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十万,寻找最适合左转变道式立交桥建造的交叉路口。
www11de11
www11de11 Lv.3
2013年10月14日 15:12:22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www11de11 于 2013-10-14 15:15 编辑 前言 面对越来越拥堵的城市交通,在向下修建地铁、通过行政干预强制减少上路车辆、强化交通规则等等办法之外,通过在交叉路口建造互通式立交桥来减少交叉路口的拥堵也是一法。 调查资料表明,一般平面交叉口直行车辆为1800~2000辆/小时即达到饱和,转弯车辆为1700~2100辆/小时即达到饱和,环形交叉口为

本帖最后由 www11de11 于 2013-10-14 15:15 编辑


前言
面对越来越拥堵的城市交通,在向下修建地铁、通过行政干预强制减少上路车辆、强化交通规则等等办法之外,通过在交叉路口建造互通式立交桥来减少交叉路口的拥堵也是一法。
调查资料表明,一般平面交叉口直行车辆为1800~2000/小时即达到饱和,转弯车辆为1700~2100/小时即达到饱和,环形交叉口为3000/小时即达到饱和,而一个全互通式立交总的通行能力可达10000~15000/小时,比平面交叉口提高了6~8倍。
同时,车辆通过信号交叉口的时间延误约为全程时间的31%,发生在交叉口的交通事故约占道路事故总数的35%-59%,其中的信号延误时间占60%。而且车辆停顿造成汽油的浪费和空气的污染。
数据显示,堵车时,即车辆在怠速情况下,由于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充分,这时污染物的排放要比正常行驶的情况下高6倍。按照这样的数据,由于堵车形成的污染可能占更主要的因素。[ 20130729 07:37 来源:新京报 中国新闻网

但这个方法在城市实施的主要问题就是:立交桥占地大,一个全互通式立体交叉,占地一般为 5~8平方公里。而在现有的城区范围内,交叉路口四角及道路两边基本上都已有建筑物,拆迁难度大。 1_基本原理图.gif

*
附图 1所演示的“左转变道式全互通立交桥”设想,主要通过改革现有交通组织模式 [即通过直行车辆与左、右转车辆在车辆交织区互相变道,来消除现行立交桥占地大的缺陷,达到将立交桥建造在现有城市道路范围内的目的,使之能够在城市现有的道路环境下实现交叉路口的全互通,从而形成贯通城市主、次干道和支路的全互通立体交通系统,再结合停车场和短距离交通接驳系统的建设,以实现车辆行驶从点到点,中间不停顿的立体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从而达到减缓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之目的。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直行车辆与左、右转车辆在交织区互相变道”的交通模式无疑对车辆行驶的速度有一定的影响,这有好比我们通过环形交叉路口必须降低车速,注意是有车辆插入变道一样。但正如前面的:“一般平面交叉口直行车辆为 1800~2000/小时即达到饱和,环形交叉口为 3000/小时即达到饱和”,降低一定车辆速度可能比完全在交叉路口停顿等待通行更有利。
对于一个创新项目实施的决策来说,决策的关键还不是它可能有多好,而是它究竟可能有多差!例如,立交桥造起来后如果根本不能用,决策者当然会承受相当大的决策风险。
上面演示的立交桥模型对车辆的行驶速度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关系到其实用性究竟有多大!而这可能都需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而实验最好的方式就是实际建造一个该类型的立交桥来进行验证。
为了尽量减少“直行车辆与左右转车辆在交织区互相变道”对车辆行驶的速度的影响,以尽量减少该立交桥的不利因素所带来的建造风险,现悬赏征求合适的城市交叉路口,以便根据该交叉路口的环境来模拟设计立交桥模型,并据以进行理论上的相关研究,如立交桥建造后估计的交通流量等等,如果估计的交通流量高于该交叉路口现有的交通流量,就值得向有关部门或企业推荐在该交叉路口进行立交桥的建造,并通过立交桥的建造来取得相关的实验性数据,以验证其可行性和经济性。
而该交叉路口信息的提供者自然也可分享到相应的利益。

1、最合适的交叉路口是什么?
1-1、交通拥堵,有建造立交桥的需要但又难以按现有立交桥模式进行建造。

杭州市庆春路是连接杭州西北部、主城区、萧山区的东西向主要道路之一,总的交通密度是越往西车辆就越多,其最西段就是著名的西湖景区。 2=断桥基本.gif


附图: A1是来自百度地图的杭州市西湖景区东北角的道路环境,从该区域的道路环境可以看出:交叉路口多,转弯多,还有一个地下隧道出入口,又是进入西湖景区的出入口之一,其交通的拥堵情况可以想象。
在该区域如果按照现行的互通式立交桥建造模式 [苜蓿叶或定向式,通过在交叉路口建造立交桥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可说是几无可能。
且不说几个交叉路口相距太近、建筑物拆迁和立交桥对景区的影响问题,一个地下隧道出入口就足以让设计师伤透脑筋了。


3=断桥全局.gif
附图: A2是根据笔者的“左转变道式立交桥”专利设想 [专利申请号: 2007100351648,和 201210475466。所模拟设计的全互通立交桥全局图 [图中数字按百度地图测距而来,下同,它只需要简单的一层桥面就基本上实现了环 -凤、环 -北、北 -宝、宝 -凤四个交叉路口的车辆全互通,达到了取消交叉路口的信号灯的目的,只有 2个次要方向需要绕道 [例如从北山路左转进宝叔路的车辆,需要从环城西路 -凤起路交叉路口进入。 ]
同时,该立交桥基本上建造在现有的道路范围内,只有北山路需要拓宽成 6车道 [因为其两边均是公园,因此拓宽没有多少困难。
该立交桥构成能够满足该区域交通的要求吗?
附图的立交桥坡道均按 4%的坡度、桥面净高 5米算,即坡道长 125米,高架桥与坡道之间的变道段 20米,坡道末端到交叉路口的缓冲段 10米,共计 155米。例如西湖隧道口距离环 -北交叉口大致距离 160米,大致可以满足建造一个下行坡道的要求。另外,行人、自行车均走地下。
1-1-1、环城西路北向南直行和左转进凤起路、右转进北山路行驶方向设计:见附图: A2演示
环城西路上的北向南直行及在环 -北交叉口右转进北山路车辆 [红色箭头所示、左转进凤起路车辆 [紫色箭头,在环 -凤交叉路口 [凤起 -环城西路前的交会点 [大约 155米,即一个立交桥上行坡道的长度。先向左斜跨过道路中心线到另一侧,然后上立交桥到环 -凤交叉路口上空后,左转车辆即可在桥面上小弧度完成左转,前行一段后再向右斜跨过道路中心线,并通过下行坡道回到凤起路地面。
直行车辆则从高架桥上行驶到环 -北交叉路口 [环城西 -北山路,跨过交叉路口后,直行车辆通过下行坡道分别回到环城西路地面和进入隧道。右转车辆则向右转弯并通过高架桥行驶到北 -宝交叉路口 [北山 -宝叔路前再通过下行坡道回到地面。
本立交桥设想的关键在于:“直行车辆与左、右转车辆在交织区互相变道”的交通模式,例如:
从凤起路方向,东向南左转的车辆 [橙色箭头所示,在环 -凤交叉路口前的交会点,先向左斜跨过道路中心线到另一侧,然后上立交桥到环 -凤交叉路口上空后,即可在桥面上小弧度完成左转,而完成左转后的行驶线路与从环城西路北向南直行的车辆 [红色箭头所示重合。
也就是说,从凤起路方向,东向南左转的车辆,如果到环 -北交叉口需要右转进北山路的车辆,需要向右靠走右侧车道,而从环城西路北向南直行并在环 -北交叉口继续直行的车辆则需要向左靠走左边车道,即形成同方向十字交叉冲突,从凤起路口到北山路口大致距离是 180米,若除去两边缓冲段,大致有 150米用于互相变道。
150米应该说可以满足一般情况下的车辆变道要求,例如附图 4中的杭州市艮秋立交桥的左转上与左转下车辆的变道段最小的大致只有 100米,另二个大致是 150米。
[未完待续]4-艮秋=苜蓿桥.jpg



1_基本原理图.gif


2=断桥基本.gif


3=断桥全局.gif


4-艮秋=苜蓿桥.jpg

www11de11
2013年10月14日 15:25:29
2楼
[续1]
1-1-2、北山路西向北左转进环城西路行驶方向设计: 见附图:A3演示
北山路上的西向北方向,在宝-北交叉口左转进宝叔路方向的车辆禁止左转,与左转进环城西路的车辆[紫色箭头所示一起,在宝-北交叉路口前大约155米,先向左斜跨过道路中心线到另一侧,然后上立交桥跨过宝-北交叉路口上空后,通过高架桥前往环-北交叉路口完成左转后,分支为二条车流,需要在环-凤交叉路口右转进凤起路的车辆从右侧车道通过下行坡道回到地面,并右转进凤起路;直行走环城西路和需要进入宝叔路的车辆走左边,其中需要进入宝叔路的车辆在环-凤交叉路口向左转通过下行坡道回到凤起路,再在宝凤交叉路口右转进宝叔路。
5=断桥=西向北左转.gif



1-1-3、环城西路南向西左转进北山路、宝叔路左转进北山路行驶方向设计:见附图: A4演示

环城西路上的南向北直行通过环 -凤交叉路口及在环 -北交叉口左转进北山路车辆 [红色箭头所示,与从隧道口上来需要向右转进凤起路车辆 [紫色箭头,在环 -北交叉路口 [凤起 -环城西路前的地面会形成交织冲突, [交织区大约 160米:从隧道口到交叉路口前。 ] 可以根据不同时段车辆的密度来限制车辆行驶的速度和车距。

因为省府路与凤起路之间距离大约只有 200米,因此将宝 -凤交叉路口立交桥的下行坡道设置到省府路以北,另外,本图只设计了宝 -凤交叉路口的丁字形立交桥,宝 -省交叉路口可参照设计。
6=断桥=宝左转进北及左.gif

从附图 A2A3A4的车辆行驶动画演示可以看出,交叉路口各个方向的车辆行驶基本上能够实现全互通,所有的车辆交织区都至少有 150米的长度,同时在降低车辆速度的大前提下,立交桥应该说没有什么大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1-1-4、不利因素探讨:
A: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的开发
在本设想中,将充分利用城市道路地下空间,来作为行人和自行车过街的通道,总的设想是在区域内道路和交叉路口下建造二层地下建筑,上层是行人、自行车、电瓶车通道及各种服务设施。下层是公交车专用通道,公交车道两侧还可以根据情况增加其它机动车道。
地下道路中间部分则用来建造地下共同沟,以统一安置各类管线。共同沟中还可以考虑安置各类污水处理设施,以实现城市污水就地处理、就地利用。
见附图7。
7=污水排放.gif
将污水处理设施设置在道路地下的共同沟中,污水处理容器就可以在降雨季节临时用作畜水池,城市因强降雨而发生内涝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充分利用城市道路及交叉路口的地下空间,同时也可以促使相关单位解决长期难以解决的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统一敷设问题。
当然,如果只在一个交叉路口实行,那么自行车上、下就比较麻烦,但若是几个相邻交叉路口及之间的道路全部利用起来,就可以减少麻烦,同时其经济利益也越大,例如,在本设想图上,如果北山路、环城西路地下全部开发利用,既可方便,又能得到很好的经济利益。
B:在交叉路口大量建造立交桥,对城市的景观影响又如何?
这也是现在反对在道路上建造立交桥、高架桥的主要理由之一。但我们如果冷静想一下,现在城市道路上两边的建筑基本上都是矩形,还有景观可言吗?再者,现在又有几个人会象旧社会农民进城一样看街景?有几个人坐在街边晒太阳?
城市化的一个结果就是城市不同区域的分工越来越明显,例如金融街、商业街之类。让道路专责交通,人们的休闲要求则通过建造大大小小的公园来解决,应该是城市和道路功能分工的必然方向。
事实上,人们认为立交桥、高架桥会影响城市景观,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现在建造的立交桥、高架桥表面基本上就是光秃秃的灰色混凝土面,和油漆斑驳的铁栏杆。只要我们将立交桥的外观修饰作为立交桥建造成本的必须成本列支,在立交桥的桥墩、栏杆、梁侧等部位大量进行立体绿化,矛盾将大大减少。
以本案为例,我们完全可以在沿西湖一侧修建古城墙,既可挡住立交桥,又可作为观景平台,还可恢复一点古城风韵。
C:行驶安全、舒适性问题
从附图上看,桥面上车辆的行驶方向基本上与现有的交通模式相反,为避免因习惯而产生错觉,可以通过设置隔离屏来解决。
在本设计图中,由于北山路较窄,从北山路西向东到环城西路交叉路口左转的车辆,只通过一条单行高架桥车道来实现。其缺陷是当发生交通意外时,道路会完全堵塞,好处则是可以促使我们强化交通规则和加快交通事故的处理。单行道上的交通意外造成的交通堵塞问题,除了通过加强管理来减少意外的发生,还可以通过加强对交通道路的监控,采用先疏通道路,再确定事故责任人的办法来减少交通的堵塞时间。
1-1-5、立交桥原理和特征探讨:
虽然,本立交桥设想在交通效率上不如现行的立交桥模式,问题是现行的立交桥模式虽好,在城市中却难以大规模建造;本设想的交通效率虽然差一点,却可以在 6车道的城市次干道交叉路口也能建造,从而形成贯通城市主要道路的立体全互通交通系统,即车辆不需要在交叉路口前停顿。 [更多的立交桥模拟设计,请登录《团客网》

因为车辆变道的实现与道路上的车辆密度、车辆的速度等等有关系,本设想的可行性所对比的对象也是现在城市地面道路的交通组织模式,即交叉路口通过信号灯的组织交通的模式下的道路上的车辆密度、速度来作为参照物。简单的说就是:如果当前附图 A1所在的道路上的车辆在现有的交叉路口信号灯控制的模式下,速度如果只有 30码,而在同样的车辆密度下,将来建造的立交桥能够超过 30码,就证明立交桥的交通效率高于现有的交叉路口信号灯控制模式。
当然,交通效率并不仅仅是车辆的速度,还有它的方便性;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对城市居民和景观的影响;对驾驶员的心理影响;交通事故的概率等等。
A:统筹兼顾的原则
城市道路的环境千差万别,因此,不能够照搬高速公路建造模式,严格按制订规范、规程来建造,更多的需要采用变通的方式设计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同时也不需要要求交叉路口各个路口都畅通无阻。
以本设计为例:
从附图 A3可以看出,如果我们规定几个主要方向的车辆的行驶线路:
A1:凤起路东向西方向需要进入北山路的车辆,如果采用:直行通过环 -凤交叉路口,再左转进宝叔路,再右转进北山路的行驶线路。而不是采用前面所述的:在环 -凤交叉路口左转,再在环北交叉路口右转的方式,就可以避免与环城西路直行车辆的交叉冲突。
A2:如果环城西路北向西方向需要进入北山路的车辆,也采用在环 -凤交叉路口右转,再左转进宝叔路,再右转进北山路的行驶线路。则环 -北交叉路口右转进北山路的高架桥就可以取消,从而增加北山路西向东方向的车道,改单行道为双行车道,前面所说的单行道问题也就消除了。
B:降低速度和限制车距来保障车辆能够在交织区顺利完成变道
而在本设想中,二个相邻交叉路口的距离越长,立交桥的坡度就越小,车辆交织区就越长,变道就越方便,行驶也更加舒适;如果道路够宽,可以将双车道增加为三车道,变道也将更容易,只要能够安全、快速的实现直行车辆与左、右转车辆的互相变道,建造的风险就将大大缩小。因此,最合适的交叉路口条件二如下:
1-2、交叉路口交通繁忙拥堵,同时又与相邻的交叉路口比较远,道路又比较宽大。
一般来说,交叉路口之间的距离越长,道路越宽,交通就越通畅,建造立交桥的需要就越少,但也不尽然。
下面附图8所示的杭州市钱江三桥以东的清江路与江南大道的环形交叉路口,钱江三桥跨江连接主城区和萧山区,交通本来就繁忙,而随着萧山区沿江开发的高层房屋的陆续建成,交通势必更加繁忙,到时环形交叉路口势必要通过建造立交桥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8=环形桥环境.jpg
环形交叉路口四周的风情大道,江南大道,奔竞二路,清江路都比较宽大。如果按附图 9所示来建造立交桥,车辆进行变道的交织区就可以比较长,还可以增加一条用于变道的车道,这样车辆变道就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困难,也就是说建造的风险小。
同时,风情大道、机场高速路都比较长,当车辆过多时,例如从机场高速右转和从风情大道方向直行及从江南大道左转上钱江三桥的车辆如果太多,可能会形成拥堵,这时就可以根据道路的车辆数量来即时调整整个道路各个路段的车辆速度,以避免车辆集中通过某一地段而堵塞,这个以现有的技术完全能够做到。

9=环桥模拟设计.gif

[未完待续]

回复
www11de11
2013年10月14日 15:27:13
3楼
[续完]
在上述的道路环境率先建造该模式立交桥的概率有多少?
也许只有1%,因为环形交叉路口四周还有余地来按照现行的全互通立交桥模式进行建造,而成熟的立交桥设计模式既省力又无风险,自然成为专家们的首选。
1-3 、交叉路口交通繁忙拥堵,最好是附近有大型的企、事业单位或机关。
在西湖断桥附近率先建造该模式立交桥的概率有多少?也许60%,也许99%
说其只有60%,是因为对功成名就的专家学者来说,有几个愿意承担风险来推荐这个立交桥设想?这里面有一个悖论:建造该模式的立交桥需要相关的实验性数据来进行参照,例如该立交桥能达到的交通流量,车辆需要限制的速度等等;但如果没有真正建造一个立交桥来进行实际测试,又怎么能得到相关的数据?当然,也有变通的办法来得到若干数据,例如在地面上模拟立交桥环境来进行车辆速度、流量测试,但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需要得到相关单位的支持,不是个人能够做到的。
说其有99%的概率,是因为这几年杭州对交通的投入本来就很大。而20121226日,在2012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浙商马云因为堵车迟到与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互相致歉,夏宝龙表示要在5年内治堵,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省政府等于是向全世界下了治堵的军令状,有关部门肯定会对与解决交通问题的设想感兴趣,如果经研究证实其可行性高,可能就会马上付诸实施。说不定马云也有兴趣来投资建造,在著名的西湖景区边建一个标新立异的立交桥,其广告宣传效应和价值怎么样估计都不为过!
城市交通设施通常由政府进行建造,但一整套建设流程下来,不免旷日时久,何况没有先例的立交桥设想。但如果交叉路口周边有大型的企业,如果交叉路口的交通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在通过研究立交桥的可行性高的情况下,企业就有可能投资建造,那么建造的速度将快很多。
因此,最合适的交叉路口是:
A 、交通拥堵,有建造立交桥的需要但又难以按现有模式进行。
B 、与相邻的交叉路口比较远,道路又比较宽大。可以尽量减少建造的风险。
C 、最好是附近有大型的企、事业单位或机关,这就有可能有企业愿意投资来建造立交桥。

2、悬赏声明:
风险与利益总是相互依存的,本悬赏兑现的前提是:
该立交桥专利申请得到专利授权并得到专利转让收益,且应征者提供的交叉路口第一个按本设想进行了立交桥的实际建造,将从本人每次得到的专利权益中得到30%的收益,且累计最多为10万元的奖励。
也许你每天经过的交叉路口就是答案!只需要通过百度地图截图上传到团客网,并简要介绍该交叉路口的基本情况即可,应征作品按上传图片的时间为准。

另外,团客网将根据大家提供的应征的交叉路口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积分奖励,积分为:5010050010002000五级,总计10万贯[相当于人民币10万元。
同样的道理,该项奖励的积分只有在团客网取得收益[经营或者得到投资]后按约定分批进行兑现。
回复
kingdenx
2013年10月26日 16:06:34
4楼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所有计谋都是浮云。
在巨大的车流量面前,所有的规划都是浮云。造的再多路桥,都是停车场。
回复
sxdtrtllya
2013年11月16日 18:52:27
5楼
有个发明专利,已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公开,专利号:201310295730.4 专利名称:三个桥面四层结构立交桥 与现有立交桥理念完全不同,没有匝道,设计理念是:四个行车平面。立交桥由三个十字形状的桥面和一层地面所组成,一层地面和二层桥面各有两条直行车道、两条调头车道、两条人行通道,三层桥面和四层桥面各有两条右拐弯车道、两条左拐弯车道。立交桥没有270度的拐弯车道(简称二百七),所有左拐弯车道也都不再使用二百七。二百七的拐弯车道是坠桥事故的祸根。所有拐弯车道的拐弯部分和直行部分均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左拐弯的拐弯部分处于立交桥的中心部位,远离桥面边沿,根本不可能发生坠桥事故(即使翻车,也不会坠桥)。右拐弯的拐弯部分虽然处于桥的边沿,但是,翻车只能向桥的中心方向那边翻,不会向桥的边沿那边翻,因此右拐弯也不可能发生坠桥事故。立交桥的安全性能远胜于现有立交桥。这种桥是救命桥。二百七的拐弯车道离桥面边沿太近,如果翻车,就一定会发生坠桥事故,这种桥是要命桥。立交桥有四个行车平面,每个行车平面只有四条车道,每个方向只有一条来向车道和一条去向车道,立交桥上不会发生拥堵,因此,立交桥适用于车流较大的重要立交节点。所谓“四个行车平面”就是有四个能够走汽车的平台,每条车道,都是汽车先爬上去,爬到平台上,然后再从平台上爬下来。四条车道互不冲突。至于上层车道与下层车道之间更不会冲突。
立交桥的治堵能力强。由于有独立的人行通道,不会因为行人乱穿马路造成堵车。行人乱穿马路是堵车的祸根。由于有调头车道,不会因车辆违章调头引发堵车。车辆违章调头也是堵车的祸根。立交桥的治堵能力远胜于现有立交桥。
回复
sxdtrtllya
2013年11月17日 14:42:46
6楼
搞不懂作者的用意,设计立交桥,只能一个节点地、一个节点地设计,怎么有好几个节点放在一起设计?这不是把问题复杂化了吗?好笨啊!
回复
sxdtrtllya
2013年11月19日 22:26:56
7楼
有悬赏的必要吗?为了寻找适合专利实施地点而悬赏,实在奇怪!若有这样的路口,假如当地政府不愿意做,怎么办?
回复
co1464521475499
2016年05月29日 19:39:22
8楼
我有项发明专利[左转环形立交桥]ZL200920154442.6能彻底解决城市 交通拥堵。
回复
co1464521475499
2016年05月29日 19:44:56
9楼
需要解拥堵和我联系:电话:13734706244 ZL200920154442.6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