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现代建筑材料中,可以说混凝土是最古老,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材料之一。有人预测,在下个世纪混凝土用量将更大,到时全世界混凝土每年消耗量在60-70亿立方,并将沿着轻质、高强、多功能方面发展。目前,我们集团年生产水泥能力在600万吨以上,可配制混凝土近两千万立方。在所处区域内水泥产量过饱和,销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用户对水泥质量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苛刻,因此,要求我们不仅要懂得水泥产品生产与控制,还要了解水泥产品如何使用?这一点对于市场营销人员和质量管理者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以前被动售后服务为主动的售前指导。
在所有现代建筑材料中,可以说混凝土是最古老,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材料之一。有人预测,在下个世纪混凝土用量将更大,到时全世界混凝土每年消耗量在60-70亿立方,并将沿着轻质、高强、多功能方面发展。目前,我们集团年生产水泥能力在600万吨以上,可配制混凝土近两千万立方。在所处区域内水泥产量过饱和,销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用户对水泥质量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苛刻,因此,要求我们不仅要懂得水泥产品生产与控制,还要了解水泥产品如何使用?这一点对于市场营销人员和质量管理者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以前被动售后服务为主动的售前指导。
平常我们所接触到混凝土结构,基本都是由水泥、普通碎石(卵石)、砂和水配制的密度为2350--2450kg/m3普通水泥类混凝土。对此类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组成中主要材料之一,它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所配制混凝土质量好坏,但是有了优质的水泥产品,并不一定就能施工出性能优良、满意的混凝土结构,二者之间关系如同“米与饭”的关系。为能更好的指导客户使用我公司水泥产品,现就水泥混凝土基本知识及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事项作简单介绍给大家参考。
首先 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选用方面:
一.拌制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碎石、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物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最小净间距的3/4。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且不得超过50mm。
二.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它来源水时,水中不得含有对水泥水化产生不利的成份存在,如拌和用水中混有一定量糖类有机物可能使混凝土永远不会硬化,即水泥不能凝固。
三.配制施工混凝土时应选用标号适宜的水泥,特别要注意水和水泥的用量。一般来讲,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其它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泥浆的性能,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水泥用量越多、水用量越少,混凝土强度会越高,因此,对不同环境浇筑的混凝土,施工所用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相关规范中也作了一般规定如下:
上表所说的最小水泥用量,当采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时,水泥用量应增加25 kg/m3。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很低,小于C10时,上述规定可适当放宽。当有特殊要求时应另当别论。如防水混凝土就要求水灰比要小、水泥用量要适当多些。
但是,混凝土水泥用量也不可无限制增大,一般规定,混凝土最大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因为水泥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靠加大水泥来提高混凝土强度作用不大,反而会加大混凝土中水化热,易产生温差裂缝,影响混凝土结构强度及耐久性能。
四.混凝土所用砂、石材料中不得含有较多的泥土等杂物,颗粒级配应适中。我们对此用宁国水泥厂干法线生产的P.C425R作过相关试验:
从以上试验结果也可发现:在混凝土配合比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骨料内含泥量增加,混凝土拌和物需水量增加,坍落度减小;混凝土中含泥量越多,硬化后混凝土强度下降越大。另外,混凝土含泥量增加,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开裂,影响混凝土结构抗渗性及其它耐久性能。因此,配制混凝土时务必要控制混凝土所用砂石骨料中含泥量。一般规定,对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砂中含泥量≤5.0%,石中含泥量≤2.0%;对强度等级大于C30的混凝土,砂中含泥量≤3.0%,石中含泥量≤1.0%;对强度等级小于C10的混凝土含泥量可适当放宽。
其次 混凝土施工方面:
一.混凝土在拌和时一定要拌和均匀,否则会使混凝土结构局部强度很低,影响整体质量,还容易产生混凝土开裂,这是由于结构中各部位混凝土收缩不一致所导致的。
二.混凝土搅拌好后应尽快浇注(使用),一般来讲当气温不高于250C时,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得超过1.5小时,当气温高于250C时,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三.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封堵严密不得漏浆;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油污应清理干净;对木模板等吸水模板应预先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得有积水;需要时模板内应涂刷隔离剂,但不得污染钢筋等;当在地基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在雨季时应有防水措施,以免由于雨水掺入增加了混凝土中实际用水量,进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基,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四.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层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浇灌混凝土时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当落差高度较高时应采用串筒或溜管等使混凝土缓慢下降,以免混凝土离析,也就是说会造成混凝土中石子会分离出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当浇筑梁板时,对与混凝土柱或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应待柱或墙混凝土沉实后,再开始浇筑,以防接头部位产生沉降裂缝。
五.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浇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
六.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尽可能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一般来讲,当气温不高于250C时,混凝土运输、浇灌和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当气温高于250C时,混凝土运输、浇灌和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2.5小时。即要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完成次层浇筑。当超过时混凝土应留置施工缝,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须达到1.2MPa方可继续浇筑;浇筑前,对施工缝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的骨料以及软弱的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表面不得有积水;在浇筑前宜在处理过施工缝面层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时应细致捣实,使其与已硬化混凝土紧密结合。
七.混凝土振捣要密实。有许多工程混凝土浇灌好后,拆除模板发现混凝土表面有很多蜂窝、麻面、孔洞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相当于减小了结构受力面积,必然会对结构物带来不利。在农村施工时,有许多部位他们根本不振,比如象楼梯这样部位。
最后 混凝土硬化后养护方面: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如处于干燥环境中,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将以蒸汽的形式逸出,内部形成气孔;表面失水易产生龟裂;大量失水,造成水泥水化不充分,结晶不完善,使混凝土孔隙增大,透水性增大,耐久性降低,强度降低,因此混凝土浇筑后因适时进行充分养护。为此,我们也作过相关试验发现,配合比相同情况下,养条件不同,混凝土硬化后强度相差很大:
混凝土结构成型后养护基本原则如下:
一. 应在混凝土(主要指塑性混凝土)浇浇完毕后6—12小时
内(约在混凝土终凝后开始)就要对其浇水覆盖。当气温高于250C时普通混凝土应在6小时内开始(当在高温,风大时2—4小时),低于250C时在12小时内开始,对干硬性混凝土1-2小时就需开始养护。
二. 混凝土在浇水养护的时间,一般而言,对P.II(I)、P.O
或P.S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复合、粉煤灰水泥时间要适当延长,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三.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面层能始终处于润湿状态,其次
数取决于当时当地气候及覆盖物的保湿能力,以保持湿润状态为原则。在一般气温(约15—200C)条件下,浇灌后最初3天,每隔2—3小时一次,以后视气温高低而定;混凝土早期失水对强度影响很大。特别是在高温干燥的气候下,在浇灌后2-3天内应加强养护,当发现混凝土表面泛白或呈现微细裂纹,表明已属失水,应即严密覆盖充分浇水、并延长养护时间予以补救。
四. 混凝土的养护用水不应对水泥水化有害,最好与拌制用水
相同。
五.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0C时,不得浇水,但仍需覆盖。是以
防气温突然下降,使混凝土受冻。
六. 当混凝土养护采用塑料布覆盖时,其敞露的全部混凝土表
面应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当采用喷涂塑料薄膜的方法养护时,须在混凝土浇灌后待混凝土表面失去浮水的光泽后方可喷涂,过早将影响其与混凝土表面的结合。喷涂的塑料薄膜经过一定时间后即可自行脱落。
七.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
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宜超250C。
八. 在已浇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
或安装模板及支设杆架,也就是说在混凝土没有足够强度之前,不得振动它,以免破坏硬化初期的混凝土结构,影响混凝土的最终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