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思考
有胆有识的石榴
2024年09月12日 10:45:05
只看楼主

来源:全造价

|

作者:轻胜马严

前言: 我们几十年的基建狂潮,打出了“基建狂魔”的名头,但高速发展中掩盖了未足够重视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问题。当 行业从大量新建阶段进入大量养护阶段后,问题隐患已逐步显现。 最近看篇文章, 提到我国多地国道恢复收费的问题,这是眼下行业都在关注的”建得起、不一定用得起“的具体现象。 国道收费现象重现:

前言: 我们几十年的基建狂潮,打出了“基建狂魔”的名头,但高速发展中掩盖了未足够重视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问题。当 行业从大量新建阶段进入大量养护阶段后,问题隐患已逐步显现。


最近看篇文章, 提到我国多地国道恢复收费的问题,这是眼下行业都在关注的”建得起、不一定用得起“的具体现象。
国道收费现象重现:    
山东省政府宣布在济南黄河大桥设置收费站,收费期限为25年。这并非孤立事件,自2021年以来,安徽、山西、甘肃、湖北、吉林、陕西、江苏、山东等地均发布过类似公告。    
道路养护资金缺口明显:全国普通公路的养护资金需求约为6000亿元,但根据相关研究,目前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存在约3000亿元的资金缺口。    
背后是养护资金压力:随着公路养护高峰期的到来,地方财政面临养护资金压力。2008年后大规模公路基建,而路面结构寿命设计15年左右,导致现在许多道路需要大规模养护,而养护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和燃油税。    
但收费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虽然法律上国道收费有依据,但自养路费制度废止以来,国道一直免费通行。如果重启收费,可能会造成重复收费,并加剧市场的不公平,特别是对传统燃油车车主。更重的电动车    
这种现象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国道收费可能会推高物流成本,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内循环。其实,2023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4.4%,远高于发达国家。    
基础设施建设应有长期规划,避免为了短期政绩而盲目上马,同时应客观评估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房地产深度调整和基建狂潮退去,原来的工程进入维护更新新阶段(多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更名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在项目收入不足的情况下,项目运维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此时,如果从全寿命周期成本角度角度审视反思过往,或有新启发。


在工程管理领域里,有一个全寿命周期概念。它相当于把工程类比于是一个人,涵盖从出生到消亡。

就拿公路这种基础设施来说,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涉及两大阶段:筹划建设阶段和运维使用阶段。
具体工程 在筹划建设阶段 投入建成实体,形成固定投资。


后面运营维护阶段,具体工程要正常使用,期间需要运营维护费用,一般按年投入。而由于时间跨度大,其累计值有时候可能比前期策划建设花费更多。 曾看到视频介绍某国还在用100余年前的、一直正常保养的的蒸汽机车除雪机车铲除铁路轨道上的积雪。
这两个阶段的全部花费,就构成其全寿命成本。公式如下:



再来看一下这张图。

与图有关的研究指出,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随项目质量可靠性、成果可用率要求而变化,并给出全寿命周期成本与可用率的关系曲线。其中的可用率与可靠性、可维修性和维修支持系统关联,在图中用可靠性代表。某一个具体项目期待目标是在满足可靠性要求下保证可用率,最终使得项目周期成本相对最小。
如果围绕着这个图作分析,项目全寿命成本可以出现三种典型情况:

第一种情形, 由于策划建设阶段管理精细化,运营维护使用阶段亦合理使用,实现工程较高的可用率,项目的全寿命成本总体较低。
  第二种情形,由于策划建设阶段管理粗放降低项目可靠性,或者运维使用阶段未正常使用,导致成果可用率降低,项目的全寿命成本总体偏高。
第三种情形,   以合理的前期投入,得到性价比较高且质量可靠的工程实体,后续运营维护投入相对较少。这时,整个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花费相对最小。
第一种情形,是比较理想的,或者说需要待行业发展成熟,到标准化、工厂化阶段才容易实现。
第二种情形,很可能就是 我们在前面几十年的基建狂潮期建设的项目的状态:工程造价管控相对粗放,前期质量可靠性参差不齐,导致全寿命周期成本会相对较高 如果与其他国家的做法稍微对比下,会发现相关工作也有明显差异。

新加坡在工程项目领域高度重视的前期工作和招投标环节, 投入大量精力于制度建设,正是 前期工作细致严谨,为后续建造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    
可能需要1至3年的时间来确保项目的充分酝酿,通常占据了整个项目策划建设周期的显著部分。    
在招投标环节:    
    • 有充足的招标时间:新加坡的工程项目从最初的筹备阶段直至招投标流程结束,需耗时长达2至4年。招标过程一般需要6到10个月的时间。
    • 进行详细澄清答疑:承包商在交标后需要进行大量的澄清答疑工作,业主会提出多轮次的问题,数量可能多达100多个。
    • 严谨细致评标:评标团队遵循一套严谨细致的流程,对投标人进行综合打分,整个过程需要3到6个月的时间。
    • 承包人详细策划:投标人需要预判设计、施工、物资设备采购和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交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承诺,对项目实施进行详细的策划和预演。
进一步简单分析就会发现 原来的很多工程不太重视工程造价,容易在关注安全、进度和质量的过程中忽略建设项目投入产出的经济性。 比如前期策划和论证形式化,在匆忙中甚至盲目中上马项目,造成当下一些花费巨大又高大上的如高铁站,楼堂馆所,以及商业办公场所运营闲置或被迫闲置,这与成熟的建设管理差别仍很大;又如:项目招投标的效果与预期有差距,程序合规的形式化情况很多,以综合评分法为代表的评标规则,让项目的经济性仍未成为项目发承包的占主导的关键因素,甚至一度要取消(合理)最低价中标。再如,行业里的项目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这意味着一部分投资是不应该核算纳入固定资产投资,存在虚高。


至于第三种情形,就是在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后,选择一个相对次优解,达到全寿命成本合理较低, 是从第二阶段演变到第一阶段的过渡期间尽量要追求的状态 。示意如图:


                                                                          

控制全寿命周期成本,肯定是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从专业角度看,其中最关键的应该是控制工程造价。那么,控制全寿命周期成本与工程造价是如何关联的呢?
全寿命周期成本核算思路其实也是拆分成各版块,逐个核算累加。这里就要先把 策划建设阶段拆分为策划决策和建设实施两个环节,然后与运维一起,划分出的三个阶段考虑,这是项目管理中 典型的 全寿命周期阶段 划分方式。
工程造价在专业口径下对应固定资产投资,把决策策划和建造实施都包括进去,具体包括建设投资和建设期利息两个部分。 在项目全寿命周期策划建设阶段,策划决策的科学程度和建造实施阶段的精益程度,都直接影响前期固定资产投资和后期维护使用费用:在正式动工建造之前的决策、设计都是投入占比小但影响固定资产投资较大的环节;正式动工后的建造阶段的实际控制效果则直接影响工程造价。

那工程造价又如何与工程的后期运维发生关联?工程造价中的建设期利息就是一个重要的关联点。由于建设项目投资金额大,国家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项目资本金制度。所以,在全部投入20%左右之外,资金需要筹措,无论是贷款还是发放债券,都需要在建设投资基础上考虑融资,运维阶段也就有基于固定资产投资计算的偿付成本考量。现如今让地方政府头疼的地方债,以及让房开们头疼的银行贷款利息就是典型情形。
行业在新形势下要追求高质量发展,就得真正重视工程造价和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结合上面的分析,在后基建时代,如果想要让新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达到相对较低,首先应该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消除论证和程序工作形式化,强调的经济性,以投入产出实质效果为原则和落脚点。同时,应该是在策划阶段和建造阶段,真正发挥专业价值,通过科学论证和精益建造,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这样可以为全寿命成本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后记: 上面的讨论主要是从全寿命成本控制角度讨论,具体项目运维是否正常,还涉及工程项目收入情况。常理,项目运维应收支平衡。如果收支不平衡,也仍然可能会导致后期运维出现问题。

比如, 除了前述国道重收过路费,高速公路收费到期又延期。
又比如:占全国公路网总里程的近85%的农村公路,这种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长期投资,由于全寿命周期成本较高,运维成本主要由县级财政承担养护,但资金不足,养护问题或许更加严重。一些地方因养护资金不足实际已经采取权宜之计,如降低养护投入或推迟维修;
再比如:最近还看到住建部也在吹风,要出台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类似的住房养老金制度,这个政策的目标之一,应该就是在想办法开源覆盖项目运维成本。
免费打赏
shilaoqi
2024年09月13日 11:06:29
3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huxinqun
2024年09月14日 16:35:19
4楼

谢谢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