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BM防水体系施工技术(2)
coc_70714655
2024年06月13日 15:16:42
只看楼主

来源:建筑技术杂志社

|

作者:刘清阁

  5   施工工艺 5.1   施工准备 (1)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内容包含支撑架计算书、支撑体系的构造图纸等。 (2)方案编制完成应组织人员评审,并按照审批流程执行,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技术员和专职安全员应做好技术专项交底和安全专项交底。 (3)清理干净支护面及挡墙内杂物及材料,准备好施工用材料。

 

5   施工工艺

5.1   施工准备

(1)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内容包含支撑架计算书、支撑体系的构造图纸等。

(2)方案编制完成应组织人员评审,并按照审批流程执行,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技术员和专职安全员应做好技术专项交底和安全专项交底。

(3)清理干净支护面及挡墙内杂物及材料,准备好施工用材料。

5.2   支撑架加工制作

支撑架加工采用16号工字钢,竖向主龙骨间距0.5mm,单根工字钢长4.5m。距顶部及底部0.2m处各设置一道水平槽钢,组合形成工字钢网架。由于墙体高度不一致,且均为非模数高度,为减少工字钢切割量,对于墙高位大于4.5m的墙体采用2根4.5m工字钢搭接合并作为竖向支撑主龙骨。 

为便于安装期间的吊装,支撑体系按照单块宽度不超过4.5m进行加工制作,其单块重量近3t,单根工字钢重量达130kg,在加工制作阶段配置1台25t汽车式起重机全程配合进行焊接制作,将焊接制作完毕的构架堆放至另一侧。

5.3   支撑体系安装加固

(1)预埋预留。

距离外墙墙体根部0.45m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坎,地下室底板浇筑前,在距挡墙85mm处埋设长度0.9m的钢筋,其中深入筏板的长度0.6m,外露长度0.3m,钢筋植筋22mm的短钢筋作为斜杆拉结点,在距外墙4.2m处预埋25钢筋锚环作为地锚支撑点,拉结点间距0.25m,锚环纵向间距为0.4m,底板上的预埋支撑点均采用纵横通长钢管连成整体。

(2)导墙内预埋螺杆安装。

筏形基础钢筋绑扎完毕,外墙300mm高导墙钢筋捆扎、止水钢板、墙柱下插钢筋绑扎完毕,并组织人员进行检验后,按间距0.25m,距离筏形基础完成地面3.5m位置的预埋工作。按照外墙位置线连接在钢板上,螺栓的外露长度以满足主楞、工字钢加固为宜。在外墙导墙的止水钢板上口斜向加一个螺杆,并与外墙内外的主梁钢板分别连接紧固,以作为竖撑的紧固螺杆。

(3)模板拼装与固定。

地下室外墙模板可采用15mm厚覆面木模板,采用40mm×70mm方木作为横向背撑,间距150mm,逐块拼装成整体后,将已经加工制作完毕的支撑架吊装就位,并在中部、顶部分别设置两道20号槽钢作为横向加固件,两槽钢间预留拉杆空隙。

(4)斜撑安装。

在预埋锚环与支撑架之间采用16号工字钢作为斜撑构件,单根工字钢长6m,斜撑与地面夹角控制在45°左右,考虑到斜撑兼“内撑与斜拉”双向功能,斜撑安装完毕,待单面模板垂直度调整到位后,须将斜撑根部与锚环焊接固定,防止出现滑移,同时将斜撑顶部与支撑架竖向工字钢焊接牢靠。

5.4   浇筑混凝土

(1)BM-WR水化高温抑制型防水外加剂按照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量的2.0%添加,每立方混凝土中添加的防水外加剂重量应不少于8.0kg,并且须提前进行混凝土试配。派专业人员进驻商混站,对混凝土中添加BM-WR水化热高温抑制型防水剂、搅拌、运输等进行严格的监督把控。

(2)混凝土浇筑时,应先沿着墙体根部铺洒50~80mm厚同标号水泥砂浆,考虑到墙体内部钢筋较为密集,防止钢筋粘结造成的损失,接缝砂浆按照80mm厚进行总量计算。

(3)混凝土浇筑前洒水湿润模板内侧基面,减少混凝土浇筑时水量损失,但注意根部不得有明水。

(4)墙体浇筑应分层进行,分层厚度控制在500~1000mm,沿着墙体自东向西依次进行,并按照同一浇筑顺序逐层

进行。

(5)混凝土坍落度应该控制在160?~180mm,上层混凝土浇筑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以防止出现冷缝或漏振的现象。

5.5   维护与拆除

(1)支撑体系的拆除须在车库顶板模板支撑架拆除后进行,并搭设落地式双排脚手架作为支撑架拆除作业平台。

(2)由于模板支撑架上段混凝土与地下结构顶板一同浇筑,受室内空间限制影响,单面模板支撑架无法整体吊装拆除,须全部采用人工拆除的方式,考虑到单件支撑架整体重量近3t,拆除时须将水平向连接件下部工字钢(2道)、中部及上部槽钢(5道)切断,再将竖向工字钢顶端开孔,孔径30mm,通过顶部设置的手动倒链利用钢丝绳逐根吊起,高度超过钢筋混凝土挡坎后,人工再向外斜拉,再松动倒链,将工字钢逐根降落至地面,人工抬至室外。下部2道工字钢与中上部5道工字钢按照长度400mm切割,切割后无法再利用,按照一次性投入考虑,其余部位的工字钢采用租赁方式,考虑到现场焊接与切割打磨损耗量较大,经测算损耗量按照30%考虑。

5.6   涂抹B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混凝土龄期达到28d且模板拆除后涂抹防水涂料,涂抹前先对混凝土基面进行清理,保证基面平整、无灰尘、无起皮。防水涂料按照设计说明书进行配料,称量好的粉料和水倒入容器内采用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配好的防水材料必须在30min内使用完,使用过程中需要不间断的搅拌,严禁二次加水稀释或加料。

防水涂料采用滚筒涂抹,涂抹遍数不少于3遍,每平方米用料控制在1.5kg,每遍涂层厚度约0.5mm,二、三遍涂抹时的浆料略稀,但必须增加涂抹的细密度,每遍涂抹的间隔时间约2h。

防水涂料涂抹完12h,且表面凝固不沾手后,采用喷雾器人工喷水养护,每天喷水养护4次,连续养护4d左右。

6   施工要点

(1)工字钢应选用新购的方式,防止发生扭曲、变形,作业前要对加工场地进行平整、硬化,保证加工场地的平整。

(2)焊接时焊工应持证上岗,焊接应采用两侧对称同时施焊的方式,防止发生焊接变形。

(3)支模前须对墙体根部(导墙)施工缝做凿毛处理,并将垃圾清理干净,同时在排桩支护上部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土块、垃圾在模板支设阶段落入墙体模板内,模板支设阶段开孔应在外侧完成,不宜在模板安装完毕后进行开孔作业。模板支设时在墙体根部每隔1m左右留设50~300mm的清扫口,用于锯末、木屑等垃圾掉入后清理。

(4)混凝土浇筑前须对模板洒水湿润,洒水时应沿着模板侧面洒水,防止墙体根部积水过多。

(5)混凝土浇筑前须采用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在墙体根部均匀铺洒50~100mm厚水泥砂浆,考虑墙体高,内部钢筋密集,砂浆铺洒时按照100mm厚计算,适当扣件因钢筋粘结造成的浪费和损耗。

(6)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浇筑时须由一端向另一端“折返”路线的方式行进,分层浇筑厚度500~1000mm,如自东向西浇注一个分层厚度,然后再折回从同一起点再次进行第二层厚度的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时应降低自由倾落高度,减小混凝土冲击力对模板稳定性的影响。

(7)为防止斜撑滑移导致爆模,斜撑中部采用水平双槽钢与墙体预埋拉杆拉结组合形成“三角形”的方式进行固定,斜撑末端与筏板预埋锚环固定,紧靠楼面并与预埋的钢筋环加固牢固,确保支撑体系牢固。

7   应用效果

节约用地:采用单面支模,比双面支模减少土方开挖950m 3 ,增大地下室面积150m 2 ,增加的10个车位价值约155万元。

节约成本:采用单面支模+BM防水体系,取代了外墙常规采用的3.0mm厚沥青防水卷材+2mm厚聚苯板+120mm厚保护墙,不需要室外肥槽回填,节省施工成本约36万元。

节约工期:采用受限空间BM防水体系施工技术,减少了模板支设、防水体系施工耗时,不需要回填作业,比传统施工技术整体节省工期20d。

安全质量: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出现安全问题;混凝土成型后实测平整度、垂直度等均能达到规范要求,整体施工效果良好。采用的BM防水体系未出现渗漏现象,满足了地下室建筑结构对抗渗、耐久性、抗侵蚀的要求,质量安全可靠。

社会效益:降低了操作难度,解决了传统支模方法的无法施工的难题,项目技术能力得到甲方的肯定。

8   结束语

通过应用单面撑模新技术,新型BM防水材料,克服了因受限空间防水体系无法施工的技术困难,大幅增强了城市地下防水工程系统的可靠性与耐久性,节约了建筑工期,降低防水工程成本,提高了土地使用价值,并且更符合国家的绿色环保建筑准则,值得推广应用。

(本文已完结)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