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洞口淘金桥(图文) 湖南洞口淘金桥——洞口淘金桥位于湖南省洞口县距县城15km的淘金村。该桥跨越渍水上游古楼河的木鱼塘峡谷,是一座自锚上承式悬带桥。桥长74m,设计跨径70m,矢跨比1/9,桥面宽4.5m 。该桥上部结构由端锚梁、连续T梁、盖梁排架和主索悬带组成。桥面系作为受压构件用来平衡悬带的拉力。在施工阶段需要设置临时的隧洞式岩石锚碇,用以锚固两组由48根Φ5钢丝组成的主索。在预制悬带槽形底板安装完成后,现浇主柱排架,然后安装T梁和现浇横隔板。在浇注悬带槽内的混凝土后再放松外锚使整个结构形成自锚体系。于1989年1月建成通车。
湖南洞口淘金桥——洞口淘金桥位于湖南省洞口县距县城15km的淘金村。该桥跨越渍水上游古楼河的木鱼塘峡谷,是一座自锚上承式悬带桥。桥长74m,设计跨径70m,矢跨比1/9,桥面宽4.5m 。该桥上部结构由端锚梁、连续T梁、盖梁排架和主索悬带组成。桥面系作为受压构件用来平衡悬带的拉力。在施工阶段需要设置临时的隧洞式岩石锚碇,用以锚固两组由48根Φ5钢丝组成的主索。在预制悬带槽形底板安装完成后,现浇主柱排架,然后安装T梁和现浇横隔板。在浇注悬带槽内的混凝土后再放松外锚使整个结构形成自锚体系。于1989年1月建成通车。
关于设计思路
主索悬带是主受力构件,整桥的竖向荷载由预应力索承担,也充分发挥了钢材的抗拉能力;桥面梁板结构既用于通车,又作为受压构件平衡拱的水平力(绝对的“一石二鸟”),也充分发挥了混凝土的抗压能力;中间的主柱排架作为次结构,以减少跨度——整个结构自身锚固平衡,所有材料无一点浪费。它与正常的系杆拱桥相比:第一,省材料,正常拱产生的是水平推力,只能用受拉构件来平衡;而上承式悬带桥是倒拱,产生的是水平压力,桥面可以直接作为压杆来平衡,节省了一组受力构件;第二,施工方便,上承式悬带桥自下而上施工,悬带可以直接作为主柱排架和桥面梁板的施工平台,不需要另外支设脚手架;第三,外形更美观,整个桥就是一张露齿的笑脸(哈哈,瞎掰了)。
想来想去,越来越佩服这样的天才设计了,咋的我就想不到呢,呵呵!网上一查此桥设计者为吴琦瑛,一个自学成才的桥梁专家(后面将大篇幅谈到他)。网上再查一下,这样的桥又可叫“上承式预应力混凝土吊桥”,全世界也没有几个,第一座为哥斯达黎加的科罗拉多桥,1972年建成,设计者居然是林同炎(我崇拜的偶像啊),附上该桥图片先(至于这个桥学问更大,呵呵留着以后研究)。两座桥放一起就像一双兄弟,有着共同的父母。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在那个信息不发到的社会里,吴受了林的启发,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设计者
淘金桥的设计者是吴琦瑛,网上关于他的报道很少,我还是在洞口县的官方网站把他挖出拉的。看了那篇对于他的长编报道,让我思考了更多的问题:什么才叫一个真正的结构工程师,考个注册就够了么?工程师的技术是干嘛用的,为自己谋私利还是为人们谋福利?
“吴琦瑛,男,汉族,洞口县高沙镇人。 1940年8月山生,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1956年4月参加工作,先后从事水利、公路、桥梁等专业技术工作,高级工程师。从1979年至1992年2月连任湖南公路学会3届理事。吴奋发自学,刻苦实践,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共设计、施工大、中整桥梁23座,总长2434延米。与由国家包干勘测、设计与施工所完成的同跨径、长度相比,节约钢材78%,节约木材79%,节约投资60%。1974年建成我国时为最大波跨7米的石砌双曲拱桥—湛田桥;1978年建成净垮87米的石砌单波双曲拱桥—平溪江大桥;1980年建成净跨70米的单室箱型拱—龙井桥,此桥与木瓜桥均被1982年亚洲太平洋地区农村道路交流会上列为推广桥型。1986年运用转体施工工艺建成净跨90米单式程型拱—石背大桥。1989年建成全国第一座跨径70米上承式悬带桥—淘金大桥。1993年建成净跨100米X型双肋中承式拱桥—高沙大桥。吴还先后撰写论文28篇,发表在《公路运输技术》、《桥梁建设》、《中南公路工程》、《湖南公路》及< <湖南交通科技> >等刊物上。1987年,交通部授予“双文明标兵”称号。同年l0月,出席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9年,湖南省人民改府授予“特等劳动模范”,同年9月,国务院援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9月,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自学成才者”称号。1993年元月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湖南交通科技>
上面是邵阳市网站上吴的简介。他只有初中文凭,却自学成才;他没有任何辅助软件,全部用的概念设计;他的整个设计理念就是如何用最少的钱建最使用的桥。对比我们现在,一个几层的砖混都恨不得pkpm建模计算;哪个构件受力稍大点就加大截面增加配筋;只要有回扣拿,设计的施工工作量可以一加再加......96年通车的武汉长江二桥,建成时顶着几个国内国际领先的光环,现在呢,武汉市政府刚刚拿八千多万出来对二桥进行全面维修,我们的技术究竟是在进步还是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