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事故汇集,给初学者的忠告(转贴)
wjphd
wjphd Lv.12
2005年05月30日 15:11:14
来自于铁路工程
只看楼主

大家好!现实工程中质量事故很多,而且大多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是我们自己的一点小疏忽,使我们的辛苦工作付之东流,让人很是惋惜,因此在这里我希望大家把发生在身边的质量事故,无论大小,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来汇集,让我们自己相互提醒、相互学习,避免类似的质量事故发生。同时让初学者们都引起重视,防止吃“二便苦”、受“二茬罪”。我收集了以下几个事故案例,,在此先先抛砖引玉了:事故1:某一个1000M2左右的单层厂房施工。在施工至车间顶板浇注混凝土时,在浇注过程中由于模板整体下沉150MM左右,该顶板全部报废,重新支模二次浇注。对当时的我(一个刚刚独立施工的工长)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现在也是记忆由新啊。

大家好!现实工程中质量事故很多,而且大多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是我们自己的一点小疏忽,使我们的辛苦工作付之东流,让人很是惋惜,因此在这里我希望大家把发生在身边的质量事故,无论大小,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来汇集,让我们自己相互提醒、相互学习,避免类似的质量事故发生。同时让初学者们都引起重视,防止吃“二便苦”、受“二茬罪”。
我收集了以下几个事故案例,,在此先先抛砖引玉了:

事故1:某一个1000M2左右的单层厂房施工。在施工至车间顶板浇注混凝土时,在浇注过程中由于模板整体下沉150MM左右,该顶板全部报废,重新支模二次浇注。对当时的我(一个刚刚独立施工的工长)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现在也是记忆由新啊。
事故原因:模板竖向支撑下部虽然通铺了木架板,可是木架板下的是失陷性相当严重的回填土,虽然回填时也考虑了模板竖向支撑受力,严格控制了回填质量。可是没有考虑砼施工前模板浇水,及砼自身泌水,所有水把木架板下的回填土完全侵泡,回填土已经不能承受施工荷载,及砼本身荷载。当时快浇注完毕才发现问题,我组织了10几了千斤顶也是无能为力。只能乘砼强度不高,拆模把砼全部捣除。真是让人难受。
处理办法:二次浇注时,在队长(现在的项目经理)的指导下,把所有支撑都受力在地梁上,不能直接受力于地梁上的支撑满绑扫地竿,传力到地梁上,施工时注意模板浇水湿润的控制,注意砼的塌落度控制,防止砼泌水过多。这样以后施工时才没有发生模板下沉现象。
(希望大家都来踊跃发言,同时,我会经常把我身边发生的其他质量事故发给大家)

事故2:当时另外一个工长施工的一个车间地梁发生向上折断事故。车间竣工后半年左右地梁上部的砌体产生垂直裂缝,派人挖开地梁后发现地梁已经完全折段,裂缝达30MM的通缝,地梁中间凸起,把地梁下部掏开后发现地梁下部有一块150直径的石灰块,看来它是祸首。分析后结论是地梁下部回填土时监督不利,以至于生石灰块混在回填土内,由于雨水侵透,使生石灰块熟化,产生膨胀硬生生的把截面350*700的地梁顶断。这么小的石灰块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确实没想到啊。(石灰块是车间地基换灰土回填时留下来的)

事故3:去年在施工一个有梁式筏板基础钢筋时,为了节约钢筋、减少接头(规范要求同一截面钢筋接头百分率是25%),就和监理公司总监商议,总监口头答应可以适当放宽,因为规范上对此的说明也是“不宜”,等基础钢筋帮扎完毕后,市质检站和设计院、监理人员共同验筋,在验收中设计方就反对钢筋接头百分率放宽的做法,质检站也反对,验收没有通过,不得不根据设计院的整改方案,在钢筋接头处分类补强,最后反而多用了钢筋,而且花费了大量的人力,整正影响了2天工期,老板很不高兴,认为监理口头同意,没有及时的办理书面资料,当时我们也没有把责任往监理身上推(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我知道这种问题主要在我们施工人员一味的迎合老板的控制成本意图,自己没有主见的缘故。
所以说施工技术人员的关键是要有主见,没有主见工作起来真是被动啊,别人还觉得你没有能力,初学者一定要谨慎!

事故4: 我们在去年建水电站的时候,要建的引水洞有三个检修闸门井,标准段是用滑模浇筑的,因此需要先绑扎钢筋,都是由一家施工队伍来干的,前两个都还比较顺利,没什么大的问题,所以他们也就产生了大意的思想,第三个钢筋已经快到顶了,结果一天中午的时候几百吨的钢筋从上到下全都跨了下去,造成一死五伤,工期滞后了二个多月,分析原因教训是惨重的,主要是施工队伍为了抢工期,施工过程中简化了程序,周围的锚杆应该都要点焊的,他们只焊了几个点,绑扎的钢筋也不多,施工人员平常也没有多注意观察结构的整体的变形,力量一点点的积累,站筋终于承受不了重荷,出现了重大的质量事故,值得深

事故5:我们工程在施工地下室侧壁与围护之间回填土时,由于场地周转困难无法用黏土或其他好土回填并分层夯实,而采用楼层上清理出来的建筑垃圾回填。市政施工时虽然经过压路机反复压,但毕竟影响深度有限,竣工半年后由于沉降,造成台阶与主体脱开了5CM,影响了使用功能(台阶沿街面,上铺花岗岩,长130米),整改则涉及面很广,教训很大,提醒大家回填土工作不可忽视。

事故6:地下室侧壁与围护之间回填土时,没有用黏土或其他好土回填并分层夯实(场地原因),而采用楼层上清理出来的建筑垃圾回填。由于基坑围护采用喷锚方案,基坑围护与地下室侧壁之间形成封闭水槽,水无法流走或参透而建筑垃圾参透系数很大,雨季时水位很高,造成地下室侧壁内壁毛细水很多(侧壁迎水面虽涂刷氰凝作防水,但回填时没加保护),地下室地面有积水现象。
教训:1 黏土或其他好土回填并分层夯实
2 回填前做好防水层保护(破旧模板、砌砖、水泥砂浆等)
3 回填土工作在思想上要重视

事故7:我在施工市大十子百货新楼工程主体时,柱砼强度等级C40采用的是当时的525水泥,梁板砼强度等级C30,
免费打赏
pxliwei@co163
2005年06月03日 15:27:24
15楼
我以前也是搞施工的,我们那个工地上的偷工减料现象一般有:
1、土石方开挖:主要是测量上做手脚,原地面线抬高,我初步估计最少有25%的水分,别少看我0.25,水利工程的开挖回填量都是几十万几百万的,这个数目可不少了。还有就是土石比,石方开挖比土方开挖的单价要贵3倍以上,土石比也是个比较模糊的东西,在这里做文章的大有人在。
2、灌浆工程:钻孔深度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当然,这得打通监理这个环节。最大的水分在吸浆量,一般是灌水泥浆,我们一个围堰的防渗灌浆竟然灌了2000多吨水泥,围堰长度是170m,平均孔深是20m,真想不通。
3、钢筋笼块石护坡工程:这里面的猫腻就更多了,一般钢筋笼都是上层呀下层的至少一半,有的施工方就只做一半盖子,钢筋笼甚至也只做一半多点,里面就直接是石头了,还有铁丝网的密度超过设计要求等。
4、大体积混凝土:这个在上面个为仁兄已经说了很多了,我们工地一快回填区设计要求是C15砼回填,结果1300方的回填量中只有125方是混凝土,其余都是块石甚至是汽车直接往里面倒石渣。
5、隧洞开挖和衬砌:大找地质原因,充分利用规范允许的超挖15~20cm,即增加开挖量又多了回填量。当然,这要看合同是怎么签的了。
6、喷砼护坡:永远别希望施工方会保证你的设计厚度,危险的地方没人会愿意检查,那就是他们偷工减料的好地方,塌了又喷,喷了又塌,工程量还的一次一次算(这不排除是我们管理的问题)。
还有些工程事故等俺有时间了再一一向各位详细叙说,感谢楼主提供这么一个交流的平台!
回复
gbear0101
2005年06月06日 15:31:26
16楼
谢楼主,楼主胸怀可广了
回复
当代大禹
2005年06月07日 22:18:07
17楼
一句话:都是目前中国招投标制度不健全而产生的必然现象,不然怎么会发生象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外方建筑承包企业索赔的事件呢?
回复
liu1735
2005年06月08日 13:55:08
18楼
教训也很值得
回复
wsx9955
2005年06月10日 10:57:08
19楼
值得一看!
回复
sd003132
2005年06月11日 10:51:58
20楼
呵呵...长见识了,我也是刚出来工作的,现场管理还不是很有经验,现在看到前辈的说法,算是长了见识了!!
回复
xjsl
2005年06月11日 12:00:43
21楼
我是作设计的,看了以后,我的设计以后搞的应该更加保守点,安全系数还要加大,这都是施工单位逼的,哈哈
回复
gswsbwz
2005年06月12日 18:38:40
22楼
这个栏目开辟的很好,但愿大家能够将自己从事工作中曾发生的实际事故或出现过的差错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大家,避免工作中重蹈覆辙。
回复
liaoyun1999
2005年06月13日 15:21:53
23楼
感谢各位了,受益匪浅!
回复
qing_er1010
2005年06月13日 21:28:41
24楼
毕业不久,同样也是做设计的我,确实看完这些施工中不良现象而怕怕啦~~~~~~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