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墩倒棱台结构形式一般存在于筏形基础中,由于其不像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那样凸出地基表面四周,因此比较容易得到较宽广的平面且满足框架柱的受力形式,在地下室、水池等建筑物和构筑物中广泛应用。 由于柱下墩倒棱台基础施工难度较低,且受力情况并不复杂,所以很少存在问题。 笔者在对工地进行例行检查的时候发现,柱下墩倒棱台周边的钢筋包括绑扎、搭接和锚固等构造要求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柱下墩倒棱台4个边角的位置,有许多施工单位采取的是如图1所示形式。
柱下墩倒棱台结构形式一般存在于筏形基础中,由于其不像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那样凸出地基表面四周,因此比较容易得到较宽广的平面且满足框架柱的受力形式,在地下室、水池等建筑物和构筑物中广泛应用。 由于柱下墩倒棱台基础施工难度较低,且受力情况并不复杂,所以很少存在问题。 笔者在对工地进行例行检查的时候发现,柱下墩倒棱台周边的钢筋包括绑扎、搭接和锚固等构造要求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柱下墩倒棱台4个边角的位置,有许多施工单位采取的是如图1所示形式。
图1 柱下墩倒棱台边角布置示意
采用这种施工方法锚固长度满足规范要求,验收钢筋现场测量符合要求,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采用这种施工方法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隐患。根据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8.5.2条规定: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当截面的配筋率超过某一界限后就会发生脆性破坏,这种截面被称为超筋截面(图2),超筋截面不仅破坏突然,而且用钢量大,不经济,因此在设计中不应采用。
图2 超筋位置示意
1 不正确钢筋绑扎方法原因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存在超筋配置的部位是在柱下墩倒棱台4个边角位置,也就是结构设计时出现应力突变的位置,是施工人员最应该关注的地方,却存在着重大质量隐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通过现场调查发现有以下几种原因。
(1)操作工人图省事。倒棱台除4个边角的钢筋,其余地方的钢筋尺寸基本上都是确定的,所以施工难度不大。而4个边角的钢筋就更简单了,首先保证倒棱台底板与筏板钢筋的锚固长度,然后再加上斜长高度,将4个边角钢筋加工成Z字形,呈放射状分布,一个柱下墩倒棱台钢筋就加工完成了。基础工程中的重点部位,就这样在钢筋下料过程中埋下了严重的质量隐患。
(2)出于对成本的考虑,运到施工现场的钢筋一般都是9?m长,采用这种施工方法,可以看出在4个边角处的钢筋都是在1.5?m左右,有的甚至更短。这些钢筋如果不加以利用,在工程结尾的时候都是当作废料处理掉的。
(3)现场人员对规范不了解,对图纸、规范和图集掌握程度不够。
2 钢筋绑扎整改方案
如何施工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并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呢?我们可以将柱下墩的做法想象为在筏形基础钢筋已经绑扎完毕,然后有一个无形的倒棱台将筏形基础砸出倒棱台,那么钢筋的结构形式就是我们需要绑扎的形式,但锚固长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在4个角的钢筋应如图3所示进行下料。经整改后的钢筋应如图4所示进行绑扎。
图3 倒棱台钢筋边角钢筋下料示意
图4 整改后的倒棱台钢筋
3 质量管理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整改。
(1)现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对钢筋构造要求、图纸和规范要求理解透彻。只有自身对钢筋知识掌握了,才能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
(2)转变理念,对于成本的控制绝对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在整个工程造价中,钢筋工程的费用一般占整个工程造价的10%~20%,因此,对于钢筋施工质量的控制应是现场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所有人员应转变成本理念,始终把“质量第一”的理念记忆在心里,落实在手中。
(3)加强对钢筋工施工班组特别是钢筋下料人员的管理,从源头上对钢筋质量问题进行控制,发现问题要及时制止,如果重复出现,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