输入板单元模拟楼板,则板单元平面内刚度(膜部分)将不起作用。在程序处理刚性楼层(主从节点)时,板的膜部分刚度被自动忽略了。

刚性楼层假定下的板的平面外部分刚度(板部分)仍起作用,仍相当于一个宽扁梁。计算无梁楼盖、现浇空心板结构时,楼板用板单元计算,但仍可采用刚性楼层假定,即是取板的平面外刚度。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梁扳结构,如采用了刚性楼层假定,一般不需要另外输入楼板。但有两种情况除外:
1、坡屋面。有坡屋面结构采用刚性楼层假定时,坡屋面楼板作为倾斜楼板不在楼层高度平面内,不被包含。坡屋面楼板仍需要按板单元输入。
2、夹层楼面。如局部夹层,且加层位置未设一个楼层。由于刚性楼层假定只对楼层高度平面内起作用,这时需要输入板单元(也可用主从节点设置局部刚性楼板).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