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脱硫---镁法工艺简介
一、镁法工艺的发展 湿式镁法脱硫技术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词汇,尽管钙法脱硫在不久前的过去占有主要市场份额,随着镁法脱硫在国内越来越被看好,在不久的将来势必大有作为。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看镁法脱硫的发展史。 据悉,发达国家早就开始用镁法脱硫逐渐取代钙法脱硫,1968年,美国在华盛顿地区开展镁法脱硫的研究。1978年美国建成并投产了世界上第一套商业运行的2台350兆瓦机组的镁法烟气脱硫装置。随后镁法脱硫在美国普及开来。经过30多年的商业运行实践证明,镁法脱硫技术成熟可靠,脱硫效率高,副产品可以综合利用,显示了越来越大的优越性。不仅如此,氧化镁脱硫工艺在世界各地都有非常多的应用业绩,其中在日本已经应用了100多个项目,台湾的电站95%是用氧化镁法,另外在美国、德国等地都已经推广和应用。
LOA湿式氧化吸收联合脱硫脱硝工艺及成套装备
LOA湿式氧化吸收联合脱硫脱硝工艺及成套装备技术原理:LOA湿式氧化吸收联合脱硫脱硝工艺以湿式脱硫、液相氧化-还原吸收脱硝为基本原理,在一个吸收塔内实现锅炉烟气的联合脱硫脱硝。技术原理如下:(1)湿法脱硫(钙法或镁法)将氧化钙或者氧化镁制浆作为脱硫剂,与烟气中SO2混合接触反应去除SO2。钙法产生的亚硫酸钙可强制氧化生成硫酸钙(石膏),镁法产生的亚硫酸镁、硫酸镁可经浓缩、过滤或结晶制备镁肥。主要反应如下: 钙法:Ca(OH)2+SO2→CaSO3+H2O Ca(OH)2+H2SO3→CaSO3+2H2O CaSO3+0.5O2→CaSO4 镁法:Mg(OH)2+SO2→MgSO3+H2O Mg(OH)2+H2SO3→MgSO3+2H2O MgSO3+0.5O2→MgSO4(2)液相氧化 以NaClO3(99%)和浓盐酸(31%)为原料制备高浓度ClO2,稀释高浓度ClO2配成一定浓度的氧化剂溶液,与烟气中的NO反应将其氧化为高价态的NOx(主要是NO2)。
麻石脱硫除尘器与双碱法工艺
麻石除尘器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为了克服石灰石—石灰法容易结垢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传统的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采用钙基脱硫剂吸收二氧化硫后生成的亚硫酸钙、硫酸钙,由于其溶解度较小,极易在脱硫塔内及管道内形成结垢、堵塞现象。结垢堵塞问题严重影响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更甚者严重影响锅炉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尽量避免用钙基脱硫剂的不利因素,钙法脱硫工艺大都需要配备相应的强制氧化系统(曝气系统),从而增加初投资及运行费用,用廉价的脱硫剂而易造成结垢堵塞问题,单纯采用钠基脱硫剂运行费用太高而且脱硫产物不易处理,二者矛盾相互凸现,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应运而生,该工艺较好的解决了上述矛盾问题。 双碱法、麻石除尘器工艺基本原理 双碱法是采用钠基脱硫剂进行塔内脱硫,由于钠基脱硫剂碱性强,吸收二氧化硫后反应产物溶解度大,不会造成过饱和结晶,造成结垢堵塞问题。另一方面脱硫产物被排入再生池内用氢氧化钙进行还原再生,再生出的钠基脱硫剂再被打回脱硫塔循环使用。双碱法脱硫工艺降低了投资及运行费用,比较适用于中小型锅炉进行脱硫改造。 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启动
强化湿式脱硫除尘装置的研究
我国的大气污染呈煤烟型污染特征,主要污染物为SO2和颗粒状污染物。目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TSP)或可吸入颗粒物(PM10)。2000年TSP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0.2mg/m3)的城市有208个,占统计城市的61.6%。由SO2形成的酸雨对人体健康、植物、建筑材料等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而颗粒状污染物特别是PM10 可直接进入人的呼吸器官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多发,是导致城区人群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我国的工业锅炉量大面广、容量小、热效率低,是SO2和颗粒状污染物的排放大户,其烟气的治理意义重大。 1目前我国锅炉和窑炉的烟气治理现状 我国从“七五”计划开始了烟气脱硫和除尘装置的研制和开发工作,至今大部分锅炉和窑炉都安装了除尘装置,其中旋风除尘器和湿式水膜除尘器使用较为广泛。但各种除尘装置对于细小颗粒物的去除情况并不理想,表1是部分除尘装置对不同粒径粉尘的分级除尘效率,而且单纯的除尘装置一般都不能达到良好的脱硫效果。 2强化除尘脱硫的装置及其除尘脱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