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探讨
1 前言在众多的传热元件中,热管是人们所知的最有效的传热元件之一,它可将大量热量通过其很小的截面积远距离地传输而无需外加动力。热管换热器几乎没有什么机械障碍,属于二次间壁换热,具有安全可靠、阻力小、单向导热(热二极管)等特性,非常适合于回收各种连续生产工艺的余热作为空调工程的热源。经过20余年的努力,我国的热管技术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发展[1-3]。1965年,Cotter首次提出了较完整的热管理论[4],为以后的热管理论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为:当热管蒸发端的温度达到工质流体的汽化点时,管内工质汽化,从热源中吸收汽化热,汽化后的蒸汽向位于温度场内的热管冷凝端流动并遇冷凝结,通过散热翅片向散热区放出潜热。散热后产生的相变液态冷凝工质借助热管内壁材料的毛细力作用回流至蒸发端,继续受热汽化。这样往复循环将大量热量从加热区传递到散热区。2 热管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2.1 热管技术在太阳能制冷中的应用热管式太阳能空调制冷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溴化锂吸收制冷系统、数台循环泵、蓄热的水箱、辅助电加热器、两个冷却器和连
关于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1 前言在众多的传热元件中,热管是人们所知的最有效的传热元件之一,它可将大量热量通过其很小的截面积远距离地传输而无需外加动力。热管换热器几乎没有什么机械障碍,属于二次间壁换热,具有安全可靠、阻力小、单向导热(热二极管)等特性,非常适合于回收各种连续生产工艺的余热作为空调工程的热源。经过20余年的努力,我国的热管技术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发展[1-3]。1965年,Cotter首次提出了较完整的热管理论[4],为以后的热管理论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为:当热管蒸发端的温度达到工质流体的汽化点时,管内工质汽化,从热源中吸收汽化热,汽化后的蒸汽向位于温度场内的热管冷凝端流动并遇冷凝结,通过散热翅片向散热区放出潜热。散热后产生的相变液态冷凝工质借助热管内壁材料的毛细力作用回流至蒸发端,继续受热汽化。这样往复循环将大量热量从加热区传递到散热区。2 热管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2.1 热管技术在太阳能制冷中的应用热管式太阳能空调制冷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溴化锂吸收制冷系统、数台循环泵、蓄热的水箱、辅助电加热器、两个冷却器和连
制冷空调节能设计技术的发展
引言空调制冷技术的出现给人或物提供了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及达到生产工艺所要求的适宜环境,但是空调制冷技术要用能源给其提供动力,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的能源被耗用,地球的不可再生的能源日渐面临紧缺的情况,节能成为了目前全球关注的话题。针对节能这一目的世界各国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对于空调制冷节能技术我国也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日益紧缺的能源问题我国还在不断的研究已达到制冷空调节能的最佳状态(做到能耗小、污染小)。因此,对于制冷空调的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仍是我国研究的重点。一、我国制冷空调行业的发展现状制冷空调行业的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的制冷空调市场发展仍不完善,还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制约着该行业的发展。我国国产空调品牌虽在市场占有率方面逐渐扩大但是在制冷空调的综合能力上仍处在较低的位置,没有自己独特的节能技术,多是应用国外的高新技术。我国制冷行业“十五”规划目标不仅全面实现而且增长率比较高,远高于预期的目标,这说明了全行业具有较强的发展实力,形成了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冷设备的应用领域有了明显的扩大,开拓了新的应
中国空调制冷技术发展新动态
1、制冷剂的研究进展 总的看来,可以把制冷剂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自然物质到人工合成的物质;那么制冷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将再回归到自然物质。 早期的制冷剂是自然界中容易获得或制取的物质,如乙醚、氨、CO2等。但是这些早期的制冷剂最后都因为制冷设备庞大效率较低,所以在后来出现热力性能较好的氟利昂制冷剂后,最后在20世纪50年代退出常规制冷系统。 1929年美国通用公司合成出R12,以后很快出现了R11、R22等称为氟利昂的系列卤代烃化合物,因其优良的热力学特性,无毒,不燃烧,极其稳定等性质,很快成为制冷剂的主角,被大量生产和使用,如家用冰箱、汽车空调、小型冷库都用R12,至20世纪七十年代,包括制冷剂,发泡剂在内的各种卤代烃的年产量达到数百万吨,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但是,氟利昂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人工合成物质,当它们挥发到大气中以后很长时间不会被自然界分解,而一直扩散到平流层,在大气层11km至45km处的同温层与臭氧层相遇,由于在平流层受到强烈太阳紫外线照射,含氯的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