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隧道带你回到从前—音乐组图
llmhjz
llmhjz Lv.9
2006年04月29日 15:51:11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拨有过小时候要到别人家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被爸妈打的经验的人;   是最后一拨过六一节还必须找齐了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弹子、拍画片,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过黑白小人书的人;   是最后一拨享受过最纯最动人的日本动画片,到八十岁仍能张口就来一段《铁臂阿童木》主题歌,到九十岁仍记得《森林大帝》里的小狮子LEO;

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拨有过小时候要到别人家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被爸妈打的经验的人;
  是最后一拨过六一节还必须找齐了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弹子、拍画片,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过黑白小人书的人;
  是最后一拨享受过最纯最动人的日本动画片,到八十岁仍能张口就来一段《铁臂阿童木》主题歌,到九十岁仍记得《森林大帝》里的小狮子LEO;
  是最后一拨有幸目睹过香港无线的诸多武侠剧的人,看《射雕》里的翁美玲让我们把早逝的她奉若神明,《绝代双骄》又让我们成了梁朝伟的终身影迷。
  是最后一拨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现在还算是年轻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中学毕业时都要含着眼泪唱小虎队的《骊歌》中的“南风又轻轻地吹送,相聚的光阴匆匆……”和《再见》中的“请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再见,就像白云离不开蓝天……”的人。

免费打赏
llmhjz
2006年04月29日 15:55:26
22楼
七十年代,
  究竟算是什么时代?
  七十年代,究竟算是个什么时代?毛主席去世,“文化大革命”结束,“四人帮”倒台,可那会儿我才出生,纵然都是天大的事儿,却没有切肤之痛贴心之喜。生于七十年代,长在八十年代,学在九十年代,奋斗在新世纪的新时代。看着醒目推荐的这个题目,想到过去的种种,不觉中已经莞尔。
  从上小学起,就被赋予了跨越新世纪重任的使命。我们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节奏地挥舞手里的塑料花,对着满礼堂的叔叔阿姨大声朗诵: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
  可我们身上没有上一代人所背负的沉重和深邃,童年和青春对于我们,完全是阳光雨露下的茁壮成长,充满没心没肺的放任。
  白色的的确良衬衫,蓝色背带裙,鲜红的红领巾在胸前如火炬跳跃闪烁。老师说:红领巾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我不解,这么多的红领巾,那得牺牲多少革命烈士啊?
  教育与时代往往同步。那时唱歌像喊口号:学习雷峰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还有百唱不衰的:我在马路边,拾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激情与困惑同行,我把五讲四美三热爱背得滚瓜烂熟,可始终也没搞清楚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四有新人”?
  那时的电视还不算普及,彩色的更是稀有品种,可黑白的快乐却是潜心入肺。《射雕英雄传》《霍元甲》一些电视剧的热播程度和冲击力只能让现在的电视剧望尘心叹。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只要一个人在班级里领个头,下面便是“啊……啊……啊……”一片呼应,荡气回肠,豪气冲云天。
  《排球女将》看完后,逢着中日排球比赛就紧张,生怕日本队真有人练成了“晴空霹雳”“流星赶月”……
  憨郭靖俏黄蓉,更是迷得我们痴痴癫癫,就连梅超风都有不少的FANS,说不到一块了,嘿嘿,吃我一记“九阴白骨爪”。那时班里还出现过好几本《九阴真经》,都是用演算本的纸撕下来长条,来回折叠成古书的样子。每每下课,总有男生在摇头晃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然后,操场上便开始热闹起来了,这个练“降龙十八掌”,那个拿根棍子当洪七公,恨不得能穿越时空来个真正的“华山论剑”。
  就算广告,也深入人心,广告词张嘴就来,什么家有鼻炎康,鼻炎不用慌!什么威力洗衣机,够威,够力,还有一个摩登青年带着耳麦忘情舞动:“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
  那时的摩登是穿裤脚有一尺多的喇叭裤,或者是那种把屁股包得紧紧的牛仔裤,我们看见心里有时真是羡慕得紧,可嘴上却要顺应形势般地来上一句:真像个流氓!那时流氓这个词可能是最恶毒的骂人的话了,言辞似乎能表明我们的立场,真是好天真的虚伪!
  走过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却对长大的概念依然懵懂。写信等信成了一种复杂的情绪,绞尽脑汁搞清楚了邮票正贴、倒贴、倾斜45度分别代表的含义,掌握了许多种信纸的叠法,花样很多,有的复杂到连看信人都拆不开。那是充满想像力的行为,决不是鼠标和键盘所能完成的。只可惜七十年代的人现在几乎也只发邮件不写信了,当年的信就和当年的人一样,渐渐失落在光阴的风尘里。
  “七巧板”里的鞠萍姐姐现在已经成了鞠萍阿姨,而生于七十年代的人,现在正是不太年轻也不太老的时候。那么,就在回忆以后,在忘记之前,面对我们曾经的疯狂,曾经的梦想,多一份淡然,少一份无奈。

回复
llmhjz
2006年04月29日 15:55:36
23楼
迷惘的一代
  我是七五年出生的,应该说还是“文化大革命”的时代,我们全家插队在农村,可惜那时我还太小在农村的记忆已经很少了,只是记得大家吃的食堂和对面的托儿所。
  后来到四五岁的时候我就跟着父母又调回城市里,没多久就上学了,以后就开始迷惘了。
  上学时我的成绩很好,但我是很另类的学生。自己也觉得读书有一套,上课只听十分钟(这十分钟是每节课的精华所在,新知识其实就讲这么多时间,剩下的都是练习而已),下面就开始做上节课老师的作业,这样以此类推,到放学我就没多少作业了。我觉得这办法不错,可老师没人会同意。中国的教育制度就是要培养奴才。让你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一遍,二遍,三遍……直到你麻木,直到你一看前半题就知道答案。六年制小学又是我碰到的,上了二年五年制,到第三年却成了六年制,结果有一个学期有很多东西都已经学过了。浪费时间!我一向认为小学五年都已经是很长了,不用说六年,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到了中学,那时很吃香的是中专,要成绩很好很好才能录取,而且是先填中专再填重点高中。结果等中专毕业发现时代变了,中专生不吃香了,最起码也要大专。看着成绩本来不如自己的一个个去读大学了,才知道原来这些年来成绩白好了。最痛苦的是一直以来的学校包分配到我们这代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很好的双向选择。可惜只有单位选我,没有我选单位。再看成绩不如我的一个个靠着好父母都找了好单位,没办法,我只能“入乡随俗”找关系,总算也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单位。
  到了社会,我又发现学校学的全是假的。老师要我们学张海迪,学赖宁等等,要以诚待人,却发现原来社会是如此的复杂,做人是最难。老师说知识就是财富,可社会上有钱的全没多少文化,有学历的全在给没文化人打工,也不知是谁对谁错。老师说钱不是万能的,可最实在的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老师叫我们要谦让,可你谦让了别人以为你好欺负。老师要我们努力工作,可我发现多做的人还不如少做的人,因为多做了多错,还不如不做。老师说要别人相信你,你首先要相信别人,可我太相信人了,结果别人背后踢了还不知道。
  唉,唉,唉!太多了,看不懂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不知道有谁能帮我解释这些问题,打开我心中的结,我在这先谢了。因为我们生活在发展的时代,而发展实在是太快了,以致书本来不及更换(最经典的是政治经济学上讲的是计划经济如何之好,可惜实际上已发展为市场经济了,结果老师没讲这课),老师的观念来不及更换,连我的思想也来不及更换,所以我们这代注定是迷惘的一代,只能靠自己慢慢的摸索人生真理了。

回复
llmhjz
2006年04月29日 15:55:53
24楼
 尴尬的一代
  生于70年代的人,永远是尴尬的一代。“不是我不明白,社会变化太快”。和60年代的人相比,我们没有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十几载的寒窗过后,满怀理想奔向社会,却发现没有创业的份,只有打工的命。和80、90年代的人相比,我们又似乎没有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看着现在的小孩身材越长越高,营养越来越过剩,可以接受各种各样的课外教育,连玩具都是日新月异,不得不感慨自己的童年生活留下太多遗憾。
  记得小学每年开学,老师总要出一篇作文,“我的理想”。我总是写道:我要当一名科学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述科学家成功的故事。父母教导我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天才来自99%的汗水和1%的灵感”,只有从小学好知识,长大才有出息。走上社会才知道,原来这个社会并不只需要科学家。至于那句“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更是骗人的谎言。在现代社会里,成功首先要有过人的天赋和成功的机遇,个人努力只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因素而已。70年代出生的我只能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老板是60年代的人,我总认为他成功的最大因素是赶上了90年代初创业的大好时期。
  还有当年为了考大学而拼搏,那段时间是个人目标最为明确的时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为了解一道几何题可以熬到深夜,什么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可以倒背如流。直到现在我还可以按化学元素周期表背到“镓锗砷硒溴”,可以将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40位。毕业后就发现,大学开始扩招,考大学越来越容易,文凭也越来越不值钱。以前钻得太深的基础理论知识,工作中根本用不上,而好多需要用到的知识能力却没有来得及培养。拿英语来说,连老外都佩服我的语法知识,但和他们一对话就张口结舌。而现在天天谈论的是素质教育,现在的学生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练口语。
  总是羡慕现在的中学生,可以公然在大街上手牵手。我们那个时候,男女生只能保持正常的友谊。对于早恋,学校明令禁止,家长也反对,视为洪水猛兽。长辈们总是苦口婆心的教导:以后的路还长,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早恋上。长大以后才发现,宝贵的时间不拿来早恋才是一种浪费。许多同龄人都和我一样,工作太忙,空闲时间太少,社交面比较窄,结婚只能无限期推后。
  应该说70年代的一代在中国社会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接受的计划经济时代脱离现实的教育,却又不得不面对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我们在学校接受的是抹杀个性的教育,培养的是要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的观念。当我们走上社会才发现,十多年培养的理想主义观念,已经与现实的社会格格不入。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尴尬,没有能够赶上像60年代的人那样的创业机遇,却又必须面对来自80、90年代的人的竞争,他们也许比70年代的人更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社会。


我们对改造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因为我们生于70年代,一个乱世的终结年代!!!
回复
llmhjz
2006年04月29日 15:58:52
25楼
1
回复
llmhjz
2006年04月29日 16:00:50
26楼
1
回复
llmhjz
2006年04月29日 16:01:10
27楼
1
回复
llmhjz
2006年04月29日 16:01:35
28楼
1
回复
llmhjz
2006年04月29日 16:01:52
29楼
1
回复
llmhjz
2006年04月29日 16:02:09
30楼
1
回复
llmhjz
2006年04月29日 16:02:22
31楼
1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