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热管技术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
1前言在众多的传热元件中,热管是人们所知的最有效的传热元件之一,它可将大量热量通过其很小的截面积远距离地传输而无需外加动力。热管换热器几乎没有什么机械障碍,属于二次间壁换热,具有安全可靠、阻力小、单向导热(热二极管)等特性,非常适合于回收各种连续生产工艺的余热作为空调工程的热源。经过20余年的努力,我国的热管技术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发展[1-3]。1965年,Cotter首次提出了较完整的热管理论[4],为以后的热管理论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为:当热管蒸发端的温度达到工质流体的汽化点时,管内工质汽化,从热源中吸收汽化热,汽化后的蒸汽向位于温度场内的热管冷凝端流动并遇冷凝结,通过散热翅片向散热区放出潜热。散热后产生的相变液态冷凝工质借助热管内壁材料的毛细力作用回流至蒸发端,继续受热汽化。这样往复循环将大量热量从加热区传递到散热区。2热管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2.1热管技术在太阳能制冷中的应用热管式太阳能空调制冷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溴化锂吸收制冷系统、数台循环泵、
热管技术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
1前言在众多的传热元件中,热管是人们所知的最有效的传热元件之一,它可将大量热量通过其很小的截面积远距离地传输而无需外加动力。热管换热器几乎没有什么机械障碍,属于二次间壁换热,具有安全可靠、阻力小、单向导热(热二极管)等特性,非常适合于回收各种连续生产工艺的余热作为空调工程的热源。经过20余年的努力,我国的热管技术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发展[1-3]。1965年,Cotter首次提出了较完整的热管理论[4],为以后的热管理论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为:当热管蒸发端的温度达到工质流体的汽化点时,管内工质汽化,从热源中吸收汽化热,汽化后的蒸汽向位于温度场内的热管冷凝端流动并遇冷凝结,通过散热翅片向散热区放出潜热。散热后产生的相变液态冷凝工质借助热管内壁材料的毛细力作用回流至蒸发端,继续受热汽化。这样往复循环将大量热量从加热区传递到散热区。2热管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2.1热管技术在太阳能制冷中的应用热管式太阳能空调制冷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溴化锂吸收制冷系统、数台循环泵、
天然气在制冷空调技术中的应用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优质的燃料,且储量丰富,已逐渐成为继煤炭和石油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常规能源。以天然气为能源的制冷空调技术上世纪中期在发达国家已经走向市场,1960年,美国天然气制冷已经占到了商业制冷市场份额的40%。以天然气为燃料产生动力驱动的制冷空调机组,可以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节约大量的能量;以天然气为燃料,通过燃烧热驱动的制冷空调机组,不使用氟里昂类制冷剂,不存在泄漏造成臭氧层的破坏问题。天然气燃烧几乎不产生S02、灰渣及悬浮颗粒物等,C02的排放量也仅为燃煤的42%,这可以大大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同时,SO2及氮氧化物的排放也明显降低,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1.以天然气为能源的动力驱动压缩式制冷空调系统 目前,大多数压缩式制冷空调系统都是采用电力驱动的,这就使电力供应面临严峻的考验。随着人们节能与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天然气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天然气为能源的内燃机或燃气轮机驱动的压缩式制冷空调系统在制冷空调工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该种系统不但具有节能、减少电力投资的优点,还具有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优势。 2. 以天然气为能源的热
蓄冷技术及其在空调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蓄冷技术及其在空调中的应用,指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提高制冷系统cop和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关键词:蓄冷;空调;cop:电力1 引言电力负荷的不均衡现象,使不同时段的用电价格有所不同,国家制定了鼓励使用低谷电力的政策以缓解电网供电的压力。为了移峰填谷,平衡电网用电负荷,目前很多电力部门推行了分割式三段制分时电价,用电高峰为上午8:00F~11:00和傍晚18:00 ~ 22:00而办公楼与大型商场这两类商业建筑的空调冷负荷高峰时间的下午,被划入了用电的平段时间。我国集中空调中电制冷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制冷成本较高,而且对电网也产一定压力。如果在低谷用电时段进行蓄冷,在用电高峰时段释冷,不但会降低制冷成本,而且空调用电对电网的压力也将减小。2 空调负荷的特点空调负荷指的是为维持一定的室内温度而需向室内提供的冷量(夏季)或热量(冬季),由室内得、失热量的差值来决定。得热量包括由室内外温差所引起的通过围护结构传向室内的热量,阳光辐射得热量,室内设备、工艺、照明、人体等的散热量,由其它非空调房
水源热泵技术在供热空调工程中的应用
1、热泵技术的由来与发展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成为全人类面对并要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在这种背景下,以环保和节能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建筑及相应的供热空调系统应运而生,而热泵技术正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新兴供热空调技术。据资料记载,热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瑞士的一个专利,而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地区,热泵真正意义的商业应用也只有10年的历史。我国热泵事业近几年已开始起步,而且发展势头看好,国内的几所知名高校与有关企业在充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已联合开发出了中国品牌的热泵系统,并已建成了数个示范工程,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开始熟悉热泵,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预计,通过中国科学界与企业界的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