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基础的计算结果JCdata.out怎么看
jjtutu
jjtutu Lv.3
2010年03月21日 11:04:38
只看楼主

我先在在计算结果中只能知道基础底面的尺寸和底面的配筋。上部几阶的尺寸和配筋怎么看?请问0-0 1-1 2-2剖面是指的哪个截面呢?PKPM中显示的图片太小,看不清楚。 工程名:1 ****** 基础计算柱底力与基础设计 ****** 日期: 3/21/2010 时间:10:14:31 柱底力单位:轴力 N、剪力 V: kN; 弯矩 M: kN.m 作用力方向(对基础): 轴力 N 压为正(↓);

我先在在计算结果中只能知道基础底面的尺寸和底面的配筋。上部几阶的尺寸和配筋怎么看?请问0-0 1-1 2-2剖面是指的哪个截面呢?PKPM中显示的图片太小,看不清楚。


工程名:1

****** 基础计算柱底力与基础设计 ******
日期: 3/21/2010
时间:10:14:31


柱底力单位:轴力 N、剪力 V: kN; 弯矩 M: kN.m
作用力方向(对基础): 轴力 N 压为正(↓);
弯矩 M 顺时针为正(-↓);
剪力 V 顺时针为正(→)。

基础总结点数: 2

--------------------------------------------------------------------------------

----- 基础计算数据 -----

基 础 附加 墙与柱 杯口 基础 基础 地 基 基础 天然地面 混 凝 土 宽度修 深度修
节点号 墙重 中心距 宽度 埋深 高度 承载力 类型 到基底距 强度等级 正系数 正系数
8 30.00 -0.40 0.30 1.80 1.80 110.00 2 1.80 20 0.00 1.00
9 30.00 -0.40 0.30 1.80 1.80 110.00 2 1.80 20 0.00 1.00

--------------------------------------------------------------------------------

1、 与基础节点号 * 8 * 相连柱的柱底力

钢柱 1 ( 截面类型号= 27, 布置角度= 0 )
变截面 H 形截面 H: B1= 200, B2= 200, H1= 300, H2= 500 T1= 6 T2= 8 T3= 8

☆ 柱底力标准组合

组合号 M N V 组合号 M N V
1 0.00 -16.96 13.91 2 0.00 -2.44 -8.20
3 0.00 25.21 -9.29 4 0.00 50.14 -19.64
5 0.00 50.14 -19.64 6 0.00 25.21 -9.29
7 0.00 -0.09 4.63 8 0.00 8.62 -8.64
9 0.00 24.84 -5.72 10 0.00 33.55 -18.99
11 0.00 24.84 -5.72 12 0.00 33.55 -18.99
13 0.00 -0.09 4.63 14 0.00 8.62 -8.64
15 0.00 -16.96 13.91 16 0.00 -2.44 -8.20
17 0.00 0.49 6.66 18 0.00 15.01 -15.44
19 0.00 0.49 6.66 20 0.00 15.01 -15.44
21 0.00 -16.96 13.91 22 0.00 -2.44 -8.20
23 0.00 23.06 -6.38 24 0.00 39.83 -17.38
25 0.00 39.83 -17.38 26 0.00 23.06 -6.38

Mmax 对应组合号: 26 Mmax= 0.00 N = 23.06 V = -6.38
Mmin 对应组合号: 26 Mmin= 0.00 N = 23.06 V = -6.38
Nmax 对应组合号: 5 M = 0.00 Nmax= 50.14 V = -19.64
Nmin 对应组合号: 21 M = 0.00 Nmin= -16.96 V = 13.91
Vmax 对应组合号: 21 M = 0.00 N = -16.96 Vmax= 13.91
Vmin 对应组合号: 5 M = 0.00 N = 50.14 Vmin= -19.64


☆ 柱底力基本组合

组合号 M N V 组合号 M N V
1 0.00 -28.78 21.33 2 0.00 -33.82 23.19
3 0.00 -8.46 -9.62 4 0.00 -13.50 -7.76
5 0.00 30.26 -11.15 6 0.00 25.21 -9.29
7 0.00 34.04 -12.55 8 0.00 65.15 -25.64
9 0.00 60.11 -23.78 10 0.00 58.46 -22.69
11 0.00 65.15 -25.64 12 0.00 60.11 -23.78
13 0.00 58.46 -22.69 14 0.00 30.26 -11.15
15 0.00 25.21 -9.29 16 0.00 34.04 -12.55
17 0.00 -5.17 8.34 18 0.00 -10.21 10.19
19 0.00 7.03 -10.23 20 0.00 1.99 -8.38
21 0.00 29.73 -6.15 22 0.00 24.69 -4.29
23 0.00 41.92 -24.72 24 0.00 36.88 -22.86
25 0.00 29.73 -6.15 26 0.00 24.69 -4.29
27 0.00 41.92 -24.72 28 0.00 36.88 -22.86
29 0.00 -5.17 8.34 30 0.00 -10.21 10.19
31 0.00 7.03 -10.23 32 0.00 1.99 -8.38
33 0.00 -28.78 21.33 34 0.00 -33.82 23.19
35 0.00 -8.46 -9.62 36 0.00 -13.50 -7.76
37 0.00 -4.35 11.19 38 0.00 -9.40 13.05
39 0.00 15.97 -19.76 40 0.00 10.93 -17.90
41 0.00 -4.35 11.19 42 0.00 -9.40 13.05
43 0.00 15.97 -19.76 44 0.00 10.93 -17.90
45 0.00 -28.78 21.33 46 0.00 -33.82 23.19
47 0.00 -8.46 -9.62 48 0.00 -13.50 -7.76
49 0.00 27.46 -7.37 50 0.00 22.41 -5.51
51 0.00 48.01 -21.14 52 0.00 40.47 -18.25
53 0.00 48.01 -21.14 54 0.00 40.47 -18.25
55 0.00 27.46 -7.37 56 0.00 22.41 -5.51

Mmax 对应组合号: 56 Mmax= 0.00 N = 22.41 V = -5.51
Mmin 对应组合号: 56 Mmin= 0.00 N = 22.41 V = -5.51
Nmax 对应组合号: 11 M = 0.00 Nmax= 65.15 V = -25.64
Nmin 对应组合号: 46 M = 0.00 Nmin= -33.82 V = 23.19
Vmax 对应组合号: 46 M = 0.00 N = -33.82 Vmax= 23.19
Vmin 对应组合号: 11 M = 0.00 N = 65.15 Vmin= -25.64




---- 柱下基础设计 ----

附加 墙与柱 杯口 基础计 基础 地 基 基础 宽度修 深度修
墙重 中心距 宽度 算埋深 高度 承载力 类型 正系数 正系数
30.00 -0.40 0.30 1.80 1.80 110.00 2 0.00 1.00


选用基础长宽比:1.00

地基承载力计算采用柱底力标准组合
计算最大基础底面积对应标准组合号: 10, M= 0.00, N= 33.55, V= -18.99
基底作用力标准组合值(含覆土及基础自重): Mk= -46.17, Nk= 165.15
基底标准组合作用力偏心值 e= -0.28
基础底面尺寸: 宽 A= 1.68; 长 B= 1.68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133.40
对应标准组合作用在基底边缘产生的应力: 最大值 Pmax= 116.94; 最小值 Pmin= 0.09

基础计算采用柱底力基本组合
基础计算最大配筋对应基本组合号: 8
基底作用力: 弯矩 M= -60.55, 轴力 N= 101.15, 偏心值 e= -0.60
基底附加应力(扣除覆土及基础自重): 最大值 Tmax= 112.46, 最小值 Tmin= -40.78

--- 基础各截面计算结果 ---
截面号 冲剪所 构造所 至 Tmax 基底 截面 X 向 X 向 Y 向 Y 向
需高度 需高度 边缘距 应力 高度 弯矩 配筋 弯矩 配筋
(0-0) 0.14 0.60 0.39 76.88 0.60 10.74 101. 4.93 48.
(1-1) 0.14 0.30 0.20 94.67 0.30 3.11 63. 1.34 30.
(2-2) 0.28 1.80 0.69 49.52 1.80 27.07 81. 11.97 36.

(说明:计算配筋所采用高度为构造所需高度与冲剪所需高度的较大值, 单位:mm2)
基础边缘构造高度 (m): 0.300
(0-0)剖面计算配筋率:X向: 0.015%, Y向: 0.007%
(0-0)剖面按0.15%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1042., Y向: 1084.
(0-0)剖面按0.2% 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1389., Y向: 1445.


选用基础长宽比:1.20

地基承载力计算采用柱底力标准组合
计算最大基础底面积对应标准组合号: 10, M= 0.00, N= 33.55, V= -18.99
基底作用力标准组合值(含覆土及基础自重): Mk= -46.17, Nk= 158.17
基底标准组合作用力偏心值 e= -0.29
基础底面尺寸: 宽 A= 1.48; 长 B= 1.78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133.40
对应标准组合作用在基底边缘产生的应力: 最大值 Pmax= 119.52; 最小值 Pmin= 0.83

基础计算采用柱底力基本组合
基础计算最大配筋对应基本组合号: 8
基底作用力: 弯矩 M= -60.55, 轴力 N= 101.15, 偏心值 e= -0.60
基底附加应力(扣除覆土及基础自重): 最大值 Tmax= 116.31, 最小值 Tmin= -39.34

--- 基础各截面计算结果 ---
截面号 冲剪所 构造所 至 Tmax 基底 截面 X 向 X 向 Y 向 Y 向
需高度 需高度 边缘距 应力 高度 弯矩 配筋 弯矩 配筋
(0-0) 0.14 0.60 0.44 77.92 0.60 12.58 119. 3.30 32.
(1-1) 0.14 0.30 0.22 97.11 0.30 3.61 73. 0.91 20.
(2-2) 0.28 1.80 0.74 51.63 1.80 28.43 85. 10.12 31.

(说明:计算配筋所采用高度为构造所需高度与冲剪所需高度的较大值, 单位:mm2)
基础边缘构造高度 (m): 0.300
(0-0)剖面计算配筋率:X向: 0.019%, Y向: 0.004%
(0-0)剖面按0.15%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958., Y向: 1124.
(0-0)剖面按0.2% 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1277., Y向: 1499.


选用基础长宽比:1.40

地基承载力计算采用柱底力标准组合
计算最大基础底面积对应标准组合号: 10, M= 0.00, N= 33.55, V= -18.99
基底作用力标准组合值(含覆土及基础自重): Mk= -46.17, Nk= 151.36
基底标准组合作用力偏心值 e= -0.31
基础底面尺寸: 宽 A= 1.32; 长 B= 1.85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133.40
对应标准组合作用在基底边缘产生的应力: 最大值 Pmax= 123.51; 最小值 Pmin= 0.59

基础计算采用柱底力基本组合
基础计算最大配筋对应基本组合号: 8
基底作用力: 弯矩 M= -60.55, 轴力 N= 101.15, 偏心值 e= -0.60
基底附加应力(扣除覆土及基础自重): 最大值 Tmax= 122.06, 最小值 Tmin= -39.13

--- 基础各截面计算结果 ---
截面号 冲剪所 构造所 至 Tmax 基底 截面 X 向 X 向 Y 向 Y 向
需高度 需高度 边缘距 应力 高度 弯矩 配筋 弯矩 配筋
(0-0) 0.14 0.60 0.47 80.72 0.60 14.08 133. 2.15 21.
(1-1) 0.14 0.30 0.24 101.39 0.30 4.00 81. 0.59 13.
(2-2) 0.28 1.80 0.77 54.55 1.80 29.49 89. 8.66 26.

(说明:计算配筋所采用高度为构造所需高度与冲剪所需高度的较大值, 单位:mm2)
基础边缘构造高度 (m): 0.300
(0-0)剖面计算配筋率:X向: 0.022%, Y向: 0.003%
(0-0)剖面按0.15%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890., Y向: 1154.
(0-0)剖面按0.2% 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1187., Y向: 1539.


选用基础长宽比:1.60

地基承载力计算采用柱底力标准组合
计算最大基础底面积对应标准组合号: 10, M= 0.00, N= 33.55, V= -18.99
基底作用力标准组合值(含覆土及基础自重): Mk= -46.17, Nk= 146.49
基底标准组合作用力偏心值 e= -0.32
基础底面尺寸: 宽 A= 1.20; 长 B= 1.92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133.40
对应标准组合作用在基底边缘产生的应力: 最大值 Pmax= 126.21; 最小值 Pmin= 0.95

基础计算采用柱底力基本组合
基础计算最大配筋对应基本组合号: 8
基底作用力: 弯矩 M= -60.55, 轴力 N= 101.15, 偏心值 e= -0.60
基底附加应力(扣除覆土及基础自重): 最大值 Tmax= 126.03, 最小值 Tmin= -38.23

--- 基础各截面计算结果 ---
截面号 冲剪所 构造所 至 Tmax 基底 截面 X 向 X 向 Y 向 Y 向
需高度 需高度 边缘距 应力 高度 弯矩 配筋 弯矩 配筋
(0-0) 0.14 0.60 0.51 82.40 0.60 15.59 147. 1.39 14.
(1-1) 0.14 0.30 0.26 104.21 0.30 4.38 89. 0.38 8.
(2-2) 0.28 1.80 0.81 56.73 1.80 30.53 92. 7.57 23.

(说明:计算配筋所采用高度为构造所需高度与冲剪所需高度的较大值, 单位:mm2)
基础边缘构造高度 (m): 0.300
(0-0)剖面计算配筋率:X向: 0.026%, Y向: 0.002%
(0-0)剖面按0.15%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840., Y向: 1184.
(0-0)剖面按0.2% 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1120., Y向: 1579.

--------------------------------------------------------------------------------

2、 与基础节点号 * 9 * 相连柱的柱底力

钢柱 2 ( 截面类型号= 27, 布置角度= 0 )
变截面 H 形截面 H: B1= 200, B2= 200, H1= 300, H2= 500 T1= 6 T2= 8 T3= 8

☆ 柱底力标准组合

组合号 M N V 组合号 M N V
1 0.00 -2.44 8.20 2 0.00 -16.96 -13.91
3 0.00 50.14 19.64 4 0.00 25.21 9.29
5 0.00 50.14 19.64 6 0.00 25.21 9.29
7 0.00 33.55 18.99 8 0.00 24.84 5.72
9 0.00 8.62 8.64 10 0.00 -0.09 -4.63
11 0.00 33.55 18.99 12 0.00 24.84 5.72
13 0.00 8.62 8.64 14 0.00 -0.09 -4.63
15 0.00 15.01 15.44 16 0.00 0.49 -6.66
17 0.00 -2.44 8.20 18 0.00 -16.96 -13.91
19 0.00 15.01 15.44 20 0.00 0.49 -6.66
21 0.00 -2.44 8.20 22 0.00 -16.96 -13.91
23 0.00 39.83 17.38 24 0.00 23.06 6.38
25 0.00 39.83 17.38 26 0.00 23.06 6.38

Mmax 对应组合号: 26 Mmax= 0.00 N = 23.06 V = 6.38
Mmin 对应组合号: 26 Mmin= 0.00 N = 23.06 V = 6.38
Nmax 对应组合号: 5 M = 0.00 Nmax= 50.14 V = 19.64
Nmin 对应组合号: 22 M = 0.00 Nmin= -16.96 V = -13.91
Vmax 对应组合号: 5 M = 0.00 N = 50.14 Vmax= 19.64
Vmin 对应组合号: 22 M = 0.00 N = -16.96 Vmin= -13.91


☆ 柱底力基本组合

组合号 M N V 组合号 M N V
1 0.00 -8.46 9.62 2 0.00 -13.50 7.76
3 0.00 -28.78 -21.33 4 0.00 -33.82 -23.19
5 0.00 65.15 25.64 6 0.00 60.11 23.78
7 0.00 58.46 22.69 8 0.00 30.26 11.15
9 0.00 25.21 9.29 10 0.00 34.04 12.55
11 0.00 65.15 25.64 12 0.00 60.11 23.78
13 0.00 58.46 22.69 14 0.00 30.26 11.15
15 0.00 25.21 9.29 16 0.00 34.04 12.55
17 0.00 41.92 24.72 18 0.00 36.88 22.86
19 0.00 29.73 6.15 20 0.00 24.68 4.29
21 0.00 7.03 10.23 22 0.00 1.99 8.38
23 0.00 -5.17 -8.34 24 0.00 -10.21 -10.19
25 0.00 41.92 24.72 26 0.00 36.88 22.86
27 0.00 29.73 6.15 28 0.00 24.68 4.29
29 0.00 7.03 10.23 30 0.00 1.99 8.38
31 0.00 -5.17 -8.34 32 0.00 -10.21 -10.19
33 0.00 15.97 19.76 34 0.00 10.93 17.90
35 0.00 -4.35 -11.19 36 0.00 -9.40 -13.05
37 0.00 -8.46 9.62 38 0.00 -13.50 7.76
39 0.00 -28.78 -21.33 40 0.00 -33.82 -23.19
41 0.00 15.97 19.76 42 0.00 10.93 17.90
43 0.00 -4.35 -11.19 44 0.00 -9.40 -13.05
45 0.00 -8.46 9.62 46 0.00 -13.50 7.76
47 0.00 -28.78 -21.33 48 0.00 -33.82 -23.19
49 0.00 48.01 21.14 50 0.00 40.47 18.25
51 0.00 27.46 7.37 52 0.00 22.41 5.51
53 0.00 48.01 21.14 54 0.00 40.47 18.25
55 0.00 27.46 7.37 56 0.00 22.41 5.51

Mmax 对应组合号: 56 Mmax= 0.00 N = 22.41 V = 5.51
Mmin 对应组合号: 56 Mmin= 0.00 N = 22.41 V = 5.51
Nmax 对应组合号: 11 M = 0.00 Nmax= 65.15 V = 25.64
Nmin 对应组合号: 48 M = 0.00 Nmin= -33.82 V = -23.19
Vmax 对应组合号: 11 M = 0.00 N = 65.15 Vmax= 25.64
Vmin 对应组合号: 48 M = 0.00 N = -33.82 Vmin= -23.19




---- 柱下基础设计 ----

附加 墙与柱 杯口 基础计 基础 地 基 基础 宽度修 深度修
墙重 中心距 宽度 算埋深 高度 承载力 类型 正系数 正系数
30.00 -0.40 0.30 1.80 1.80 110.00 2 0.00 1.00


选用基础长宽比:1.00

地基承载力计算采用柱底力标准组合
计算最大基础底面积对应标准组合号: 2, M= 0.00, N= -16.96, V= -13.91
基底作用力标准组合值(含覆土及基础自重): Mk= -37.03, Nk= 127.11
基底标准组合作用力偏心值 e= -0.29
基础底面尺寸: 宽 A= 1.78; 长 B= 1.78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133.40
对应标准组合作用在基底边缘产生的应力: 最大值 Pmax= 79.51; 最小值 Pmin= 0.72

基础计算采用柱底力基本组合
基础计算最大配筋对应基本组合号: 5
基底作用力: 弯矩 M= 31.75, 轴力 N= 101.15, 偏心值 e= 0.31
基底附加应力(扣除覆土及基础自重): 最大值 Tmax= 65.70, 最小值 Tmin= -1.85

--- 基础各截面计算结果 ---
截面号 冲剪所 构造所 至 Tmax 基底 截面 X 向 X 向 Y 向 Y 向
需高度 需高度 边缘距 应力 高度 弯矩 配筋 弯矩 配筋
(0-0) 0.14 0.60 0.44 49.00 0.60 8.55 81. 5.70 56.
(1-1) 0.14 0.30 0.22 57.35 0.30 2.47 50. 1.56 35.
(2-2) 0.23 1.80 0.74 37.62 1.80 20.01 60. 12.82 39.

(说明:计算配筋所采用高度为构造所需高度与冲剪所需高度的较大值, 单位:mm2)
基础边缘构造高度 (m): 0.300
(0-0)剖面计算配筋率:X向: 0.011%, Y向: 0.007%
(0-0)剖面按0.15%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1084., Y向: 1126.
(0-0)剖面按0.2% 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1445., Y向: 1501.


选用基础长宽比:1.20

地基承载力计算采用柱底力标准组合
计算最大基础底面积对应标准组合号: 2, M= 0.00, N= -16.96, V= -13.91
基底作用力标准组合值(含覆土及基础自重): Mk= -37.03, Nk= 118.18
基底标准组合作用力偏心值 e= -0.31
基础底面尺寸: 宽 A= 1.56; 长 B= 1.87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133.40
对应标准组合作用在基底边缘产生的应力: 最大值 Pmax= 81.11; 最小值 Pmin= -0.18

基础计算采用柱底力基本组合
基础计算最大配筋对应基本组合号: 5
基底作用力: 弯矩 M= 31.75, 轴力 N= 101.15, 偏心值 e= 0.31
基底附加应力(扣除覆土及基础自重): 最大值 Tmax= 69.48, 最小值 Tmin= -0.21

--- 基础各截面计算结果 ---
截面号 冲剪所 构造所 至 Tmax 基底 截面 X 向 X 向 Y 向 Y 向
需高度 需高度 边缘距 应力 高度 弯矩 配筋 弯矩 配筋
(0-0) 0.14 0.60 0.49 51.39 0.60 9.88 93. 3.87 38.
(1-1) 0.14 0.30 0.24 60.44 0.30 2.82 57. 1.07 24.
(2-2) 0.23 1.80 0.79 40.22 1.80 21.10 63. 10.79 33.

(说明:计算配筋所采用高度为构造所需高度与冲剪所需高度的较大值, 单位:mm2)
基础边缘构造高度 (m): 0.300
(0-0)剖面计算配筋率:X向: 0.014%, Y向: 0.005%
(0-0)剖面按0.15%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991., Y向: 1164.
(0-0)剖面按0.2% 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1322., Y向: 1552.


选用基础长宽比:1.40

地基承载力计算采用柱底力标准组合
计算最大基础底面积对应标准组合号: 2, M= 0.00, N= -16.96, V= -13.91
基底作用力标准组合值(含覆土及基础自重): Mk= -37.03, Nk= 111.83
基底标准组合作用力偏心值 e= -0.33
基础底面尺寸: 宽 A= 1.40; 长 B= 1.96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133.40
对应标准组合作用在基底边缘产生的应力: 最大值 Pmax= 82.07; 最小值 Pmin= -0.56

基础计算采用柱底力基本组合
基础计算最大配筋对应基本组合号: 5
基底作用力: 弯矩 M= 31.75, 轴力 N= 101.15, 偏心值 e= 0.31
基底附加应力(扣除覆土及基础自重): 最大值 Tmax= 72.28, 最小值 Tmin= 1.44

--- 基础各截面计算结果 ---
截面号 冲剪所 构造所 至 Tmax 基底 截面 X 向 X 向 Y 向 Y 向
需高度 需高度 边缘距 应力 高度 弯矩 配筋 弯矩 配筋
(0-0) 0.14 0.60 0.53 53.13 0.60 11.20 106. 2.67 26.
(1-1) 0.14 0.30 0.27 62.70 0.30 3.16 64. 0.74 16.
(2-2) 0.23 1.80 0.83 42.28 1.80 22.14 67. 9.33 28.

(说明:计算配筋所采用高度为构造所需高度与冲剪所需高度的较大值, 单位:mm2)
基础边缘构造高度 (m): 0.300
(0-0)剖面计算配筋率:X向: 0.017%, Y向: 0.003%
(0-0)剖面按0.15%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924., Y向: 1201.
(0-0)剖面按0.2% 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1232., Y向: 1602.


选用基础长宽比:1.60

地基承载力计算采用柱底力标准组合
计算最大基础底面积对应标准组合号: 2, M= 0.00, N= -16.96, V= -13.91
基底作用力标准组合值(含覆土及基础自重): Mk= -37.03, Nk= 107.42
基底标准组合作用力偏心值 e= -0.34
基础底面尺寸: 宽 A= 1.28; 长 B= 2.05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133.40
对应标准组合作用在基底边缘产生的应力: 最大值 Pmax= 82.36; 最小值 Pmin= -0.41

基础计算采用柱底力基本组合
基础计算最大配筋对应基本组合号: 5
基底作用力: 弯矩 M= 31.75, 轴力 N= 101.15, 偏心值 e= 0.31
基底附加应力(扣除覆土及基础自重): 最大值 Tmax= 74.07, 最小值 Tmin= 3.10

--- 基础各截面计算结果 ---
截面号 冲剪所 构造所 至 Tmax 基底 截面 X 向 X 向 Y 向 Y 向
需高度 需高度 边缘距 应力 高度 弯矩 配筋 弯矩 配筋
(0-0) 0.14 0.60 0.57 54.18 0.60 12.53 118. 1.85 18.
(1-1) 0.14 0.30 0.29 64.12 0.30 3.50 71. 0.52 11.
(2-2) 0.23 1.80 0.87 43.78 1.80 23.17 70. 8.24 25.

(说明:计算配筋所采用高度为构造所需高度与冲剪所需高度的较大值, 单位:mm2)
基础边缘构造高度 (m): 0.300
(0-0)剖面计算配筋率:X向: 0.020%, Y向: 0.002%
(0-0)剖面按0.15%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874., Y向: 1238.
(0-0)剖面按0.2% 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1165., Y向: 1651.
lili3344521
2011年05月04日 18:17:25
22楼
我一般采用1.4的参数,用构造配筋面积除以钢筋的截面积,不对的请大家指导~~
回复
chf2011chf
2011年10月18日 17:23:20
23楼
我最想知道的是软件为什么选择的内力组合 并不是MAX\MIN这6组组合,反而从中选了一组不知所谓的进行计算,谁能给我这个菜鸟解释下,谢谢。

tiandishun:同问 我也想知道 希望有大神给解答

回复
ypplayboy
2012年01月12日 13:47:52
24楼
钢筋标号在哪调啊 求高手啊
回复
97117874
2012年04月07日 19:44:05
25楼
回复
sgsy2005_007
2012年04月08日 16:17:22
26楼
免费传播知识 功德无量 阿弥陀佛 善哉善哉
免费传播知识 功德无量 阿弥陀佛 善哉善哉
回复
绿踪迷影
2012年04月19日 08:35:34
27楼
8楼太感谢了,找了好久都不知道怎么看这个截面编号,顺便能把用户手册给下吗?
回复
结构农民
2012年06月24日 16:27:45
28楼
很是疑惑这个问题
回复
olbg
2012年09月10日 10:38:25
29楼
工程名:1.SJ

****** 基础计算柱底力与基础设计 ******
日期: 9/10/2012
时间:10:03:59


基础反力单位:轴力 N、剪力 V: kN; 弯矩 M: kN.m
作用力方向(对基础): 轴力 N 压为正(↓);
弯矩 M 顺时针为正(-↓);
剪力 V 顺时针为正(→)。

基础总结点数: 2

--------------------------------------------------------------------------------

----- 基础计算数据 -----

基 础 附加 墙与柱 杯口 基础 基础 地 基 基础 天然地面 混 凝 土 宽度修 深度修 允许零应 基础边
节点号 墙重 中心距 宽度 埋深 高度 承载力 类型 到基底距 强度等级 正系数 正系数 力区比例 缘高度
10 0.00 0.00 0.10 2.00 1.80 100.00 2 1.50 20 0.00 1.00 0.00 0
11 0.00 0.00 0.10 2.00 1.80 100.00 2 1.50 20 0.00 1.00 0.00 0

--------------------------------------------------------------------------------

1、 基础节点号 * 10 * 基础反力

基础相连柱号: 1 3
(注:基础反力为汇交基础杆件的合力)

☆ 标准组合

组合号 M N V 组合号 M N V
1 0.00 26.56 9.51 2 0.00 62.85 -0.11
3 0.00 62.85 -0.11 4 0.00 63.75 -0.12
5 0.00 63.75 -0.12 6 0.00 62.85 -0.11
7 0.00 41.08 5.66 8 0.00 62.85 -0.11
9 0.00 41.98 5.66 10 0.00 63.75 -0.12
11 0.00 41.98 5.66 12 0.00 63.75 -0.12
13 0.00 41.08 5.66 14 0.00 62.85 -0.11
15 0.00 26.56 9.51 16 0.00 62.85 -0.11
17 0.00 27.19 9.51 18 0.00 63.48 -0.12
19 0.00 27.19 9.51 20 0.00 63.48 -0.12
21 0.00 26.56 9.51 22 0.00 62.85 -0.11
23 0.00 24.21 10.30 24 0.00 101.94 -0.09
25 0.00 101.94 -0.09 26 0.00 24.21 10.30

Mmax 对应组合号: 26 Mmax= 0.00 N = 24.21 V = 10.30
Mmin 对应组合号: 25 Mmin= 0.00 N = 101.94 V = -0.09
Nmax 对应组合号: 25 M = 0.00 Nmax= 101.94 V = -0.09

Nmin 对应组合号: 26 M = 0.00 Nmin= 24.21 V = 10.30
Vmax 对应组合号: 26 M = 0.00 N = 24.21 Vmax= 10.30
Vmin 对应组合号: 12 M = 0.00 N = 63.75 Vmin= -0.12


☆ 基本组合

组合号 M N V 组合号 M N V
1 0.00 24.62 13.33 2 0.00 12.05 13.36
3 0.00 75.42 -0.14 4 0.00 62.85 -0.11
5 0.00 75.42 -0.14 6 0.00 62.85 -0.11
7 0.00 84.85 -0.15 8 0.00 76.68 -0.14
9 0.00 64.11 -0.12 10 0.00 85.73 -0.16
11 0.00 76.68 -0.14 12 0.00 64.11 -0.12
13 0.00 85.73 -0.16 14 0.00 75.42 -0.14
15 0.00 62.85 -0.11 16 0.00 84.85 -0.15
17 0.00 44.94 7.94 18 0.00 32.37 7.97
19 0.00 75.42 -0.14 20 0.00 62.85 -0.11
21 0.00 46.20 7.94 22 0.00 33.63 7.97
23 0.00 76.68 -0.14 24 0.00 64.11 -0.12
25 0.00 46.20 7.94 26 0.00 33.63 7.97
27 0.00 76.68 -0.14 28 0.00 64.11 -0.12
29 0.00 44.94 7.94 30 0.00 32.37 7.97
31 0.00 75.42 -0.14 32 0.00 62.85 -0.11
33 0.00 24.62 13.33 34 0.00 12.05 13.36
35 0.00 75.42 -0.14 36 0.00 62.85 -0.11
37 0.00 25.50 13.33 38 0.00 12.93 13.35
39 0.00 76.30 -0.14 40 0.00 63.73 -0.12
41 0.00 25.50 13.33 42 0.00 12.93 13.35
43 0.00 76.30 -0.14 44 0.00 63.73 -0.12
45 0.00 24.62 13.33 46 0.00 12.05 13.36
47 0.00 75.42 -0.14 48 0.00 62.85 -0.11
49 0.00 25.19 13.41 50 0.00 12.62 13.43
51 0.00 126.19 -0.11 52 0.00 113.53 -0.09
53 0.00 126.19 -0.11 54 0.00 113.53 -0.09
55 0.00 25.19 13.41 56 0.00 12.62 13.43

Mmax 对应组合号: 56 Mmax= 0.00 N = 12.62 V = 13.43
Mmin 对应组合号: 54 Mmin= 0.00 N = 113.53 V = -0.09
Nmax 对应组合号: 53 M = 0.00 Nmax= 126.19 V = -0.11
Nmin 对应组合号: 46 M = 0.00 Nmin= 12.05 V = 13.36
Vmax 对应组合号: 56 M = 0.00 N = 12.62 Vmax= 13.43
Vmin 对应组合号: 13 M = 0.00 N = 85.73 Vmin= -0.16




---- 柱下基础设计 ----

附加 墙与柱 杯口 基础计 基础 地 基 基础 宽度修 深度修
墙重 中心距 宽度 算埋深 高度 承载力 类型 正系数 正系数
0.00 0.00 0.10 1.75 1.80 100.00 2 0.00 1.00


选用基础长宽比:0.99

地基承载力计算采用柱底力标准组合
计算最大基础底面积对应标准组合号: 23, M= 0.00, N= 24.21, V= 10.30
基底作用力标准组合值(含覆土及基础自重): Mk= 18.55, Nk= 87.36
基底标准组合作用力偏心值 e= 0.21
基础底面尺寸: 宽 A= 1.35; 长 B= 1.34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129.80
对应标准组合作用在基底边缘产生的应力: 最大值 Pmax= 94.56; 最小值 Pmin= 2.28

基础计算采用柱底力基本组合
基础计算最大配筋对应基本组合号: 51
基底作用力: 弯矩 M= -0.20, 轴力 N= 126.19, 偏心值 e= 0.00
基底附加应力(扣除覆土及基础自重): 最大值 Tmax= 70.43, 最小值 Tmin= 69.45

--- 基础各截面计算结果 ---
截面号 冲剪所 构造所 至 Tmax 基底 截面 X 向 X 向 Y 向 Y 向
需高度 需高度 边缘距 应力 高度 弯矩 配筋 弯矩 配筋
(0-0) 0.14 0.60 0.47 70.09 0.60 8.22 60. 6.47 49.
(1-1) 0.14 0.30 0.23 70.26 0.30 2.33 37. 1.86 32.
(2-2) 0.19 1.80 0.57 70.01 1.80 11.35 27. 9.23 22.

(说明:计算配筋所采用高度为构造所需高度与冲剪所需高度的较大值, 单位:mm2)
基础边缘构造高度 (m): 0.300
(0-0)剖面计算配筋率:X向: 0.012%, Y向: 0.010%
(0-0)剖面按0.15%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777., Y向: 729.
(0-0)剖面按0.2% 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1036., Y向: 972.

STS计算基础采用的组合好像不是最不利的组合,为什么

tiandishun:同问 望大神给解答

回复
lukaifa868
2012年11月27日 16:58:01
30楼
假如我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0-0)剖面计算配筋率:X向: 0.030%, Y向: 0.002%
(0-0)剖面按0.15%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1176., Y向: 1663.
(0-0)剖面按0.2% 构造配筋面积(mm2):X向: 1568., Y向: 2218.
我该怎样进行换算成配多少钢筋呢,间距又该是多少啊
回复
xiaoyixiaoyixiaoyi
2013年01月07日 18:25:10
31楼
大神门应该说一个就是 这里的面积就是整个断面面积 而不是单位长度的面积 这下子知道怎么配钢筋了吧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