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墨尔本大学建筑学硕士经历
xs0411520123
2011年01月21日 21:51:46
来自于学生专栏
只看楼主

本人真实日记。之所以贴出来是希望赚点土木币,好下载资料,望版主成全。2010-07-24后天开学,今天看了下这学期的studios的简介及我的elective的作业要求。心情澎湃。我向来喜欢挑战折腾。上学期过得像锅沸腾的白开水,虽说也一直捣腾着,但是缺少颜色跟味道。捣腾到最后,都蒸发得无影无踪。貌似没有学过一样。于是,也就一直懒得去总结。可是,白开水也有值得回味的。所以。写吧。墨大建筑系强调Sustainable(可持续发展)。 很好,很喜欢,印象中澳大利亚建筑也就这点特色吧。(还有啥?土著人茅屋?先锋的数字化?去欧美吧。)交钱来学的就是这个。

本人真实日记。之所以贴出来是希望赚点土木币,好下载资料,望版主成全。
2010-07-24

后天开学,今天看了下这学期的studios的简介及我的elective的作业要求。心情澎湃。我向来喜欢挑战折腾。上学期过得像锅沸腾的白开水,虽说也一直捣腾着,但是缺少颜色跟味道。捣腾到最后,都蒸发得无影无踪。貌似没有学过一样。

于是,也就一直懒得去总结。

可是,白开水也有值得回味的。所以。写吧。

墨大建筑系强调Sustainable(可持续发展)。 很好,很喜欢,印象中澳大利亚建筑也就这点特色吧。(还有啥?土著人茅屋?先锋的数字化?去欧美吧。)交钱来学的就是这个。

半年一学期50个学分。别的专业4门课。但是设计课占25个学分,于是,建筑系一般是3门课。即一门设计课,一门必须课,一门选修课。

先说设计课,墨大是研究生统一选课,于是,就有研一研二4拨人一块选课。(分春秋季入学,所以两年4拨人)人数众多,目测近300,于是怀疑起毕业后找工作的竞争激烈来。学院2010年第一学期安排了24个studios,可以选。自由选。像高考填志愿一样选,最后随机录取,落榜者依次调入第2,第3~第8志愿。选之前会有个所有老师的介绍会,自我介绍,自我推销。

看了下,一般老教授之类的,会是一个人教一个studio,而一些年轻教师,或者外聘的建筑师呢,就会是2个人教一个studio. Studio的类型及其丰富,你说24个能不丰富吗。。从古建保护到数字化参数化设计什么的都有。大到机场小到公交站。奇特的我挑几个说了啊。。一个是盖佛庙的,只能手绘。一个是研究50年后墨尔本的菜市场的。一个是个颓废男灭了灯在那里念诗的。没听懂到底要干嘛。最后来了个白毛老头,听说是个大师,不认识。

幸运的是,我看见了我以前实习的WoodsBagot的一个老设计师,墨尔本分部的,也带一个关于城市设计的studio。于是他就是我的第一志愿啦。熟人嘛,肯定不会挂我的啦。第一学期,先求稳当。挂了要掏钱重修的,墨大学费贵。于是第二~第八志愿就胡乱填了一通了。

不幸的是,第一志愿没有录取。掉到第二志愿。也是城规方向的。老师一个亚裔,一个白人。都装得挺酷。我是说服装哈~ 这个studio里大部分都不是第一志愿(事后得知),于是,也就说明了这两个家伙不怎么样。他们上来就介绍自己是什么哪里的会员啦,得过什么奖啦,在哪里教过书啦。据金总(一位老板级同学)分析,这叫不自信。

哎呀,刚来,不懂这些。于是,也就没去申请换课了。

现在回头看。这课其实还行。就是太累。尤其那个叫William Orr的香港人啊(之前一直以为是新加坡的)。肚子里还是有货,也具有中国老师的细致与耐心。只是有点不好,就是那个港式英语啊,我是每个单词都听懂了,就是连一块,不知道他在讲什么。而且,给我开小灶的时候,也不跟我说中文,说粤语也好啊!(我见过他拿中文书写中国字)搞得我抓了一个学期的头皮。而且他还喜欢强迫式的问Why。。你做什么,他都一连串的为什么。。做设计哪里那么多为什么咯。。搞得怕挂科的我,最后做了个很正规的建筑出来。后来他问我,你第一次那个魔比斯环的概念挺好,为什么不坚持呢。。我瞪他一眼,你不自己问我为什么这个为什么那个吗,我回答不出来(准确的是用英语回答不出来,用中文我掰死你),所以就思考了另一个更加理性的建筑形式出来了。他说,没有啊,你可以不听我的啊,我对每个人都是一连串强迫的问题啊,只是为了让你们思考建筑的本源。。我操你NN。。你没看见我们studio的所有人的作业最后出来都很平庸吗,都是被你逼的。

由此得出一个教训:不要轻易屈从于老师的建议,学会坚持。还有,提高英语辩论能力。(有节课,persentation,跟他争论。最后败下阵来,原因就是英语卡壳了。)还有题外话,发现马来人英语挺好,而且如果是华人的话,还很拼命。。成绩自然不错。要命的是,有的还会粤语跟普通话,这就厉害啦!新加坡人也一样。混得开~

另一个白人老师Surge...刚开始都想杀了他。每次都迟到早退。上课也从不给任何建议,只是说 It dosen't work. 后来听师兄说,以前也这样。有次搞得我极其尴尬郁闷。可能是感觉杀机四伏,还是别的非正常因素,下半学期,变了个人。见我主动hello了。。还跟我聊中国旅游的往事。。而且,一上课就找我要方案看,而且每次都dose work. 最后报告完了看见郁闷的我还安慰,说,你肯定过,没事。其他人也是相同遭遇。这,是个谜。

第二个教训是:要跟老师多交流,尤其是设计老师,不单是上课,课后可以邮件交流。而且他们都有事务所,可以假期去找小工干的。哎,刚来,不懂这些。

这个Studio是个城市设计,有3个地块,每人做一块。3个人一组。所以Group work会很多。相互之间不认识,不了解,我又英语不好,所以很麻烦。我们组多一个人,4个人。就更麻烦了。后来每到沟通不畅想杀人的时候,我就默默地去趟厕所,洗个脸,回来挑最重的活干。其实主要问题是英语不好,吵架吵不过对方。老外一瞅我卡壳就来个Pardon. 气!还有就是之间设计水平有差距。这个不好协调。还好,总算挺过来了。Group的成绩也不错。后来小组成员之间也建立了战争般的友谊。

教训三:还是英语问题。还有就是要确定一个专业强的人当小组leader.再就是,不同人的文化背景问题了。 其实我之前还在外企干过一段时间,跟老外合作过。都落到这般郁闷。哎。

总的感觉是:这个studio啊就是累,第二个星期就开始熬夜了。最后每人交6张A0的图。别的studio都只有不到6张A1.设计的东西哪里是城市设计啊,到第二阶段连楼梯大样我都出了。而且因为分为了团队跟个人作业,一个学期总共13星期。到后来个人作业的时候,只有5个星期设计加画图了。很赶很累。基本是4月就开始每天凌晨3点睡了。现在生物钟调不过来了。倒是方便了看世界杯。

所以这个学期啊,我要好好选个studio,并且求神拜佛保佑不要再滑落到后面的志愿里面去了。做设计的时候,要跟老师好好的沟通,一个人瞎琢磨,没用。还有就是,出图啊,不要出那么细了。老外不看的。重在理念。效果图,模型这些,要多花些功夫。还有就是autocad+sketchup的组合啊,效率太低。现在正在自学archicad跟Reviet...



又三点了。明天再写吧。
免费打赏
jianzhuxiaojun
2012年01月21日 12:52:44
2楼
你好,我是国内一所211大学的建筑系本科生,现在我们的团队正在做一个专业探索的dv纪录片(这个活动在国内大学是一个创举),这个寒假我的女朋友正好要去墨尔本大学进行一些采访,但是我们对墨尔本大学了解只限于在网上的一些信息,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可以的话加一下我的qq493811789,谢谢,真心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