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互动】第五期:中国景观设计与施工还处于“石”器时代?
学习助理
学习助理 Lv.14
2014年10月29日 11:37:02
只看楼主

有网友提出疑问:相较于日本、美国等国家,中国景观设计与施工还处于“石”器时代???关于这一说法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也反应出中国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天然石材的过多运用。 中国:用石头砌台阶、做铭牌,做河驳。石头成为景观设计中重要元素之一。 日本:道路铺装、墙体及花坛等景观施工中很少使用真正的石材,多用透水混凝土砌块,或制造成石材尺寸的仿石材人造材料,主要以可以透水的生态环保材料为主。

园林互动.jpg





有网友提出疑问:相较于日本、美国等国家,中国景观设计与施工还处于“石”器时代???关于这一说法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也反应出中国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天然石材的过多运用。




中国:用石头砌台阶、做铭牌,做河驳。石头成为景观设计中重要元素之一。
中国1.jpg 中国2.jpg 中国3.jpg 中国4.jpg 中国5.jpg 中国7.jpg





日本:道路铺装、墙体及花坛等景观施工中很少使用真正的石材,多用透水混凝土砌块,或制造成石材尺寸的仿石材人造材料,主要以可以透水的生态环保材料为主。
riben 3.jpg riben1.jpg riben2.jpg riben4.jpg





美国:真正的石材在景观施工中应用,只是在自然毛石砌筑花坛,展示质朴的效果时才使用石材。其它大多是素混凝土表面,干净清爽,还有地砖等材料,各种颜色变化组合,配合蓝天、绿树,感觉很舒服、很干净。

meiguo1.jpg meiguo2.jpg meiguo3.jpg meiguo4.jpg





讨论:中国景观设计与施工真的还处于“石”器时代?中国景观设计与施工中是否真的运用了过量天然石材?哪些生态、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应该推广到中国景观设计与施工中?中国景观设计与施工的路该往哪边走?欢迎各位网友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以上观点来自于网友,赞同或者不赞同请留下你的脚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回帖留下你的见解,有土木币奖励哦~~



2.gif 2.gif 2.gif







往期精彩回顾:


第一期:关于某个别墅水景施工的问题讨论


第二期:园林景观中消防车道该如何设计


第三期:牛牛lambo讲如何做好园林植物的配置与养护


第四期:新中式景观的发展方向及必备条件

园林互动.jpg


中国1.jpg


中国2.jpg


中国3.jpg


中国4.jpg


中国5.jpg


中国7.jpg


riben 3.jpg


riben1.jpg


riben2.jpg


riben4.jpg


meiguo1.jpg


meiguo2.jpg


meiguo3.jpg


meiguo4.jpg


2.gif


2.gif


2.gif

miracle416
2014年10月31日 11:24:38
22楼
觉得石头给人的感觉不错
回复
co建筑学院
2014年10月31日 13:48:53
23楼
要中国景观中少用些石头还真有点难,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是部分技术确实没有达到国外那种娴熟的程度。
回复
xitaihou
2014年10月31日 14:14:13
24楼
石头在实际造景中必不可少,只有合理运用,而不是胡乱堆砌,现在很多年轻的景观设计师对于叠石也不是很懂诶,也包括鄙人,呵呵
回复
shenyongxing
2014年10月31日 14:19:18
25楼
我们小区的景观说是澳大利亚人设计的,是挺不错,可是一些人素质太不敢恭维了,在人工湖内杀鱼,在喷泉池内洗拖把,一点弯路都不想走,非得把草坪踩硬了。
回复
多多987
2014年10月31日 14:36:34
26楼
我个人觉得景观的“石”会给人厚重的感觉,国内很多地方都是依山而建,无论是经过加工的假山还是开凿的石头做景观,总给我一直亲近自然的感觉~:)
回复
qq_1397631240912
2014年10月31日 15:30:11
27楼
谢谢分享!
回复
孤月03
2014年10月31日 16:10:00
28楼
在北京园博园里有不少采用透水材料做的道路!!
回复
nitabeijing
2014年10月31日 16:13:10
29楼
xmax888 发表于 2014-10-30 17:27 这个话题引起我深深的思考,石器时代象征着原始,没有很深层次和高深的思考设计,其次大量的运用石材,无论 …我书读的少,你可别骗我:lol
回复
装配箱空心楼盖
2014年10月31日 16:36:53
30楼
实石在在,绿色环保
回复
gy0722
2014年10月31日 17:11:27
31楼
太高大上的资料 龙阔了很多的植物配置知识 感谢感谢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