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各种管廊规划设计时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
co1467534131152
2017年02月13日 15:47:05
只看楼主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规定 一、 综合管廊平面布局的规定 1. 与城市功能分区、建设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相适应; 2. 应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现状,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以及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布局; 3. 应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开发、地下人防设施及其他相关建设项目协调; 4. 综合管廊适合条件: (1) 交通运输繁忙或地下管线较多的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工程地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规定

一、 综合管廊平面布局的规定

1. 与城市功能分区、建设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相适应;


2. 应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现状,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以及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布局;


3. 应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开发、地下人防设施及其他相关建设项目协调;


4. 综合管廊适合条件:

(1) 交通运输繁忙或地下管线较多的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工程地段;

(2) 城市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重要广场、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过江隧道等;

(3) 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

(4) 重要的公共空间;

(5) 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


5. 宜布置在道路两侧地块对公用管线需求量较大的一侧;


6. 尽可能满足综合管廊与其他管线的交叉要求;


7. 综合管廊接出管线的长度较短;


8. 综合管廊对道路及两侧建筑物的影响较小;


9. 充分满足道路规划对综合管廊管位的要求;


10. 综合管廊的投料口、通风口、出入口等设施与道路景观及功能的结合;


11. 宜将大管道管沟布置于人行道、绿化带下;


12. 在机动车道下敷设小管道宜靠人行道,大管道靠车行道,便于小管道管沟绕行给大管道管沟投料口等节点创造条件;


13. 综合管廊应设置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宜与临近公共建筑合建,建筑面积应满足使用要求。


二、 综合管廊断面布置的规定

1. 断面形式应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及规模、建设方式、预留空间等确定;


2. 应满足管线安装、检修、维护作业所需要的空间要求,管廊内部净高不宜小于2.4米,双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0米,单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9米;


3. 管线布置应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规模及周边用地功能确定;


4. 天然气管道应在独立舱室内设置,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应在独立舱室内设置;


5. 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管道同舱设置;


6. 110KV及以上电力电缆,不应与通信电缆同侧设置;


7. 给水管道与热力管道同侧布置时,给水管道宜在上方;


8. 进入综合管廊的排水管应采用分流制,雨水纳入综合管廊可利用结构本体或采用管道排水方式;


9. 污水纳入综合管廊应采用管道排水方式,污水管道宜设置在综合管廊的底部。


三、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的规定

1.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2. 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进行耐久性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有关规定;


3. 应按乙类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4. 结构安全等级应为一级,结构中各类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


5. 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应为三级,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小于或等于0.2mm,且不得贯通;


6. 防水等级标准应为二级,并满足结构的安全、耐久性和使用要求;


7. 抗浮稳定性抗力系数不低于1.05。


架空管廊设计规定

一、管廊高度的设计 

    (1)横穿道路上空:次要道路4.5;主要道路6m以上;铁路7m以上;检修通道的净高不小于3.1m。 


    (2)下部设备高度:泵周围至少需要2.5m;换热器上5.5m;管廊上管道与设备相连时,最小净高为3.5m。 


    (3)考虑横梁结构和断面型式:对于双层管廊,上下层间距为1-1.5m。装置间管廊高度,需考虑跨越区域,全厂采用一个标准,与其他装置协调。 


二、管廊宽度的设计 

    管廊的宽度主要由管子根数和管径大小决定(最密集处),并加一定的余量(20%)。


    同时考虑: 

    (1)管廊下设备和通道。 

    (2)管间距:不同文献规范计算方法不同。一般管廊宽度为6-10m,超过9m采用部分或全部双层管廊。 


三、管架结构 

管架结构有单柱管架和双柱管架之分。宽度规定,单柱管架宽度系类为0.5、1、1.5、2、3米;双柱管架宽度系列为3、4、6、8米。

采用单根钢管或者钢筋混凝土立柱加钢梁结构,大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四、管廊的柱距和管架的跨距 

    (1)管廊的柱距与管架的跨距由敷设在其上的管道所产生的弯曲应力和挠度决定; 


    (2)管廊的柱距和管架的跨距由敷设在其上的最小管子的允许跨度或用多数管子的允许跨度确定。 


    (3)管架的跨距用6-8m,DN40以下的管道用3-4m。 


    (4)管廊上管道的布置虑管径大小因素:大口径管道尽量靠近管廊柱子,单柱管架管道均匀布置在管架柱子两侧。 


    考虑设备位置因素:与相连接的设备相适应,公用工程管道布置在中央。 


    考虑被输送物料的性质因素:低温管、不宜受热管与热管道分开布置,腐蚀性介质敷设在下层。 


    考虑热应力的影响:高温管道、常温管道按吹扫介质温度考虑热膨胀量、高温大口径在外侧。 


    考虑仪表管道、动力电缆的安全:工艺区敷设地下电缆,有腐蚀性液体渗入的地方,采用架空槽板敷设,仪表管线同电缆一起考虑。电缆不允许布置在热管道附近或者输送腐蚀性介质下方,一般敷设在管廊走道的下面或者管廊柱子外侧。 


五、装置中主管廊宽度、跨度和高度的确定应考虑因素 

    (1)管廊的宽度 

    1)管廊的宽度主要由管道的数量和管径的大小确定。并考虑一定的预留的宽度,一般主管廊管架应留有10%-20%的余量,并考虑其荷重。同时要考虑管廊下设备和通道以及管廊上空冷设备等结构的影响。如果要求敷设仪表电缆槽架和电力电缆槽架,还应考虑其所需的宽度。管廊上管道可以布置成单层或双层,必要时也可布置三层。管廊的宽度一般不宜大于10m; 


    2)管廊上布置空冷器时,支柱跨距宜与空冷器的间距尺寸相同,以使管廊立柱与空冷器支柱中心线对齐; 


    3)管廊下布置泵时,应考虑泵的布置及其所需操作和检修通道的宽度。如果泵的驱动机用电缆为地下敷设时,还应考虑电缆沟所需宽度。此外,还要考虑泵用冷却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干管所需宽度; 


    4)由于整个管廊的管道布置密度并不相同,通常在首尾段管廊的管道数量较少。 


    因此,在必要时可以减小首尾段管廊的宽度或将双层管廊变单层管廊。 


    (2)管廊的跨度:管廊的柱距和省廊的跨距是由敷设遮其上的管道因垂直荷载所产生的允许弯曲挠度决定的,通常为6—9m。如中小型装置中,小直径的管道较多时,可在两根支柱之间设置副梁使管道的跨距缩小。

另外,管廊立柱的间距,宜与设备构架支柱的间距取得一致,以便管道通过。如果是混凝土管架,横梁顶宜埋放一根φ20圆钢或钢板,以减少管道与横梁间的摩擦力。 


    (3)管廊的高度可根据下面条件确定: 

    1)横穿道路的空间。管廊在道路上空横穿时,其净空高度为:①装置内的检修道不应小于4.5m;②工厂道路不应小于5.0m;③铁路不应小于5.5m;④管廊下检修通道不应小于3m。当管廊有桁架时要按桁架底高计算。 


    2)管廊下管道的最小高度。为有效地利用管廊空间,多在管底下布置泵。考虑到泵的操作和维护,至少需要3.5m;管廊上管道与分区设备相接时,一般应比管廊的底层管道标高低或高600~1000mm。所以管廊底层管底标局最小为3.5m。管廊下布置管壳式冷换设备时,由于设备高度增加,需要增加管廊下的净空。 


    3)垂直相交的管廊高差。若省廊改变方向或两管廊直角相交,其高差取决于管道相互连接的最小尺寸,一般以500~750mm为宜。对于大型装置也可采用1000mm高差。 


    4)管廊的结构尺寸。在确定省廊高度时,要考虑到管廊横梁和纵梁的结构断面和型式,务必使梁底和架底的高度,满足上述确定管廊高度的要求。对于双层管廊,上下层间距一般为1.2~2.0m,主要决定于管廊上最大管道的直径。 


    5)至于装置之间的管廊的高度取决于管架经过地区的具体情况。如沿工厂边缘成罐区,不会影响厂区交通和扩建的地段,从经济性和检修方便考虑,可用管墩敷设,离地面高300~500mm即可满足要求。 


六、管道设计及施工中17大避让原则 

    1.小管让大管:小管绕弯容易,且造价低。 


    2、分支管让主干管:分支管一般管径较小,避让理由见第1条,另外还有一点,分支管的影响范围和重要性不如主干管。 


    3、有压管让无压管(压力流管让重力流管):无压管(或重力流管)改变坡度和流向,对流动影响较大。 


    4、给水管让排水管:除了上述第3条原因外,通常排水管管径大,且水中杂质多。 


    5、常温管让高(低)温管(冷水管让热水管、非保温管让保温管):高于常温要考虑排气;低于常温要考虑防结露保温。 


    6、低压管让高压管:高压管造价高,且强度要求也高。 


    7、气体管让水管:水流动的动力消耗大。 


    8、金属管让非金属管:金属管易弯曲、切割和连接。 


    9、一般管道让通风管:通风管道体积大,绕弯困难。 


    10、阀件小的让阀件多的:考虑安装、操作、维护等因素。 


    11、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 


    12、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13、技术要求低的管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 


    14、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和不方便的。 


    15、非主要管线避让主要管线。 


    16、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 


    17、新建管线避让已建成的管线。


污水处理厂地下管廊设计规定

1、管廊的作用及设置管廊的意义管廊是位于污水处理厂的地下构筑物,在大型污水处理厂内应设置地下综合管廊。

管廊的作用是把埋设在地下的各种压力管线综合在一起,以减少管道交叉处理的麻烦;而且可以避免管道迂回曲折,有利于管线布置,减少占地,并对日后的维修管理也十分方便。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厂都开始设置地下管廊,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管廊设置所带来的方便。目前,国外一些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也采用了管廊。


  现就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综合管廊的设计问题综述如下。


  2、管廊平面布置、断面的确定及节点设计平面布置由于在大型污水处理厂中为了尽可能地压缩占地,处理构筑物型式大部分采用方形池子。

因此,综合管廊可利用各处理构筑物的间隙,紧靠池壁布置,也可设在输、配水(泥)渠道下面,即节省占地,又利用空间;施工时还可与构筑物、建筑物同时开槽施工,不增加开槽土方量。


  2.2 断面尺寸的确定在确定管廊断面尺寸时,首先应确定设置在此段管廊内管线的种类、数量,然后根据管线种类(水管、泥管或电缆)、管径大小、管线坡度要求、管理便利等因素来布置。原则上应尽可能地把同性质的管线布置在一侧,电缆、控制、通讯线路布置在另一侧;当管线种类多,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则尽可能把电缆、控制、通讯线路设在上侧;横穿管廊的管线应尽量走高处,以不妨碍通行为准;管线之间的上下间距及左右间距应满足工艺要求;当断面应一些因素限制不可能加大而管线又太多布置不开时,还可将小口径管线并列布置,中间留出一定的人行通道宽度。


  确定管廊通行宽度时,需考虑维修管理时便于通行,局部地段受条件限制可适当压缩,但应满足人能通行。一般高度应不小于1.8m,有条件处可做到2.0-2.5m.中间人行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0-1.5米。根据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管线种类繁多以及电缆敷设的要求,一般管廊宽度在2.0-3.0m,最宽处为5m.


  2.3 节点设计管廊会合、转弯处称为管廊节点。节点的形式亦分为十字型、丁字型及转折型等。管廊内的管线亦在节点处出现交叉。当交叉管线发生矛盾时,一旦现有交叉口不能容纳通向各方向管线,可适当加以调整,以便于布置管线。具体办法有:


  ① 如果交叉管廊断面高度不一样,可将较矮管廊在交叉口前后5米左右范围内的高度加高到与高管廊一致。


  ② 如果交叉管廊高程不一样,可将低高程管廊断面加高到与高程较高管廊顶平。


  ③ 加宽节点断面。


  3、管廊内管线的种类及选择

3.1 管线的种类污水处理厂内有管线二、三十种,管径也大小不等,从φ50mm到近φ2000mm直径,依据工艺管线的介质不同、压力不等,选择管线布置在管廊中,应注意避免把输送有害气(液)体的管线设在管廊内。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管廊内布置了以下几种管线:


  ① 上水管② 中水管③ 混合污泥管④ 剩余污泥管⑤ 电缆(电力、通讯、照明、控制、广告电缆等)⑥ 氯气管⑦ 采样管4、管廊排水由于管廊内布置了众多管线,使用或维修中难免会有跑、冒、滴、漏,因而不能忽视管廊排水。为了便于尽快将积水排除,在管廊内设置单侧排水边沟,积水经排水边沟排至管廊外的排水管中。排水边沟的设计应同管廊设计联系起来。


  当管廊有纵向坡度时:使排水边沟与管廊坡向一致,于管廊最低点的排水边沟处设集水坑,将排水边沟内的水排出管廊,接人管廊排水管中。


  当管廊纵向没有坡度即为平坡时:在管廊外靠排水边沟一侧,平行于管廊设一条管廊排水管,管廊排水管为重力流管,设计同污水管。于管廊排水边沟上,在管廊排水边沟与管廊排水管检查井平行处设积水坑,从积水坑至检查井设排水管以排掉管廊积水。积水坑间距与检查井一致,在两个积水坑之间的排水边沟中间设高点,坡向积水坑。


  管廊横断面也应设有坡度,一般为2%左右,以把步道一侧的积水引向另一侧的单侧排水边沟;另外,管廊内因经常有积水存在,除需设置管廊排水系统外,还应加设人行步道,以防止因积水而影响通行。为此,可采用п形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块铺砌步道。


4、管廊附属设施

4.1 通风装置因管廊位于地下,空气流通不畅。加上管廊内有些管线(如泥管)可能会有些泄漏,臭味在管廊中不易散去,因而必须设置通风装置以达到换气的目的;管廊内如有散热的管道(如空气管),也需设通风装置以达到散热的作用。

  ①通风方式:采用屋顶风机,并在两个抽风机之间设进气孔进气。


  ②通风机的风量确定:按换气量计算:以每小时换气五次计,求出风量……按散热量计算:以设备或管道散热量,求出风量。

  取两个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③通风机之间的间距:100米左右。


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管廊断面风速以0.5m/s左右为好,最大不超过1m/s.


  ②可利用管廊出入口作为进风孔。


  ③进风孔应尽量设在能够形成空气对流的位置。


  ④布置通风机、进风孔时,应注意它们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之间的关系,使之与周围协调。


  4.2 管廊出入口出入口均匀分布,间距100-200米左右。

为防止下雨时雨水流入管廊,同时从管理方便的角度出发,在人口处盖房屋,设大门并加锁。由于管廊还与建筑物相通,可把建筑物的进出口作为管廊的进出口。


  4.3 吊物孔当某些设备尺寸较大,不能从管廊出入口进入管廊,同时为便于施工时设备、管线的安装及维修时对其进行更换,应设置吊物孔。吊物孔应尽量靠近设备及大管径管线安放处,尺寸以满足设备最大件或最大(长)管道的进出为好;吊物孔数量可视具体情况确定。吊物孔不需使用时,加上采光罩,以作采光之用。


  5、其他

(1)泄空管及建筑物的污水管均应接入厂区污水管;地下或地下泵房的排水管可接人管廊排水管。


  (2)确定管廊高度时,能满足管线安排及行人通行即可。高度不易太大。管廊在地下所占纵向高度太大将影响管廊外其他管线的通行。


  (3)管廊有坡度时,其坡向应与厂区地势、道路坡向一致。


  (4)穿行管廊的管线在穿墙处应做柔性处理。


  (5)设在管廊内的管线(如空气管)若散发热量,需作隔热处理。


  (6)管廊内的所有管线及设备应根据其不同功能按规定的色标标上不同颜色,以便于工作人员维护管理时识别。


  (7)因管廊内比较潮湿,当选择设备仪表时,需考虑防潮。

  ① 有些仪表带自动加热功能,当管廊内湿度太大时,可以起防潮作用。

  ② 设备或仪表加外罩,在罩内设加热系统,也可以防潮。

  ③ 在安放设备或仪表的管廊段的进气孔处,设干燥剂,使进入管廊的空气得以干燥。


园区类管廊设计要点

1、工程概况

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三期综合管廊项目,设在良乡校区三期工程十七号路主干道下,综合管廊南起学生公寓A,北至学生公寓C,以良乡东路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总长度为897.3 m,其中南段长度为448 m,北段长度为449.3 m。

综合管廊分为电气舱和热力舱两个舱,其中热力舱内布置了热力管线、中水管线、消防给水管线,电力舱内布置了电力管线、弱电管线。依靠重力流的雨水、污水管线以及危险性较大的燃气管线没有纳入综合管廊。


2、综合管廊设计方案

2.1管廊位置选择

根据三期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三期工程内规划建设一条南北向的十七号路主干道,道路红线宽20 m,机动车道宽10 m;四号路、五号路两条东西向支路,道路红线宽度10 m,道路红线与地块用地红线重合。一纵两横道路把三期校区划分为8个地块,主要的市政管线接口均在十七号路东西两侧,市政管线主管主要布置在十七号路道路红线内。三期工程建设先启动建设十七号路道路以及道路下市政管线的干管,预留各分支管线接口,为避免对各地块建设的影响,主干管的敷设路由全部在十七号路机动车道宽10 cm内解决。因此,综合管廊优先考虑布置在十七号路机动车道下。


2.2管廊埋深

综合管廊覆土需考虑管廊外的雨水、污水分支穿越道路的高程,根据北京地区冻土要求,雨污水管线管顶覆土不应小于800 mm,分支管线最大管径暂按DN300考虑,分支管线坡度按5‰考虑;同时考虑管廊顶板与雨污分支管线之间需有500~800 mm的净距,因此管廊顶板外高程与道路面层之间覆土至少应预留2 000 mm。

综合管廊上方十七号路按市政道路要求进行设计,道路的基层以及面层至少需要700 mm的覆土高度,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管廊顶板外覆土必须回填压实后才能进行道路结构施工,压实度不应小于95%,为保证回填的压实度以及管廊顶板结构安全,管廊顶板与道路垫层之间覆土考虑按500 mm设计。综合管廊断面设计除了热力管线分支跨越电力舱以及电力分支管线跨越热力舱局部高出1 500 mm外,其他部分管廊断面为矩形断面。因此,综合管廊顶板外高程与道路面层之间覆土至少应预留2 700 mm。

综合考虑雨水、污水分支管线、道路与管廊顶板之间的最小覆土要求,综合管廊顶板与道路面层之间覆土至少应预留2700 mm。综合管廊断面及跨越设计分别见图1~图3。

1.png

2.png

5.png


2.3综合管廊宽度

综合管廊宽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管廊内管线布置要求、人防通道面积要求、机动车道宽度等因素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合理的管廊宽度。综合管廊布置在机动车道下,机动车道宽度为10 m,为了不影响人行道上的绿化、路灯等布置,综合管廊宽度不能大于10 m。

综合管廊分为热力舱和电力舱两部分,其中电力舱内布置电力管线与电信管线,电力线缆与弱电线缆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墙上,防止电力线缆产生的磁场干扰弱电信号;热力舱内布置DN350一次水热力管线2根,DN350二次水热力管线2根,DN150中水管线1根,DN150消防给水管线1根,其中热力管道布置在上层,中水管线、消防给水管线布置在热力管道支架下方,热力管道中间适当预留检修空间,综合管廊宽度为7.3 m,其中热力舱宽为3.8 m,净宽3.325 m,电力舱宽3.5 m,净宽3.025 m。综合管廊断面见图1。

综合管廊作为人防通道的一部分,综合管廊宽度在满足管道布置、安装、检修空间的同时,需同时满足人防通道的建筑使用面积要求。人防通道批复建筑面积9 500 m2,其中综合管廊建设8 015.37 m2,人防分支通道为1 484.63 m2,综合管廊建设长度为897.3 m。经过综合计算综合管廊建筑面积、各分支位置通道建筑面积,综合管廊宽度设为7.3 m,可以满足人防通道的要求。


2.4管廊高度

从管道布置、施工安装、检修、人员通行的角度考虑,半通行管廊高度1.2 m就可以,通行管廊高度不低于1.8 m就满足,本项目综合管廊高度除了满足正常的通行管沟的要求外,还必须考虑人防通道的通行高度要求,根据人防的相关规范要求,人防通道通行净高不应低于2.2 m。

综合管廊在设计时,将2.2 m以下净空作为人防通道使用,管廊上部作为管道以及附属设施的布置空间,在考虑各种管道的施工安装、检修维护以及附属通风管道、排水管道等附属设施安装空间的相应要求后,综合管廊净高最后确定为3.8 m。从以往不同类型的综合管廊项目来看,如此之高的综合管廊较少见。


2.5管廊分支出口设计

综合管廊分为热力舱与电力舱,热力舱内与电力舱内管线均需从综合管廊出来接至各地块。为避免电力舱内的电力、弱电线缆与热力舱内的热力、中水、消防水管线的相互交叉影响,分支管线出口均设为上出口。在每一处热力分支或电力分支处,热力舱或电力舱局部升起1.5 m,这样热力或电力分支管线就可以跨越电力舱或热力舱,这样水、电这两种类型的管线就不会在管廊内交叉,产生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可以避免管廊净高加大。具体的分支断面设计见图2、图3。


2.6安装口设计

安装口指用于将各种管线和设备吊入综合管廊内而开设的洞口,一般采用上下开口长度相等的直立式洞口,安装口开口长度能够满足最长管线水平投入管廊的吊装要求,开口宽度满足最大外形尺寸设备吊装宽度要求。综合管廊内最长管道为6 m,最大外形设备为1 000 mm×300 mm的通风管道和400 mm×800 mm的电力配电柜,综合考虑安装口与综合管廊接口处设计,安装口按7 000 mm×900 mm设计,能够满足综合管廊土建施工完成后其他管道以及设备的安装使用要求。安装口断面设计见图4。

3.png


2.7通风口设计

综合管廊按照每200 m长度设置一个防火分区,在每个防火区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并兼作排烟系统,综合管廊内设置风机房,布置风机设备,地上设置通风口。地上通风口净尺寸满足通风设备进出的最小允许限界要求,通风口高出室外设计地面1.35 m,并设置防雨百叶窗,综合管廊内应急出口与通风口结合设计,通风口内设爬梯供人员紧急逃生用。通风口断面设计见图5。 


2.8其他辅助设计

综合管廊内除了设计正常的电力照明、应急照明、污水排水、消防系统外,还根据人防要求设置了一氧化碳气体监测系统,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安全隐患。综合管廊内热力仓与电力舱之间设置甲级防火门隔开,避免两仓之间发生火灾时相互影响,同时在热力仓内设计应急逃生口,发生火灾危险时可以通过应急逃生口迅速脱离危险。综合管廊与各单体建筑的分支通道之间设人防密闭门进行隔断,解决人防通道调法等级与各单体人防设防等级不一致的问题。

4.png


2.9存在的遗憾

综合管廊连接三期工程的所有地块,并且廊内有人防分支通道与各建筑单体地下人防连接,一旦整个三期工程建设完成,综合管廊具备条件开放作为平时的人行通道使用,学生通过综合管廊往返于南北校区以及穿梭于各教室、学生公寓、食堂等场所,解决校区十七号路内人流、车流混行的交通状况。但是由于综合管廊的中部有一条现状的市政道路即良乡东路,综合管廊不可以断路施工,造成综合管廊被分为南北两段,不能连通在一起,也就不能作为人行通道供学生平时往返南北校区使用,无法进一步提升利用率,闲置时间比较长,投资收益比较低。

为解决学生往返南北校区的通行,从交通安全以及交通便捷的角度出发,需在三期校区重新规划建设一座人行天桥,需额外增加一部分建设投资,造成一定程度的投资浪费。


免费打赏
高哥
2017年02月13日 16:14:14
2楼
谢谢分享!:lol
回复
shang_tingting
2017年02月14日 09:29:29
3楼
刚开始看的觉得很多都是规范上的,不过发现很多新的知识点,比如十七个避让原则,之前只知道一半,这里楼主总结的比较全,帖子很长,请大家能耐心读完,温故知新。
回复
w123x456m7890
2017年02月14日 11:03:27
4楼
茅塞顿开,长知识了。
回复
douxiangsiya
2017年02月14日 17:17:20
5楼
谢楼主分享
回复
ying03120420
2017年02月14日 21:30:39
6楼
好资料,谢谢楼主
回复
lele1010
2017年02月15日 08:42:33
7楼
好资料,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墨花月白
2017年02月15日 14:20:47
9楼
感谢分享,收藏了
回复
魔术师
2017年02月15日 15:03:39
10楼
咨询楼主,有部分设计将通信缆和热力管道同舱,是否可以?
回复
xcq1975
2017年02月15日 15:15:28
11楼
多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mkh2012
2017年02月15日 20:50:53
12楼
多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