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PKPM里的弯矩调幅信息和学习的混凝土设计出现的不同的调幅方法的疑问,希望能得到各位的指点:1.PKPM里连续主次梁都在第一步按主梁输入,软件会根据梁的高跨比自动判定主次梁,但是软件会把主梁按输入的调幅系数进行支座负弯矩调幅,次梁却默认为是非调幅梁。这和我在书本上学习的内容完全相悖。如果主梁认为是调幅的话,就是认为主梁会出现塑性内力重分布,这样内力重分布时间过长,以支座开裂为代价,变形过大,对于主梁不是不行的吗?
看PKPM里的弯矩调幅信息和学习的混凝土设计出现的不同的调幅方法的疑问,希望能得到各位的指点:
1.PKPM里连续主次梁都在第一步按主梁输入,软件会根据梁的高跨比自动判定主次梁,但是软件会把主梁按输入的调幅系数进行支座负弯矩调幅,次梁却默认为是非调幅梁。这和我在书本上学习的内容完全相悖。
如果主梁认为是调幅的话,就是认为主梁会出现塑性内力重分布,这样内力重分布时间过长,以支座开裂为代价,变形过大,对于主梁不是不行的吗?
次梁不进行调幅,支座负筋配的过大,不经济,而且不符合混凝土变形的实际情况,是否需要在特殊构件定义里,定义其为调幅梁并进行弯矩调幅呢?我们这的老工程师不赞成将其调幅。
2.还有就是柱对主梁的约束作用相对主梁对次梁、次梁对板的约束较小,所以主梁边跨外支座的连接方式都是考虑成铰接,这PKPM里边跨支座的负筋是如何配的?
2楼
参数如图1,由于当地的钢筋直径大于10时,就采用二级钢筋,所以参数中直接选取二级钢筋。可计算 ...
回复
3楼
《高规》5.23.3条指出,在竖向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
为什么要进行支座负弯矩调幅呢?
弯矩调幅来源于受力全过程和截面的塑性特性。要理解弯矩调幅首先要知道塑性铰的概念,塑性铰主要来源于钢筋屈服以及混凝土塑性变形所产生的塑性,它的力学特征是在截面所承受的弯矩不变的情况下有一定的转动能力,(类似于铰,区别在于铰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可以承受弯矩)。塑性铰的的出现导致了连续梁的内力重分布,负弯矩的弯矩保持不变,而跨中弯矩增大,最终跨中也达到极限承载力而破坏!
所以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受力过程是:第一阶段:首先荷载较小,跨中支座弯矩线形增加,支座弯矩大于跨中弯矩(支座弯矩始终是大于跨中弯矩的)。随着荷载增大,支座达到承载能力极限,形成塑性铰。进入第二阶段:此时支座弯矩不变(事实上还有小许增加),跨中弯矩继续增加,最后跨中也出现塑性铰,结构成为机动体系,结构破坏。
在工程设计中,每次按两阶段来设计不仅繁琐,而且增加难度;因此引入了弯矩调幅这个方法,弯矩调幅,通过调低支座弯矩,来实现内力重分布的目的,但是调幅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调低弯矩,而是调整跨中和支座的负弯矩!因此可以不变支座配筋通过增加跨中配筋来提高构件的极限承载力,也可以通过减少支座配筋(同时可能要增加跨中配筋)来保持按弹性计算所需的承载力。
总结:弯矩调幅法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是与弹性设计相对的。其目的是增加构件的承载能力,充分发挥材料(混凝土)的能力。所以用了弯矩调幅法,不一定要减少支座配筋。这里的关键是塑性铰和内力重分布。这跟抗震里的“强柱弱梁”没有本质的联系,千万不要再说强柱弱梁,事实上对负弯矩调幅后是有利于抗震的。对于弯矩调幅法也不是到处能用的,对于承受动力荷载,使用上要求不出现裂缝的以及处于腐蚀性环境的都不能用该方法。
支座负弯矩调幅的优点:
1、求得结构的经济。充分挖掘混凝土结构的潜力和利用其优点。增加支座的配筋不如增加跨中的配筋来的经济,因为跨中还可以利用T形截面的优势,而支座不能。
2、增加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可靠度。
3、使得内力均匀。框架结构的边框架柱子顶层,这里如果不调幅的话,柱子的配筋是比较大的。
回复
4楼
调幅是框架梁,没有主次梁之分.
回复
5楼
我对弯矩调幅的第一条有点有点疑问:
我认为弯矩调幅确实是人为减少了支座处负弯矩的数值,但是跨中弯矩设计值是按照最不利荷载的内力包络图来进行设计的,所以只要调幅产生的跨中弯矩在包络图内,是不会增加跨中配筋的。
回复
6楼
弯矩调幅在郁彦注的高层结构概念设计中有解释
回复
7楼
以前对弯矩调辐理解不深,现在学习了一下楼主的,对此有较大帮助,关于郁先生书,哪位有,请传一下
回复
8楼
没见过次梁调幅的,因为次梁不需要耗能。
回复
9楼
弯矩调幅法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是与弹性设计相对的,可能有利于抗震,但主要目的不是为抗震考虑的,通过合理调幅可以协调跨中和梁端的配筋,使其趋于合理
回复
10楼
只有超静定结构才可调幅,一般都是对框架梁进行调幅,: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回复
11楼
学习,学习,好帖子!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