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一词,最早出现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上,这是对 于我国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出的新论断。今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再次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对于处在基础设施构建环节中的建筑企业而言,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要求下自身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持续探讨的话题。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一词,最早出现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上,这是对 于我国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出的新论断。今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再次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对于处在基础设施构建环节中的建筑企业而言,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要求下自身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持续探讨的话题。
如何解读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笔者认为,从统筹发展与安全角度出发,基于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等原则要素考虑,打造“新旧基建”相结合的基础设施体系,是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1. “旧基建”的发展机遇
“旧基建”,是指“铁公基”传统基础设施,未来的建设重点在联网、补网、强链上,做好联动,着力提升网络效益,打造网络型基础设施。具体来说, 在交通领域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在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其中铁路20万公里左右,公路46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沿海主要港口27个,民用运输机场400个左右,邮政快递枢纽80个左右。
在能源领域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在建设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加快建设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油气管网。 能源结构绿色低碳化转型与全国电网转型升级将带动大规模能源基建投资。一方面,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急迫性提高,电网转型升级将撬动大规模投资。另一方面,在“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将加快布局,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将成为基建投资的重要增长点。
在水利领域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在加快建设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 2022年水利部设定的水利建设目标是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30项,完成水利建设投资8000亿元。投向上,持续加大民族地区,以及革命老区、脱贫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水利项目投资力度。
▌2. “新基建”的发展机遇
“新基建”,除指网络信息科技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外,还包括城市生活及乡村振兴等人民美好生活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具体而言, 一是产业升级基础设施上,在网络信息领域设施建设方面, 重点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建设云计算、打造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宽带基础网络; 在科技领域设施建设方面, 重点推进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在物流领域设施建设方面, 重点加强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
这类基础设施项目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规模不大但成长性高。伴随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数据中心资源配置优化与结构调整将带动大量投资。工信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累计投资由2020年的2.5万亿增至2025年的3.7万亿元。5G网络投资建设也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上,在城市群交通一体化领域设施建设方面, 重点打造城际铁路网、建设市域(郊)铁路、打造城市轨道交通、建立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 在环保和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重点加强建设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加强建设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有序推进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加强建设公共卫生应急设施; 在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建设。
截至2021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4.72%,部分城市已出现城市中心人口流出等现象,城市更新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未来城市维护支出将会越来越多,城市更新带动的投资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长。在老旧小区改造、市政设施更新建造、历史文化区改造、绿色生态化改造、数字智能化改造上持续投入。 县城城镇化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预计未来县城建设将是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长点。 我国未来城镇化率的提升空间将较大部分来自于县城的城镇化建设。当前,我国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城市间差距较大,例如,县城燃气普及率(89.1%)明显低于城市(97.9%),绿化覆盖率(37.6%)也与城市(42.1%)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上,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加强建设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在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方面,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加快建设城乡冷链物流设施。以基础设施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动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重点。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我国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2021-2030年)》指出,到2025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支持5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30个全国性和70个区域性农产品骨干物流基地,建设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有较大发展空间。此外,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带动较大规模投资。。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在今年4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亦指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在此基础上,二十大报告将“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上着重表明其重要性。
当今正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和总体安全水平,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必须实施的战略举措之一,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国家硬实力的象征。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同样关乎我国经济安全,必须具备系统完整的基础设施体系做支撑,才可持续提高经济体系的韧性和抵御风险能力,才有拓展经济纵深的可能。
推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着眼考虑长期进行的战略性布局,是随着产业转型、结构优化、动能切换等形势递进式推进的,并非考虑短期压力而推出的新型响应政策。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围绕着“立足长远、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多轮驱动、注重效益”的要求建设,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民生效应的统一。
面对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筑企业有何解法
面对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笔者认为抓住市场机遇与建设自身能力是关键。
(1)认清形势,理性分析,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机会。 市场为王,毋庸置疑。前景虽好,但符合自己的才是解药。尤其处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聚焦主业,在自身建设的主方向上合理开拓,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而不是最后落得繁华背后的一地鸡毛。
(2)做好组织体系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培育自身能力。 在业务承接上,要构建立体市场经营体系,立体化的市场营销组织体系以前端营销的上下双攻和全过程营销的三次经营为核心。一次经营核心主体在市场体系组织,各级单位市场部人员广泛寻找项目机会;二次经营和三次经营责任主体在项目部,通过管理提升节约成本,商务管理扩大源头。 在项目履约上, 合理划分各级总部与项目部管理权责,做到权责利匹配,充分调动项目部履约动能,发挥好总部管理部门的监督服务职能;同时对总部管理部门间的工作面进行合理界定切分,推动工作效率提升,减少推诿扯皮事项发生。通过工作流程的仔细梳理,降低办事负担,推动工作开展。
(3)始终保持研发投入,为业务承接赋予更多保障。 作为施工建筑企业,培育创新能力,除在实际生产环节可以攻坚克难、提高效率外,还可为自身业务拓展提供新的可能。 做到不只为业主交钥匙,更可以交一把好钥匙, 更可以交不只一把钥匙,全面解决业主的各项需求,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与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