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对结构设计的启示
sdwhzyx
sdwhzyx Lv.4
2008年09月02日 21:39:28
只看楼主

搞了一辈子建筑抗震设计,真正的地震发生后,建筑是如何破坏的?是不是和我们设计所预判的一致呢?只有亲历地震破坏现场才会有切身的体会。

搞了一辈子建筑抗震设计,真正的地震发生后,建筑是如何破坏的?是不是和我们设计所预判的一致呢?只有亲历地震破坏现场才会有切身的体会。
免费打赏
hongyanjinghan
2008年09月11日 21:36:26
52楼
楼主,第4、第5的图片都是可以理解的。
按说,我们大家都知道强柱弱梁—更强节点核心区。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对于节点核心区的施工普遍弄错,一是施工管理人员理解的问题,一是设计机构本身的问题。
节点核心区的范围很少有人能弄清楚,一般施工人员都是先浇筑柱子,然后浇筑梁的混凝土,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柱子就直接浇到了梁的下方几厘米处,甚至与梁底面同高!事实上,此时柱子最好应浇到梁底面向下一个梁高位置就留待接茬,起码也应该比梁低300。
另外:此区域内钢筋密布,一般难以振捣下方,且混凝土连接界面一般都有很多杂物。所以,不出问题才怪,可怜!死难的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失去了亲人朋友或者自己的生命,你就好好骂建设部长吧。

此区域,我在现场的做法是柱子浇注到低于梁底300处,然后凿除浮浆,关模后预留洞口在浇注前清扫。少数设计能指定节点核心区范围,且在此区域改变混凝土标号,算是负责吧。
回复
cyh8110
2008年09月11日 23:12:31
53楼


按楼主的结论是对的,但好像原因分析的有问题。如果在计算的时候梁的刚度考虑小了,那么梁分配到的弯矩自然就小,配筋也会少,这样怎么得出“ 造成梁的承载力远远大于柱子的承载力”呢。我觉得造成强梁弱柱的原因至少应该会包括以下一些:计算时忽略了板的面外刚度;PKPM计算时,考虑了梁裂缝的计算(而且PKPM的裂缝计算居然是按照矩形梁来算的,这就有点受不了),但柱的配筋并没有相应的增大;底部墙少,上部墙多,形成类似底框结构的了。关于框架里的墙体,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这种框架的刚度是纯框架的5~10倍,而且这还是保守的数字,呵呵,有点吓人。
回复
ningmenghei
2008年09月12日 09:07:38
54楼
说的确实不错。学习了。
回复
kingfjy01
2008年09月12日 09:43:10
55楼
地震真的 太可怕了 ,现在全世界到处都在震,昨天日本,印尼,又发生了强烈地震,是不是人类过度的活动,导致地球负荷过重啊 ,看似,环境问题将是今后我们 关注的主题啊,,
回复
city_wolf
2008年09月12日 09:57:02
56楼
建筑抗震最重要的还是概念设计,现在的抗震规范过细,本身就不利于研究设计的发展,结构工程师的素质决定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回复
lenneth
2008年09月12日 10:49:38
57楼


梁刚度增加的结果是:恒载活载作用下梁端(及柱顶)弯矩变小;
反弯点上升,柱底地震弯矩变小,柱顶地震弯矩变大;
梁刚度只影响内力分布,不影响承载力,刚度放大系数已经够了,可以考虑有效翼缘宽度进行计算。

造成梁承载力大于柱的原因是:板作为梁翼缘参加工作,梁考虑裂缝加大配筋。
虽然事实上是强柱弱梁,但不违反规范要求,只不过这次地震力较大,超出1.1Mb而已。
(也只有一级9度时候需按梁实际配筋计算弯矩)
回复
amour2008966
2008年09月12日 11:19:24
58楼
我是搞桥梁的,我想柱子出现的问题,可能是在地震的时候底面晃动,但建筑物本身由于惯性,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不知道工民建搞建模的时候会不会在模拟地震时,把建筑物本身的惯性力算进去。
回复
zpywy
2008年09月12日 13:19:52
59楼
理论是一回事,实际又是另一回事
事在人为
回复
jlqijd
2008年09月13日 09:10:49
60楼
学了很多呀,长见识:victory:
回复
zjc0708
2008年09月13日 09:19:22
61楼
我也拍了一些都江堰地震的破坏照片,看到了柱顶的塑性绞,我的看法是南北地震带上的房子不能高.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