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考虑南方城市高温多雨和高蒸发量的气候特点,根 据城市交通的特点,提倡透水路面的设计和铺装并大面积推广透水路面,是解决城市道路行车安全,广场、居民区、城市道路排水、城市自来水紧张、江河污染等技术难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2城市透水道路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配套的道路交通设施、地表 铺装及人工构造物的增加,组成这些构筑物的不透水材 料如水泥、沥青、人行道砖、金属等导致了车道、人行道、 停车场、广场常变成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阻断了雨水透 入土壤的机会,使得雨水直冲河川或地下道而无法循环回地面,而这些路面缺乏透水性和透气性阻隔了大气层 与地表径流的热量、水分的循环,从而大大降低对城市地表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产生所谓的“热岛效应”。例如南方城市广州城区道路、荔湾等旧居民区内街常常出现因降雨太大,地下排水系统不畅而被淹没的现象,加上这些旧城区道路多数都是保留五六十年代排水管网,管径仅9~12寸,加上地势低,街道狭窄容易水浸街。透水性路面及路面基层是特殊处理过的结构层,多空隙的结构使得路面上的水能迅速下渗入地下泥土。因此,透水 性路面的铺设可以减少水浸街,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更有利把广州规划成生态城市。
考虑南方城市高温多雨和高蒸发量的气候特点,根 据城市交通的特点,提倡透水路面的设计和铺装并大面积推广透水路面,是解决城市道路行车安全,广场、居民区、城市道路排水、城市自来水紧张、江河污染等技术难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2城市透水道路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配套的道路交通设施、地表 铺装及人工构造物的增加,组成这些构筑物的不透水材 料如水泥、沥青、人行道砖、金属等导致了车道、人行道、 停车场、广场常变成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阻断了雨水透 入土壤的机会,使得雨水直冲河川或地下道而无法循环回地面,而这些路面缺乏透水性和透气性阻隔了大气层 与地表径流的热量、水分的循环,从而大大降低对城市地表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产生所谓的“热岛效应”。例如南方城市广州城区道路、荔湾等旧居民区内街常常出现因降雨太大,地下排水系统不畅而被淹没的现象,加上这些旧城区道路多数都是保留五六十年代排水管网,管径仅9~12寸,加上地势低,街道狭窄容易水浸街。透水性路面及路面基层是特殊处理过的结构层,多空隙的结构使得路面上的水能迅速下渗入地下泥土。因此,透水 性路面的铺设可以减少水浸街,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更有利把广州规划成生态城市。
3透水性路面的好处
⑴在渗水性良好的基础土壤上构筑大面积透水沥青路面(停车场、道路、广场)可大幅度降低排水系统构建成本,因为透水路面可减少70%~80%的流水。
⑵可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持城市地下水位,减少江河污水。
⑶降低污水处理水厂的负荷。
⑷雨天道路行驶安全性大为改善,降低交通事故。
⑸降低噪音,保持城市水资源的利用,解决大雨后道路淹没街道,下水道局部堵塞的问题。
4透水道路的分类
透水路面是指路面各层均具有较大孔隙率,雨水可 以通过面层、 基层,直至路基的路面。道路能够透水,可以从面层和基层入手;一种是仅面层透水而基层不透 水, 可以起到改善路面的特性;一种是面层基层均要求 透水。 前一种较容易实现,透水面层材料也多,而基层是 路面的重要结构层, 透水饱和后会致使路基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急剧下降,所以目前所有道路的施工操作规范、 规程均规定基层不得透水。 本文中的透水路面的提出基于在需要把雨水或地表水通过路面渗透到透水性路基中去的情况。
⑴无砂透水混凝土:采用无砂的透水混凝土可以把雨水或地表水通过本路面渗透到透水性路基中去,也就 是不用细骨料制成的混凝土,粗骨料颗粒以水泥素浆包 覆,从而使两者在其接触点上互相粘接,粗骨料颗粒之 间留有相当大的空隙。所以用粗骨料铺筑混凝土路面就成为透水路面。这种路面强度低,只适用于小汽车的停车场或其他轻型路面。
⑵透水沥青层:透水沥青路面和传统的不透水沥青路面唯一不同的是路面是透水的,它允许雨水直接由路表面渗入。一般由空隙率为15%~20%的间断级配所组成。要求沥青必须使用高粘度的沥青或改性沥青,以防止石料的脱落飞散。在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及稳定性方面,可以考虑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纤维稳定剂。 适用范围:轴载3吨以下的机动车道路,或偶有轴载3~5吨机动车交通量的街巷、支路或轴载不大于5吨的临时性停车场。
⑶新型透水基层:级配碎石、沥青稳定透水基层、水泥稳定透水基层。
关于基层质量的关键有两个:
①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若仅用于行人荷载的道路或广场时,基层材料可以不级配,但要注意控制含土量,防止遇水后失稳。
②施工时要仔细压实,不少于重型压实标准的93%~96%。
同时为了尽可能多的截留雨水,可以根据地形条件增加地表沟渠或地下的盲沟、暗管,将雨水引到附件的绿地和其他具有渗水蓄水能力的地方。盲沟、暗管的做法应做成到渗结合的构造形式。
由于基层的透水与稳定性是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一个透水且饱水后仍能保证强度的基层仍是今后透水性路面、基层研究的重要方向。这里要指出的是道路工程规范中所界定的道路,是以满足通行一定条件下的重型车辆为依据而制定的,而城市内有许多硬化地面是不通行重载车辆或偶尔有重载车辆通过。对于这些路面,可以做成透水路面。
清水混凝土浇筑的关键在于铺浆。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或浇筑间歇时间过长时,均应进行铺浆。浇筑顺序应由远而近进行。振捣过程中要严禁过振,避免造成胀模,还要注意避免振捣棒触碰模板面层,防止隔离剂分散。
5工程实例
广州荔湾区陈家祠北边的龙源社区地势低,街道狭窄,在此社区道路进行长260米的透水性马路铺设试验,该透水性路面每平方米每分钟可吸收约270升的水,大大超过广州降雨量100毫升/分钟,且可承载2吨左右的车辆行驶。本透水性路面的试验成功将标志广州社区道路、老城区道路大范围内推广透水性路面的开始。
6结语
透水性路面设计施工中需考虑的问题:
⑴根据底层土壤渗水性设计透水基层和透水路面层的空隙率。因为过大的空隙率流水不能渗入地基,更会降低路面耐久性;过小的空隙率会降低路面的透水性,不能真正起到透水作用。因此底层土壤渗水性与透水基层与透水面层的相匹配空隙率的设计和实施都是必须考虑的。
⑵选择匹配的石料和沥青,提高粘附性,在保证现场空隙率与底层渗水性相匹配的前提下,采用添加纤维方式增加沥青膜的厚度,提高透水路面耐久性是透水路面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⑶解决符合要求的目标空隙率和高强的抗疲劳强度的矛盾。
⑷透水效果取决于孔隙率的大小,大孔隙率影响道路强度稳定性。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