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水葫芦流体覆盖技术在沙漠综合治理工程..
hk-andrew
hk-andrew Lv.4
2008年06月04日 19:02:03
只看楼主

水葫芦流体覆盖技术在沙漠综合治理工程中的运用摘要:沙漠治理同河湖治理都带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如果能将在富营养化水体培植水葫芦的河湖治理同利用水葫芦流体覆盖技术的沙漠治理结合起来,建立循环联动的治理模式,将河湖治理投入转化为沙漠治理的资源,就可以大大降低国家资源管理、社会管理的综合成本;国家地方每年投入河湖污染治理、包括河道自然生长的水葫芦打捞费用巨大,久治不愈、浪费惊人,仅江苏省一个太湖治理就将投入1085亿,专项用于水污染治理,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还是一个未知数。建立起一种长期的、全新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结构,走向维持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以实行跨区域合作,将社会力量整合起来,成立大型环境整治有限公司统一管理,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能够拓展相当一部分社会就业岗位,能够给灾民安置工作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如果能建成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将有限的社会资金发挥最大效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水葫芦流体覆盖技术在沙漠综合治理工程中的运用

摘要:沙漠治理同河湖治理都带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如果能将在富营养化水体培植水葫芦的河湖治理同利用水葫芦流体覆盖技术的沙漠治理结合起来,建立循环联动的治理模式,将河湖治理投入转化为沙漠治理的资源,就可以大大降低国家资源管理、社会管理的综合成本;国家地方每年投入河湖污染治理、包括河道自然生长的水葫芦打捞费用巨大,久治不愈、浪费惊人,仅江苏省一个太湖治理就将投入1085亿,专项用于水污染治理,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还是一个未知数。建立起一种长期的、全新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结构,走向维持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以实行跨区域合作,将社会力量整合起来,成立大型环境整治有限公司统一管理,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能够拓展相当一部分社会就业岗位,能够给灾民安置工作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如果能建成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将有限的社会资金发挥最大效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水体富营养化,强化治理,疏浚,生态修复,水葫芦流体,水面采收、打浆,高压管道输送,沙漠覆盖,绿色能源,“三通一平”,绿色条带网络,沙漠广场工程
水葫芦属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植物,学名“凤眼莲”,原产于南美,1844年在美国的博览会上曾被喻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自此以后,水葫芦被作为观赏植物引种栽培,二十世纪初作为花卉进入中国,五六十年代经济困难时期作为畜禽饲料引入中国在各省地推广种植,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好转,由于管理松懈遂转为野化。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高污染废水排放、土壤化肥残留,随河流、降雨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湖泊水库,使得我国尤其是东南部地区湖泊60-80%呈现富营养化状态,蓝藻肆虐水质恶化,给水葫芦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水葫芦喜高温湿润的气候,一般25-35℃为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水葫芦喜向阳平静的水面,在潮湿肥沃的边坡都能快速生长,水葫芦泛滥成灾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北方河湖有冰冻期,水葫芦无法在自然气候条件下生存。水葫芦作为世界著名的“害草”,正危害着全球许多国家湖泊的生态的,作为外来物种,由于失去生物天敌的治衡,得益于“良好”的生长环境,对植入地区的水面形成“生物霸权”,垄断阳光,导致水下生物死亡,阻塞河道,造成航运中断,水葫芦代谢腐烂后沉入水底又会加重污染,人们对水葫芦的蔓延已经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
其实在清水、流动水体里水葫芦是很难大面积快速繁殖的,引进之初水葫芦得到政策性大范围推广,由于当时国家工业化程度较低,污染问题形势相对不是很突出,加之采收及时,没有出现泛滥蔓延的问题。近二三十年来河湖污染加剧、气候日益转暖,使水葫芦得以快速生长,而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使得人们慢慢放弃了对水葫芦的利用,管理随之松懈,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水葫芦在富营养化水质里大肆繁殖、自生自灭循环往复加重水质恶化,使水域呈沼泽化发展,并随暴雨洪水进入大江大湖,滇池、太湖,河汊、水库四处都出现了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景象,长江岳阳、武汉段,黄浦江水域、钱塘江、珠江水域几十乃至上百公里河道到处充斥着“绿魔”,连天接地,时间达三个月之久,恶化环境、阻塞航道。全国每年用于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动辄几亿、十几亿,打捞工作繁重,而打捞上岸的水葫芦残体数量巨大,无从处理,除少量利用外,很大程度上都作为垃圾丢弃,对环境再次造成污染。蓝藻爆发的形成也是与油料泄露水体污染有关,也许应该算作是大自然自我修复的一种本能,蓝藻就像是水体里的“食腐动物”,蓝藻爆发是为了加速分解大量的水面浮油。现代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排放都含有大量的油脂,淡水湖作为终端容器,水流运动相对静止,给蓝藻的迅速繁殖提供了条件,污染积累到一定程度,脆弱的平衡遭到破坏就会爆发;气候变暖也是蓝藻爆发的一个诱因,同水葫芦一样,蓝藻大面积的代谢死亡会加重水质恶化。海洋水体里也存在蓝藻问题,海洋石油运输造成的油料泄露也是蓝藻爆发的根本原因,由于水质不同,生物特征表现也有所区别,成为红藻。对付蓝藻采用化学治理非之本之道,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打捞后与煤粉混合燃烧发电,提炼生物柴油也是一种选择。702所研制的蓝藻打捞船已在无锡水域装备执勤。
治理水葫芦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治理水污染入手,水中的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过盛导致水质污染是问题的根本。目前针对湖泊水污染治理多采用控制排污、生物修复、投放化学药剂、换水冲洗等多种组合手段,投资巨大,收效甚微,甚至出现反复,太湖蓝藻频繁爆发就是很好的例证。国内有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水葫芦的吸污能力极强,位列所有水生植物之首,对蓝藻生长也有着明显地抑制作用,“在适宜条件下,一公顷水葫芦能将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当天吸收掉,水葫芦还能从污水中除去镉、铅、汞、铊、银、钴、锶等重金属元素”。水葫芦的用途还很广泛,有企业将水葫芦经过处理用来编制成的各种环保家具及装饰;有用水葫芦加工成草粉饲料;以水葫芦为原料生产沼气;利用水葫芦制成无毒的生物胶黏剂,广泛用于复合地板中;利用水葫芦生产饮料、用于造纸……。2007年底出台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已将培植10000亩水葫芦作为综合治理之列,国内包括深圳市在内的其他一些城市污水治理也都有将采用浮岛方式培植水葫芦作为恢复自然环境的治理措施之一。期望走出一条水污染治理-水葫芦资源化、产品化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河湖污染问题存在诸多因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根本无法停止,污水标准内排放还是属于污染排放,国内外湖泊治理同样也都是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化肥的长期广泛使用,我国土壤污染严重存在已久,水污染治理需要经历相当漫长的过程,不实施超强度治理方案根本达不到期望的效果。也许是慑于水葫芦肆虐的威力,目前设计培植面积相对较小,对于成百上千平方公里的污染水面,10000亩的水葫芦浮岛的培植面积充其量只能算是个花篮点缀,若考虑不周、准备不足,非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有出现失控的风险。作为外来物种水葫芦繁殖能力极强,以无性繁殖为主,据百度介绍:在适宜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新植株,也能开花结实产生种子而进行有性繁殖,一支花大约结300粒种子。一公顷水面的水葫芦约有200万株,很容易在所处水体中形成“生物霸权”。浮岛不是碉堡,大湖面设置浮岛的安全性值得怀疑,在台风骤雨、大面积洪水面前不堪一击,花果种子也会随风飘散,如果作个广泛的调查就会发现水葫芦早已经遍布大江南北,南方各相连水系均受影响,当前需要应对的是强化管理问题,再思虑扩散问题已毫无意义,大多数地区水葫芦危机多是因为初期“大量的水葫芦在治理成本相对较少的上游无人过问”。 所以建设相当规模的水上打捞队必不可少,一旦出现失控,装备不足、打捞不利都将造成应对失措的尴尬局面。
 富营养化水质里水葫芦泛滥纯属缺乏有效地持续性管理的结果,“生物霸权”也是有水污染前提条件的,解决了富营养化问题,水葫芦就会变得温顺,如果先期利用水葫芦对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和污染物的吸收及分解,等到水质富营养化形势出现大的逆转,再通过选择其他不同的水生植物数量组合来修复、保持水质,比较首期同时选用多种水生植物组合效果会更好。水葫芦属于浮生植物只要采收及时,不会出现湖泊沼泽化问题,用每年清理水葫芦的费用建立一套可控的水葫芦培育、采收、加工机制,有利于降低河湖治理的综合成本,年复一年大规模地采收加工可以起到疏浚的效果。问题是各地大面积的水葫芦资源化产品化,在带来商机的同时又存在着市场消化容量的问题,不解决终端产品流向问题很难行得通,靠本地市场消化数量有限。而且水葫芦的含水量很大,深加工前打捞运输过程就存在需要脱水的问题,对水体也会造成污染。过剩的市场供给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利润随之降低,最终会选择放弃,水葫芦管理出现疏漏,泛滥就会再度成为问题。
最好的办法是将河湖治理同沙漠治理协调整合起来,将采收的水葫芦打碎形成流体,再通过建设的高压管道传输系统输送到北方干旱的沙漠地区,用于流沙覆盖,建设沙漠“广场工程”。利用水葫芦植物绿肥腐殖质实现沙土改良。这种就地采收打浆传输的粗加工模式工艺相对简单,流向目标明确,市场容量无限,化解了湖河所在地水葫芦产品深加工所必需的基础建设和设备投入以及终端产品需要作市场推广的难题。

1212578269132.JPG

免费打赏
hk-andrew
2008年06月04日 19:02:42
2楼
根据2007中国治理荒漠化上海高峰论坛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当前荒漠化面积263.62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27.46%,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这个最新数据还是2005年六月国家林业局向媒体提供的截至日期为2004年底的统计数据)。大致分布在北纬37度至50度之间的内陆盆地、高原一带,西起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新疆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地区,天山南北分布着塔克拉马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 60%以上;内蒙古西部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亚玛雷克-乌兰布和沙漠;河套地区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东部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以及青海柴达木沙漠。我国沙漠大部分集中分布新疆、内蒙、青海和甘肃四省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最大的两个流动沙漠。新疆东南与甘肃西南接壤地区分布着库姆塔格沙漠-白龙堆沙漠,沙丘活动也异常活跃,有同塔克拉马干沙漠合拢之势;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也行将在雅布赖山东北侧风口一带汇合。
目前,我国在防沙治沙方面多采用草方格沙障、带状格状粘土沙障、化学喷固、生物结膜、封沙飞播育林、耐碱耐旱植被恢复,人工速生经济林建设、沙生经济作物种植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治理技术。尤以草方格沙障作为前期流沙固定的主要措施,有着成本少、施工条件要求低、固沙效果显著成效的特点。但这些采用麦草等柴草材料的机械沙障耐久性差,一般寿命为3-5年,根据区域风力强弱情况沙障寿命或长或短;期间若后续绿化措施不能及时跟进,或由于投入不足,治理面积小、前期工程建设成果不能得到及时保护,沙障很快就会失去保护作用,沙丘就会重新活动,固沙劳动需要再次投入,造成工效投入的浪费;而沙漠缺少降水的现实情况又制约着工程、生物同步的治理模式。覆土治沙由来已久,但由于整治技术不得法,工作量大,费工费力;且存在取土困难等原因,未能普遍推广,后经改进,采用草格沙障、粘土垄格沙障方式。两种治理多采取人工作业方式,不太适合机械化作业,工作效率低;而目前化学治沙方法造价高,施工条件要求严,且护层薄弱,受抗力低,实施后沙面需采取保护措施,使之未能大面积推广;生物结膜覆盖皮层薄也是非常脆弱的;沙漠植被恢复与灌溉用水存在着矛盾,大规模植树造林又会造成地区蒸发量增大,加剧水资源紧张局面,缺乏灌溉用水会导致植被大面积枯死,建设成果付之东流,造成巨大浪费。
近年来,国内又有人提出了一些新的工程治沙技术及治理观念,基本思路甚至是想采用化工材料覆盖替代草格固沙方式,但是都存在很大局限性,属短期治标的权宜之措,不符合长远的治理要求。治沙前沿所采取的各种防沙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沙的推进,局部还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但是,由于大面积的流动性沙漠未能得到治理,每年初春在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极易出现沙尘暴天气。加之在人为因素作用下,草原退化为沙漠,几大沙漠又呈现连片合拢之势。治沙形势严峻。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用于沙漠治理的资金投入多达百亿计。很多企业集团、团体也在政策感召下,正大量涌进沙漠。以往的建设经验教训告诫人们,西北干旱少雨,荒漠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着严重脆弱性,决定了在没有得到可靠的水、汽条件改善的前提下,改变当地生态面貌及传统的生产方式所存在相当的生态风险。不能被眼前所取得的一点治沙成就、经济效益所诱惑,任由无序发展,一旦出现整治失衡、管理失控,补救还需更多时间,损失自然难免。政府应及时地从战略高度考量,需要制订科学、合理、宏观、长远整治规划,建立持久跟踪的环境综合评估监测机制,拟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主导沙漠整治的管理方案,整合全社会力量有序的深入开展这项工作。
在制订整治管理政策时,建议成立类似“全国防洪抗旱总指”这样统一的管理机构,将土地荒漠化纳入灾害治理范畴,加大沙漠整治管理力度。在制订具体整治措施上,应将沙漠整治同西部开发战略、新农村建设战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借鉴一下工业园、开发区前期“三通一平”的建设模式,政府的工作重点放在网格化的绿色沙漠公路、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供电系统,以及包括水葫芦流体输送在内的多源化集水供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将沙漠公路、水、电、林网、通讯网络的基础建设、恢复西部生态作为西部开发建设的开篇,由线带面地引导整合社会治沙力量,推动生态建设地发展。
回复
hk-andrew
2008年06月04日 19:03:27
3楼
众所周知,沙漠的形成除了气候因素、人为破坏外,最根本的内在原因在于水、土、肥的缺失,好比生命离不开血液皮肤营养,土地离开了水土肥也就失去了绿色生命。水葫芦含有大量胶黏物质,用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水葫芦原浆覆盖沙漠,水分蒸发后可以形成30-100MM厚的有机绿色植物地膜,有效的固定流动沙丘和沙化土地,既不影响降雨的渗透又能阻滞地表水分的蒸发,为植物生长创造易于成长的良好条件,胶黏物质的存在提高了有机地膜成型条件和抗强风蚀能力。对经过公路防护林网分割的沙漠表层实施机械化作业的水葫芦流体覆盖广场工程建设,给贫瘠的沙漠平铺一层丰腴的皮肤,随着降雨的到来,沙漠将重现绿色的生机。“广场工程”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依靠自然降雨基础上的,统筹整合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相对科学稳固可靠的沙漠整治计划。 “三通一平”模式的建立就是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对当前各种治沙力量的重组,改变目前各地小范围分散治理的局面。“三通一平”不是照搬照套城建标准,“三通”基础建设,并非一定需要按照工业园区的混凝土、沥青等级公路标准建设,建成造价低廉、道宽林窄的矸石公路、碎石公路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变当前沙区及周边地区的交通状况、环境状况,完全能够满足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建设需要。由于水葫芦流体覆盖技术对沙漠治理取得突破,为高效治沙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捷径,施工进度可能会与日俱增,沙区急需道路网建设,甚至可以先不做路面铺设,仅要在区域内规划出标准的农田林网块面结构来,利于治沙队伍设备的进入,水葫芦流体输送管网建设、流体覆盖施工可以沿道路两侧逐渐深入推进,绿化带、路面建设可以随后跟进在有地膜保护的条带上恢复沙生植被,植被成活率将会大大提高。
绿色沙漠公路网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公路交通网络,而是沙漠整治技术的有机组成,是传统农田防护林网的概念延伸。绿色公路网作为治沙主导工程,将流动沙丘锁定在较小范围内,为更多治沙力量的进入创造条件。通过投标或政府安排的治沙单位、团体可以在绿色公路网的保护下根据政府的规划设计要求,建设标准的农田防护林网,从事治理沙漠利用沙漠的活动。对于“广场工程”建设施工可以根据地区自然资源条件的不同,调整设计标准、施工方案,尽量减小工作量,对沙丘起伏小不影响施工作业的地域无需做平整处理;对地貌特征丰富、景观类型齐全沙漠采取包围、缩小、保留的治理方案,总体上说能够覆盖30%的沙漠面积已经是取得非凡地成绩了,完全覆盖不现实也不科学。为了达到少投入多见效的治理目标,可以将主要施工方向放在绿色条带网络建设上,通过不断提高绿网密度,实现控制沙暴的目的。
水葫芦含水量很大,通过水面采收设备将水葫芦的采收、破碎、打浆、离岸整套粗加工流程一气呵成,无需做脱水处理,避免了水体的再污染问题;采收加工设备研发根本就不属于高科技,船舶制造企业有足够的技术条件建造,很容易实现。上海市环卫局装备的16条作业打捞船,每艘船造价大约在百万。采收船设计及作业方式可以考虑采用小型油轮增装打浆设备,游戈于水面一路采收打浆粉碎存储,岸上设置若干管道输入口,采用消防栓似大口径活性接口设计,提高卸载速度;也可以采用岸边固定点打浆加工,配置若干由较小体积大马力船只改造成的“水上推土机”连续喂料加工方式进行,选用这种采收模式的船舶设备投入要小很多。
管道输送方式相对公里铁路运输成本最低,运输网管建设可以参照石油输油管、长距离输水管建设技术,沿途采用增压管道输送水葫芦原浆应该说是完全可行的。管道建设的设计思路是利用交通网沿公路铁路线铺设,初步考虑的选择路径有两条,一、沿在建的南京至西安高速公路,由上海――无锡――南京--合肥--信阳--南阳--西安再沿211国道至灵武一线;二、沿国道省道由上海--无锡--南京--合肥--阜阳--洛阳--河津--吴起--定边--灵武,走线直线距离相对短,但需要两次穿越黄河。以南京--灵武段为主干管道,铺设直径1.5-2M的PCCP涵管,由灵武修建分流支持系统,采用直径1-1.5M的管道设计,向东北方向延伸直指毛乌素、库布齐沙漠,向西进入腾格里经民勤延伸至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如有必要东部可将江浙、安徽地区的环太湖、巢湖、洪泽湖、高邮湖乃至黄浦江、钱塘江链接起来,各支干采用直径1-1.5MPCCP管道与主干网相连,长三角地区水域所产生的水葫芦原浆就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沙漠中心地区,再通过修建沙区分流系统将草浆覆盖到沙漠上。并可通过管道对东部江淮水域实行雨季洪水分流,给沙区补充水源,不会造成管道阻塞,投资更不会浪费。甚至可以根据需要沿长江增修链接岳阳--武汉--芜湖――巢湖――合肥的支干网,解决长江河道水葫芦季节涌塞河道的问题。
长三角至北方三大沙区的干线建设距离大约有2000KM的路程。直径2M的PCCP管道建设费用大约6000元/M,管网建设包括主干与支干在内初步估算为5000KM需要资金投入300亿元,1.5M管径的建设费用相对要少很多;采收船以1000条计,每条船100万元,需要投入资金10亿元,算上沿途增压工作站点,终端作业点及辅助工程建设在内,项目投资应该在350-400亿,如果将沙区分流管网建设密度提高一个等级,项目总投资500亿人民币。
暂先不考虑其他水系,仅以太湖、巢湖为例:太湖水面2425平方KM,巢湖为700多,总面积按3200计、水葫芦覆盖面积占25%,就有800平方公里之多;合120万亩,每亩产浆30立方/年,总计3600万方;如果按每立方水葫芦原浆覆盖面积5平方计算,就是1.8亿平方米,18000公顷,180平方公里!如果将上述水域都考虑进去,覆盖层相对薄一些,有理由相信350-500亿的一次性投入,每年覆盖的沙漠可以达到一个巢湖的面积,象毛乌素库布齐这样相对较小的沙漠用不了多少年就会全部被覆盖。为了永久改变造成其不可逆转性,可以喷盖得再厚一点,太湖巢湖水量的消耗可以从每年雨季得到补充。当然如果是为了追求高效率,可以采取先覆盖层薄一点,达到治理面积目标后,再回头作多层反复喷刷来实现,选择后一种工艺关建是网管建设投入需要加大,前期治理成本突高。
为解决可能存在的流体在输送途中发酵问题,沿途可以建立若干增压工作站,利用水葫芦流体采气、制沼、发电,利用自身的能源优势作为输送系统的动力支持,沼渣绿肥可以当地市场消化,也可以回流混合到主杆管道输送北上。发酵产气不是坏事,加快了植物纤维熟化腐烂进程,还有助于植物种子的杀灭作用,如果有必要可以加入其他秸草纤维,提高流体粘稠度,增强土壤改良效力。管道本身也相当于条形发酵池,起到自然增压的效果,粘稠度控制在一个符合管道运输标准上。分流输送管道进入三大沙区后,按照规划的农田林网格设计合理安排二级分流出料口,每个区域预留一个到若干个出料口,喷散作业可以采用软管喷枪作业,需要建若干流动的终端增压设备房,也可以用改装的消防车完成。实行全面规划、逐步推进。有序管理,受一定客观条件限制,工程实施规模可大可小,全面开花不现实,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会战也没法组织。水葫芦打浆后种子如没有被破坏,进入北方干旱沙漠地区后,在短时有利的温度湿度条件,也许会长出两片绿色,随后由于水分的蒸发、天气转冷就会死亡,即使种子暂时不会死亡并通过休眠的方式保存生命,惧旱畏寒的水葫芦也不会对酷热干冷的沙漠构成威胁,变种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退一万步说,假设水葫芦种子几经寒暑真的产生了变种,它的繁殖能力也会弱化,很难同生长条件得到改善了的本地旱生植物竞争,绝不会在草原上再次形成“生物霸权”,只能作为一种牧草出现。实践终将证明对付沙尘暴也是可以通过远程打击来实现的,不一定非要大家都去弯着腰插柳。
沙漠治理同河湖治理都带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如果能将在富营养化水体培植水葫芦的河湖治理同利用水葫芦流体覆盖技术的沙漠治理结合起来,建立循环联动的治理模式,将河湖治理投入转化为沙漠治理的资源,就可以大大降低国家资源管理、社会管理的综合成本;国家地方每年投入河湖污染治理、包括河道自然生长的水葫芦打捞费用巨大,久治不愈、浪费惊人,仅江苏省一个太湖治理就将投入1085亿,专项用于水污染治理,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还是一个未知数。建立起一种长期的、全新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结构,走向维持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以实行跨区域合作,将社会力量整合起来,成立大型环境整治有限公司统一管理,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能够拓展相当一部分社会就业岗位,能够给灾民安置工作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如果能建成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将有限的社会资金发挥最大效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北方大面积沙漠的存在给水葫芦河湖治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太湖、巢湖到毛乌素沙漠并不太遥远,北方土地沙漠化形势严峻,沙漠经济效益前景也非常可观,修一条输浆管道比起南水北调、各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无论是距离还是技术标准都要小很多。比起从修建土库曼-中国的一条油管来就更不值一提,环境系统重建工程不仅要考虑空间距离,更要对时间距离进行科学测量。近几十年来中国工业化造成的水体污染,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国家工业化进程也不可能停滞,即便是加强各种环境保护措施,上百年内也不可能杜绝。河套地区沙漠的形成历史已久,有自然气候条件因素,也有人为影响因素,如能将长三角水葫芦资源利用起来,建立一种长效管理机制,能使上述两个问题治理出现根本性逆转。湖河污染久治不愈,有限的资金浪费惊人,土地沙漠化、地质灾害威胁人类家园,需要投入极大的勇气和力量,用持久的坚韧和热情建设美好的家园,以实际行动落实温总理:“绝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的誓言。

献给6月5日世界环境日
回复
hk-andrew
2008年06月04日 19:08:29
4楼
“浮岛不是碉堡,大湖面设置浮岛的安全性值得怀疑,在台风骤雨、大面积洪水面前不堪一击,花果种子也会随风飘散,如果作个广泛的调查就会发现水葫芦早已经遍布大江南北,南方各相连水系均受影响,当前需要应对的是强化管理问题,再思虑扩散问题已毫无意义,大多数地区水葫芦危机多是因为初期“大量的水葫芦在治理成本相对较少的上游无人过问”。 所以建设相当规模的水上打捞队必不可少”。
回复
hk-andrew
2008年06月05日 10:47:59
5楼
启动大型国土整治工程,能够给灾民安置工作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 含胶质成分的水葫芦流体形成的纤维腐殖层,在网格灌木带的保护下不会轻易流失,如果有必要可以加入其他秸草纤维,提高流体粘稠度,增强土壤改良效力,喷洒作业时还可以掺入沙生植物草种,加快生态修复进程。 水葫芦生长存在季节性,淡季里可以作为输水管道运行,作为“南水北调”的一个补充,沙漠作业区可以设计成输浆-节水喷灌两套切换网管系统,有效提高整体输送系统利用率,水葫芦流体输送管道口径较小取水量不大,控制流速,对长江水量减少不会有太多影响。
回复
songyg1974
2008年06月12日 09:15:44
6楼
我先支持你,
回复
hk-andrew
2008年06月17日 00:02:26
7楼
巢湖连续4个月蓝藻泛滥
回复
hk-andrew
2008年06月17日 00:03:08
8楼
太湖久治不愈
回复
hk-andrew
2008年06月17日 16:54:38
9楼
卫星图片显示,蓝藻爆发面积惊人,蓝藻资源化利用,打捞离岸处理都存在需要投入基础建设问题,而且还存在时效问题,打捞利用只能是短期行为,因为河湖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净化水质,保持河湖健康发展,化学治理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问题。培植15%-25%面积的水葫芦应对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用水葫芦抑制、杀灭蓝藻,以水葫芦打捞利用、覆盖沙漠作为治理河湖水体污染操作性更强,更贴近治理目标,不会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问题,不会出现湖泊沼泽化问题。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