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如何选择嵌固端?
lishunming1105
2010年01月15日 13:36:40
只看楼主

很多人尤其是新手对于嵌固端的选择存在困惑,相信大家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地下室顶板厚度取多少”?其实关键在于厚度问题,而是在于嵌固端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底层计算高度的问题",其实不论嵌固端取在哪儿我们都可以利用软件求得正确的结果,但关键是如何保证我们的模型是否正确。比如关于地下室部分我们和上部结构分开建模的时候,就需保证嵌固端在地下室顶板,因为我们的这个模型是允许柱底产生塑性铰,并在地震下发生转动的。

很多人尤其是新手对于嵌固端的选择存在困惑,相信大家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地下室顶板厚度取多少”?其实关键在于厚度问题,而是在于嵌固端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底层计算高度的问题",其实不论嵌固端取在哪儿我们都可以利用软件求得正确的结果,但关键是如何保证我们的模型是否正确。比如关于地下室部分我们和上部结构分开建模的时候,就需保证嵌固端在地下室顶板,因为我们的这个模型是允许柱底产生塑性铰,并在地震下发生转动的。
看了这篇文章我感觉自己的收获是比较大的,特此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c35ef635551b26330441.pdf
299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lishunming1105
2010年01月15日 13:44:00
2楼
在6.1。14条中要求,地下室柱上下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不大于节点左右梁端实际受弯承载力的问题。即”强梁弱柱“的实现,也和嵌固端由关系,实际是要求塑性铰优先出现在柱端而不是梁端,这也是为了保证我们的计算模型选取的正确性,和”强柱弱梁“————即保证地震下结构的延性,梁优先于柱子破坏,当梁端全部出现塑性铰后柱子才发生破坏”。个人理解觉得此时的梁端实际承载力应该是小于柱子
回复
gengqijie
2010年01月15日 13:48:44
3楼
不懂,需要深入学习一下。哈哈。
回复
lishunming1105
2010年01月15日 13:54:39
4楼
3. 与嵌固端相关的技术问题

结构嵌固端的形成或者说上部结构对嵌固端的要求,在工程设计中还可引伸出若干相关的技术问题及其正确的设计方法,以下将分别探讨。
(1)单层地下室 当高层建筑仅设单层地下室且底板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或桩一筏基础时,通常选择基础底板而非首层作为结构嵌固端,这有利于充分利用其基础的“无限”刚度,为首层楼面的灵活结构选型创造条件,即使是首层楼面留有大孔洞,或选用无梁楼盖结构,都不影响结构计算的准确性。此外,规范规定地下室负一层的抗震等级与上部结构必须一致,以基础底板作为嵌固端不会造成地下室结构造价的提高,反而可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即使单层地下室底板是以桩为基础的普通梁板结构,一般情况下仍然取底板处为结构嵌固端,唯一例外的是地下室作为抗爆级别较高的防空地下室时,其顶板通常具有作为结构嵌固端的刚度,因此可取其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2)投影面积比例 高层塔楼在地下室顶板上的投影面积比例大小对首层作为嵌固端的结构有着不同的影响。当该比例*1时,若首层楼面符合作为嵌固端的其它条件,则该首层作为结构嵌固端就毫无疑问了,但当上述投影面积比例<<1时,说明地下室侧限远离塔楼,塔楼发生的侧向位移将波及首层楼面并使其发生变形,即使变形量很小,但严格说来首层作为嵌固端的刚度必然小于前一种情况,且变形又增大了上部结构侧移的计算值,同时首层骨架构件也会由于自身的变形而产生附加内力。作为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在实际设计中都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予以鉴别并作出相应的结构处理。
(3)大底盘多塔楼 大底盘多塔楼大多为商住楼,而且由于商用及居住性质不同,对柱网的要求也不同,故通常需设置结构转换层。当大底盘的商用部分层数不多(如仅1—2层),且结构转换层设于大底盘的屋顶标高处时,塔楼的嵌固端就可考虑取在大底盘的屋顶处,至少在塔楼初算时可以如此假定,如图3所示。这一考虑基于以下两点:①既然属大底盘,其楼层面积肯定大于塔楼的投影面积,加上大底盘屋顶设置转换层,故大底盘的楼层平面刚度远大于塔楼的楼层刚度;②转换层之上通常为剪力墙、部分短肢剪力墙或异形柱一短肢剪力墙结构,为使转换层上下部的侧向刚度相近,大底盘部分肯定要将原位剪力墙增厚或增加新的剪力墙,从而使塔楼下的大底盘部分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目前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软件的功能已较为完善,因此大底盘多塔楼建筑均以整体结构进行计算,其嵌固端也不像结构初算阶段选择在大底盘屋顶标高处。
(4)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 在研究探讨高层建筑的结构嵌固端时,必然牵涉到其基础埋深问题,高层建筑基础要具有一定的埋置深度,首先是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包括抗滑),其次有利于减弱地震反应。规范对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有一量化规定,即“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基础,可取阶15,桩基础可取阶18”,但这一规定仅与建筑物的总高月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 但我们在认真思考后发现基础埋深除了与建筑物总高月有关外,还应与控制高层建筑体型重要指标的高宽比风心有关。如两栋建筑物的高度量相同,但其高宽比阶B分别为5,0和2,5,显然风/B值较小者整体稳定性更高,若采用相同的基础形式,则阶B值较大者其基础埋深应更大。换言之,基础埋深对月/B较大者应偏于严格,而对月/B较小者则可略为放松,不宜作相同处理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否则就违背了基础需一定埋深的原则。除了高宽比风/6外,基础埋深还应与高层建筑的裙房底座宽度、地下室底盘宽度等因素有关,对地下室面积仅为塔楼投影面积者应偏于严格,相反对没有裙房或地下室面积大于塔楼投影面积者则可略为放松。
(5)首层楼面的活载 作为结构嵌固端的首层楼面(地下室顶板),其正常使用时的活载一般不太大,即使作为商业用途,其活载也仅为3.5kN/m2,但设计中要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施工荷载,对于首层梁板构件取活载8.0—10.0kN/m2则往往是必要的。 当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建至2层楼面时,首层地面自然而然就成为理想的施工场所,或用于堆放材料(袋装水泥、砌块、搭架钢脚手架等),或用于钢筋加工,甚至作为载重汽车的行驶停放场等,即使是临时荷载,其楼面活载也就有必要取较高值(该活载值仅作用于该层梁板,并不需传给竖向构件的墙柱)。此外,该层楼板配置通长面筋,不仅是出于增大刚度的考虑,而且是抵抗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的需要,特别是由于开发商的原因可能导致地下室顶板完成后要裸露一段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为了防止或减少由于暴晒或暴露时间过长而产生的裂缝,配置足够的楼板面筋尤为必要。首层楼面考虑较大的施工荷载,其梁板截面就需较大,有利于满足首层楼面作为结构嵌固端刚度要较大的要求。
回复
y.f1121
2010年01月15日 14:34:46
5楼
不错
回复
suhe66
2010年01月15日 14:52:24
6楼
看看学习一下,楼主辛苦了,:time: :time: :time: :time: :time: :time:
回复
luochenxi
2010年01月15日 19:03:53
7楼
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精神,发这么好的资料给我们,下载了,学习了
回复
sirayliu
2011年06月08日 16:49:12
8楼
好文啊 好资料 下了!
回复
shiquanren
2013年08月26日 09:49:22
9楼
感谢楼主的无私奉献精神
回复
阿土怕瓦落地
2013年08月26日 11:57:57
10楼
需要深入学习一下。:(
回复
zhoulongtian
2013年08月26日 12:41:36
11楼
看看学习一下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