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米外悬大跨度梁上有14吨动何载,现该梁每隔1-2米有1道从梁底到两侧的裂缝,约有6道裂缝,该梁砼是8月底施工完,现砼回弹仪检测值是38.且该设计师是资格比较老的前辈比较保守,应该没问题,请各位老師帮助分析原由何在?
16米外悬大跨度梁上有14吨动何载,现该梁每隔1-2米有1道从梁底到两侧的裂缝,约有6道裂缝,该梁砼是8月底施工完,现砼回弹仪检测值是38.且该设计师是资格比较老的前辈比较保守,应该没问题,请各位老師帮助分析原由何在?
2楼
我提点自己的看法,
有可能的原因:
1.施工过程中造成保护层厚度不足;
2.裂缝和挠度验算是否真的已经通过;
3.可能是底部纵筋是大直径钢筋,造成配筋间距较大导致;
4.第一排腰筋与底筋是否较大?这么大的梁不应该按照200mm间距来配腰筋。
5.根据我的施工经验,38的回弹值,表明混凝土强度的设计等级应该为C25。那么,是否有点低呢?
6.该梁是否已做预应力?
7.该大梁是养护几天后拆的模?拆模是由跨中拆起?还是由梁端拆至梁跨中?
8.这个梁的尺寸是多少?是一次浇筑完成的呢还是……?
9.原本梁可能满足裂缝验算,由于是动荷14t,会加大微细裂缝的发展的可能;
10.请问该梁加载是在其浇筑后的第几天?是否已经是28d以后了呢?
11.您此处只提到裂缝,挠度呢?挠度有没检测过?
12.该梁是否有横向预埋管?
欢迎高人来发表见解,这只是鄙人的粗见。
回复
3楼
谢谢您的分析,此梁是底部800mm宽(含450mm宽牛腿)梁高1400mm(含400mm高牛腿),底部为7根25螺蚊(上3下4)顶部为4根25螺蚊中部为2根14螺蚊分5层,腰筋为直径8的@400mm,砼C30,非预应力简直梁,施工一次性浇筑养生15天后回弹仪检测值34一次性拆模,一个月后加载.荷载为滚动荷载,挠度检测7-10mm,该梁无预埋管
回复
4楼
800*1400的大梁,底部宽800mm,7个25,4/3,
那么,底排钢筋间距为240mm,亦即9.6D。底部纵筋间距较大。
为了减少板的裂缝,规范中,板筋都应当小于250mm(当然,实际配筋很少会真正做到250mm),更何况是梁?
那么,同样的道理,为了减少裂缝的几率,梁的纵筋也应当减小间距,选用较小直径的钢筋。
在配筋密度上做点小工作。而不是单单看配筋率ρ满不满足要求。建议有空看看王铁梦那本关于裂缝控制的书。
因为钢筋直径越大,钢筋上的拉应力比较集中,(集中在7个25上,但是,最影响裂缝形成的是底排那4根25的间距),
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值是比较小的,在钢筋应力比较集中的情况下,那么裂缝形成,也是件很自然的事了。
回复
5楼
另外,对“梁底延伸到梁侧的裂缝”有影响的因素:
1.第一排腰筋与底筋的间距;
2.每排腰筋的间距;
3.箍筋直径的大小,间距的大小(影响侧面裂缝形成与发展)。
该梁的挠度实测值比较小,算控制得不错,表明截面的刚度(短期、长期)都比较合适、合理。
现在,应当对已经形成的裂缝加以控制。因为动荷对裂缝的发展比较有利。
这一点值得警醒。
选用碳纤维或者粘钢加固方案都是可行的。对裂缝宽度和挠度的控制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回复
6楼
现将图纸-梁的剖面图传给你参考.
回复
7楼
设计图我们不报怀疑.
我们分析:
1 ,施工时水灰比过大.2 ,浇铸砼后养生不及时.3 ,没严格控制配合比使砼标号低(待检)4 ,浇铸时振捣不到位使砼内部密实不好.5 ,水泥安定性不好.6 ,脚手架支撑不实,7 ,施工用水是工业用温水等.主要原因是施工造成的.
另外: 1 ,现工作试车观测裂纹开展,发现梁侧面上半部裂纹略有开展.2 ,梁的工作振幅约在10mm左右.
.
回复
8楼
裂纹是垂直的吗?裂纹高度如何?
3号筋多大?6,9号筋似乎偏小.
回复
9楼
裂纹约300mm不等,3号筋是10,6 , 9号是8都是一级筋,
回复
10楼
此梁设计中砼标号有点低,有14T的动荷载啊,还有那配筋相互间距过大,根数也过少.
腰筋怎么使用8号筋间距还是400,现在都是12以上的啊.配置腰筋条件,梁高大于450mm就要配,
有构造的还有抗扭的,其间距不能大于200mm啊.构造的锚固长度为大于15d.而抗扭要符合锚固长度的.
还有箍筋及起加密区够不够啊.
加密应大于2400m.
回复
11楼
裂缝得分布情况说的好像不清楚。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