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交12号线盾构穿越外滩通道施工技术
qbqg31605
qbqg31605 Lv.8
2015年06月22日 10:07:00
来自于隧道工程
只看楼主

1 工程概况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天潼路站~国际客运中心站区间隧道采用2台“863”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隧道内径为5500mm,隧道外径6200mm,管片厚350mm,环宽1200mm,采用通缝拼装形式。区间隧道纵坡呈V型,最大坡度为29.109‰;平面曲线的最小半径为349.851m;隧道顶部埋深为6.89~26.8m。  上行线长1450.910m(1208环),下行线长1450.388m(1208环);上行线在530~566环处盾构斜穿外滩通道东长治路匝道,隧道中心标高-23.723~-24.824m,隧道顶距匝道结构底板最小竖向净距为7.912~8.966m,距坑底旋喷加固区

1 工程概况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天潼路站~国际客运中心站区间隧道采用2台“863”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隧道内径为5500mm,隧道外径6200mm,管片厚350mm,环宽1200mm,采用通缝拼装形式。区间隧道纵坡呈V型,最大坡度为29.109‰;平面曲线的最小半径为349.851m;隧道顶部埋深为6.89~26.8m。
  上行线长1450.910m(1208环),下行线长1450.388m(1208环);上行线在530~566环处盾构斜穿外滩通道东长治路匝道,隧道中心标高-23.723~-24.824m,隧道顶距匝道结构底板最小竖向净距为7.912~8.966m,距坑底旋喷加固区及地下连续墙最小竖向净距为2.114~2.424m;上行线在574~592环、下行线在571~588环处盾构下穿外滩通道主线暗埋段,上、下行线隧道中心标高分别为-25.005~-25.364m及-24.847~-25.172m,隧道顶距主线暗埋段结构底板最小竖向净距分别为7.368~7.727m及8.67~8.995m,距坑底旋喷加固区及地下连续墙分别为2.105~2.464m及2.947~3.272m。
  图1为区间隧道与外滩通道位置关系图。
1434944504.png

图1 区间隧道与外滩通道位置关系图

2 工程地质
  区间隧道穿越外滩通道时所涉及的土层有②1褐黄~灰黄色粉质黏土、②3灰色黏质粉土、⑤1-1灰色黏土、⑤1-2灰色粉质黏土层、⑤3-1灰色粉质黏土层,区间隧道位于⑤1-2及⑤3-1土层,匝道及主线暗埋段主体结构均处于②3土层中,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1434944505.png

3 施工难点及风险

  1)外滩通道围护采用SMW工法施工的型钢水泥土搅拌桩,由于通道新建不久,在盾构穿越期间,其还处于非稳定期;
  2)盾构穿越外滩通道时,覆土较深,正面阻力较大,掘进困难,易造成通道隆起;
  3)施工中缓和曲线的半径小(上行线为399.851m、下行线为349.886m),盾构易出现超挖现象,引起通道的差异沉降;
  4)因⑤1-2层的土体具有明显的触变性,在一定的动力作用下易发生流变、破坏土体结构,使土体强度突降;同时该土层内聚力高,易粘着盾构设备或造成管路堵塞,使掘进困难。
4 施工技术

为将外滩通道的沉降控制在±10mm以内(12号线穿越施工以前的沉降归零),需采取多种技术措施,如对盾构机进行针对性改制:同步注浆系统注浆泵的更换、增设注浆孔、在盾构刀盘上增加先行刀和贝壳刀、推进系统的千斤顶增加油缸等;在管片上预留注浆孔;设定推进试验段;施工参数(土压力、推进速度、同步注浆量及压力)的设定。
 4.1 盾构机针对性改制
  1)为减少盾构穿越后外滩通道的后期沉降量,采用德国施维英注浆泵代替原有同步注浆泵,因施维英注浆泵在盾构掘进时可实施多点位注浆,使浆液均匀分布,提高浆液填充效率。
  2)为防止盾构机本体上方的外滩通道产生的异常沉降现象,施工前在盾构本体腰部和盾尾各增开6个注浆孔,沿圆周均匀分布(见图2),用优质球阀密封。
1434944506.png

图2 盾构壳体注浆孔布置示意图

  3)由于盾构在穿越外滩通道匝道段时,局部区域需要切削水泥土搅拌桩,为增强盾构的切削能力,保证盾构姿态,在盾构刀盘上增加48把先行刀和12把贝壳刀。
  4)为增加盾构总推力以及纠偏能力,在盾构内下部的8~10号及左、右两侧的4~6号和12~14号千斤顶上各增加1套油缸,共9套(见图3),使原双油缸结构的千斤顶,成为3套油缸组成的千斤顶,最大推力可达3000kN,共增加推力9000kN。
1434944507.png

图3 千斤顶改制图

4.2 管片上增设注浆孔
为便于对外滩通道后期补压浆施工,在穿越区及其前后的105环管片(上行线524~598环,共75环;下行线565~594环,共30环)上,每环管片增开10个注浆孔(TD、TB1、TB2、TL1、TL2上各增设2个注浆孔,见图4)。
1434944508.png

图4 管片增开注浆孔布置示意图

 4.3 试验段的确定
在盾构穿越外滩通道前,设定一段20环(24m)为推进试验段,根据盾构推进影响范围,把盾构切口到达外滩通道前22环开始设为穿越段开始,直至盾尾脱离外滩通道为止设定为穿越段结束。
3 盾构穿越外滩通道时控制区段划分表

1434944509.png

 4.4 施工参数
1)盾构在试验段推进时,设定土压力:上行线为0.443MPa,下行线为0.469MPa;推进速度为15mm/min;注浆量均为2.8m3
2)根据试验段的施工情况并结合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盾构穿越时土压力设定:上行线为0.448MPa,下行线为0.474MPa。
3)为了减少对周围土体的扰动,在盾构穿越外滩通道的前后20环,放慢推进速度,以5~10mm/min速度推进。
4)为提高外滩通道的后期稳定性,同步注浆采用新型大比重缓凝浆液(浆液配比见表2),泵出口压力控制在0.3MPa;每环注浆量为2.8m3,由安装在盾构操作室里的监视器及安装浆量标识的浆桶控制;采取“对角线”注浆方式(先A1、B1,再A2、B2,推进375px切换一次注浆孔,上部与下部的注浆量之比为3:2,见图5),可使浆液填充均匀、密实。
表2浆液配比表(单位:kg)

1434944510.png

1434944511.png

图5 同步注浆点示意图

  5)纠偏量
单次平面纠偏量每环控制在5mm内,单次高程坡度纠偏量控制在1‰以内,采用稳坡法、缓坡法推进。
5 施工监测
5.1 外滩通道沉降监测布点
穿越外滩通道区域纵向监测断面以12号线隧道中心线与外滩通道中心线的交点为中心,沿外滩通道线路向南及向北距离隧道中心线6、15、24、32m布设监测点;横向监测断面,沿外滩通道方向每5m布设一沉降监测点(见图6),穿越影响的其它区域每20m布设一沉降监测点(见图7)。
1434944512.png

图6 外滩通道穿越段监测布点图

1434944513.png

图7 外滩通道侧穿段监测布点图

 5.2 监测结果
穿越施工结束时,外滩通道沉降控制在+2.67~-1.64mm,后续3个月沉降趋于稳定(每月沉降量小于等于0.5mm),且累计沉降量小于5mm,有效控制沉降量在±10mm以内,见图8。

图8 盾构穿越外滩通道后3个月累计沉降曲线图

6 结语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天潼路站~国际客运中心站区间隧道施工时需穿越外滩通道,为不影响外滩通道的正常运行,采取了多种施工技术措施,经过信息化施工管理,历时38d,上、下行线盾构先后顺利穿越外滩通道。由于沉降量控制在±5mm范围内,原本准备的二次注浆作业未进行。盾构机的针对性改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盾构穿越外滩通道时所采取的施工技术,可为以后类似工程借鉴。


1434944504.png


1434944505.png


1434944506.png


1434944507.png


1434944508.png


1434944509.png


1434944510.png


1434944511.png


1434944512.png


1434944513.png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