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口的间距和雨水井的间距之间有出入!
lency2668
lency2668 Lv.3
2004年08月06日 09:08:02
只看楼主

最近在作一1200的下游管,布置再4米的非机动车道下,纵坡0.4%,非机动车道两侧分别是人行道和绿化带,有两线雨水口,这里发现雨水口的间距和雨水井的间距之间有出入,不知该怎样做?我有3个方案,不知该如何选择?1.雨水口串联,采用双壁式,雨水井按80米间距设置,这样的话就有三条纵向管道,2条300的,一条1200的,对路基不好。2.雨水井间距加密,按50米以内设,雨水口按25-50米布置,由于1200管道的井是混凝土矩形井,造价不小,故难权衡。

最近在作一1200的下游管,布置再4米的非机动车道下,纵坡0.4%,非机动车道两侧分别是人行道和绿化带,有两线雨水口,这里发现雨水口的间距和雨水井的间距之间有出入,不知该怎样做?
我有3个方案,不知该如何选择?
1.雨水口串联,采用双壁式,雨水井按80米间距设置,这样的话就有三条纵向管道,2条300的,一条1200的,对路基不好。
2.雨水井间距加密,按50米以内设,雨水口按25-50米布置,由于1200管道的井是混凝土矩形井,造价不小,故难权衡。
3.雨水井按60米设置,雨水口间距加大也按60米(超规范),采用多蓖式雨水口。
望有经验的朋友多指点!
免费打赏
waterboy
2004年08月06日 02:36:04
12楼
不明白blf为什么会说“雨水口的位置,好象是由总图专业(规划专业)来定的”
估计blf是在建筑院或者规划院,而blf所言是属于小区的总图排水的情况,
和楼主所提的市政道路排水不尽相同。

按照ZC2004的提法“道路纵坡与雨水口的形式及数量是有密切关系的……在较大
坡度和较小坡度的路面上,均应增大雨水口布置密度”,不知道大家是否感觉前后矛盾。


至于雨水口的选择,实际上对于红线六十米宽的道路,按双侧布管,每三十米一个雨水口并对应检查井,采用偏沟式单蓖雨水口已经完全符合要求,只不过考虑到雨水口的堵塞以及日常维护工作的不力,所以才采用偏沟式双蓖雨水口。
回复
chenjisheng
2004年08月09日 15:52:11
13楼
建议采用第二种方案,采用砖砌检查井,间距建议在40~45米,青岛很多就是这样的,
回复
chenjisheng
2004年08月09日 15:53:46
14楼
BLF说的很对!赞同
回复
mayujia
2004年09月07日 10:54:37
15楼
可以在检查井之间在增加一个连接暗井,用于接雨水口。暗井造价较检查井低,和1200管道差不
了多少。
回复
wjj_1965
2004年09月07日 11:44:32
16楼
不要纸上谈兵,要考虑排水畅通和维修方便,经济合理,根据现场实际确定方案。
回复
云涛
2004年09月10日 10:15:56
17楼
雨水口设双箅,间距40-50左右,检查井间距80-100左右,检查井间设雨水暗井(间距同检查井)
与雨水口连接!
回复
donnel
2004年09月11日 14:36:09
18楼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需要设置雨水口的时候自然是检查井迁就雨水口了,按30m的间距设置雨水
井,雨水口用单篦还是双篦可以根据路面宽度计算一下流量。检查井一般用砖砌的!
回复
watercyx
2005年07月29日 15:35:08
19楼
老大说的是个大问题,现在新的《室外排水规范》将大管径的雨水井间距设的很大,最大可搭120m,可雨水口的间距和串联个数都是老样子,很矛盾,不好布置!
检查井迁就雨水口?谁说的,检查井多了,密了容易增加道路的病害率与破损率,这也是新规范将井间距加大的原因,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讨论,并不容易!!!
回复
jys_15
2005年07月29日 20:03:48
20楼
我同意设暗井,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混凝土检查井,这样本身就很浪费,是雨水又不是污水渗点地下水进来不要紧。能否和建设单位商量一下不要做混凝土检查井,做砖彻的,从造价上应该可以说服建设单位。
回复
jys_15
2005年07月29日 20:12:11
21楼
关于雨水口是否设多篦,这个我们这边一般情况在道路最低点或大坡度道路上进入交叉口前考虑设置,因为一般情况在下雨时,不在最低点的雨水口很难截住雨水,下雨时想让一个小小的雨水口截住所有的雨水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雨水一般都会在道路最最低点会合。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