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柱弱梁和薄弱层破坏混淆的一些商榷
耀明士力架
2022年08月08日 09:06:57
只看楼主

强柱弱梁VS薄弱层 : 素材中提供了1-3和1-4的三张汶川地震震害图,并将其解读为“ 设计人员对于规范理解不够透彻,对于延性设计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 迷信程序 , 盲目放大配筋 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 ”并在子标题中即将其归为“ 强柱弱梁 ”破坏,其实这个说法是非常片面的,甚至素材自己很可能也没有理解上图中的破坏原因。  

强柱弱梁VS薄弱层 素材中提供了1-3和1-4的三张汶川地震震害图,并将其解读为“ 设计人员对于规范理解不够透彻,对于延性设计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 迷信程序 盲目放大配筋 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 ”并在子标题中即将其归为“ 强柱弱梁 ”破坏,其实这个说法是非常片面的,甚至素材自己很可能也没有理解上图中的破坏原因。

 


▲图一:汶川地震中某建筑底部薄弱层破坏    

 

 
 
▲图二:   汶川地震中某建筑底部薄弱层   破坏    

 
 
▲图三:   汶川地震中某建筑底部薄弱层叠层倒塌      

 
 
▲图四:   汶川地震中某建筑底部薄弱层   破坏  

 
 
▲图五:   汶川地震中某建筑底部薄弱层叠层倒塌  

 
 
▲图六:   汶川地震中某建筑底部薄弱层   破坏  

 
 
▲图七:   汶川地震中某建筑底部薄弱层叠层倒塌  

 
 
▲图八:台湾地震中某建筑底部薄弱层叠层倒塌    


下图一~七展示了与素材中震害相似的2008年汶川地震中具有普遍性、规律性意义的该类破坏—— 薄弱层破坏 。同时下图八中《抗规》编委罗开海老师在其2016年出版的著作《建筑工程常用抗震规范应用详解》一书中亦是罗列了1999年台湾地震中类似的震害。下图中的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由于建筑功能性的需求,底部需要大空间,这样建筑的底层就很少有隔墙和围护墙,导致二层的非结构墙数量远远多于底层。


而结构设计对于非结构墙的处理通常是当成荷载对待,而后通过周期折减系数考虑非结构墙对于结构刚度的影响。 结构类规范仅仅只在概念上要求非结构墙的布置应减小对于主体结构平面不规则和立面不规则的影响,如图九《高规》所示。但是现实设计中设计人员容易对于非量化概念条文忽视,导致二层与首层刚度比、楼层抗剪承载力比相差悬殊最终出现薄弱层。强震作用下轻则底层弹塑性变形集中、楼层侧移巨大,重则底层倒塌、二层直接“坐”下来。这种情况即使设计人员完全满足规范“强柱弱梁”的调整,严控框架梁配筋不超配依然是无法避免的。

   
▲素材:《建筑……对策》       (选段)    


▲图九:填充墙对于主体结构的影响    

?:与本文相关且此前已讨论过的商榷点    
    、关于汶川地震的其他震害问题,我们在此前的原创文《  青春伤,5?12汶川地震与结构工程师的崇高使命     (读者可以直接点击标题查阅)     已经有所讨论。

引注资料:    
《建筑工程常用抗震规范应用详解 》 罗开海等 编著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03-2010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