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染南田:有趣有意蕴的校园,江苏常州南田九年一贯制学校
相逢即是缘分
2024年06月21日 15:06:09
只看楼主

来源:设计快讯

|

作者:闵羽琪

我们期待能建起一所校园。在这里,学生们能快乐地学习;在这里,传统文化得以承载;在这里,设计达成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01   项目概况   南田学校项目位于常州南部副中心武进区科教城高等教育聚集区内,这里将成为未来江苏省教育发展改革的实验区,成为常州教育、科技和社会开放共享的公共平台。


我们期待能建起一所校园。在这里,学生们能快乐地学习;在这里,传统文化得以承载;在这里,设计达成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01  
项目概况  
南田学校项目位于常州南部副中心武进区科教城高等教育聚集区内,这里将成为未来江苏省教育发展改革的实验区,成为常州教育、科技和社会开放共享的公共平台。  

 
依托区域规划优势,本项目拟建成小学36班、初中36班规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用地面积为78965㎡,总建设规模约为66600 ㎡。  

 
 
△ 区位分析  

 

 
02  
认知世界的教学场所  
中小学是学生启蒙的重要起点,现代的教学空间不该再是填塞知识的场所。我们期待带给学生们一个有趣的、可探索的、可交往的、有深刻记忆点的校园,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了解这个世界。  
 
△设计愿景  

 
03  
晕染南田  

 
恽南田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南田画派没骨画法不用墨勾线,直接用墨或颜色描绘物体形象,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在纸上予以巧妙结合,重在蕴意,依势行笔。为了体现”南田“学校的文化底蕴,本方案设计期望将南田画派的神髓融入设计之中--建筑有型而不生硬,空间有势而又相互交织。  
 
△ 设计理念  

 
04  
无处不在的没骨晕染设计  

 
带着对文化性与教学空间的思考,我们提取南田画派的精神神髓和审美韵味融入设计中去,并努力打破常规教学空间封闭呆板的常规设计框架,创造一个通透有趣而有文化意蕴的校园。  
 
△ 东南角鸟瞰  
 
△ 沿街透视  
4 .1 相互交织的规划结构  
本方案设计期望校园成为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在游乐中认知世界的场所,将“校园活力环”为设计理念。  
 
△ 活力环置入  
在校园中置入贯穿整个校园的公共活力纽带,复合交通联系、景观绿廊、活动平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整个校园的活力枢纽。同时串联起整个校园教学、文体、生活、行政办公等多种功能,成为校园中的乐活共享交流空间。  
△ 设计生成  
4 .2 塑性而有势的建筑设计  
本方案设计建筑形体契合没骨画法无界的设计意境,追求较为圆润的塑性感,在建筑的阳角处均作圆角角设计。整体形象呈现出浑厚敦实的形体感。  
 

 
 

 
并在立面上加入红砖拱券元素。将南田画派浑圆意蕴在设计形体上加以体现。同时在立面设计上通过深窗洞/花砖/柱廊/格栅等设计元素创造出虚实交替光影交织的立面形象。呼应南田画派模糊边际的设计理念。  

 
 
4 .3 消融界域的通透空间  
各个建筑在本方案设计中不再有清晰明了的边际,空间向四方扩延,在垂直维度和水平维度相互交织。学生们可在通透的校园中自由地探索、交往、求知学习。  
 

 
本方案设计同时消隐了建筑的外墙,室内室外空间相互交融渗透,建筑内与外的界限也在校园中消失了。  
 
4 .4 层层叠韵的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同样延续了南田画派的整体神韵,垂直通高的中庭空间,通过弧形顶部天窗设计,将阳光引入入建筑之内,然后以通高三层的格栅装饰墙作为画布,将阳光晕染至整个中庭空间。  
 
 

 
重点空间通过彩色水磨石地面层层叠韵的手法进行设计表达,地面与墙面的色彩抽取了南田画派的色彩构成,丰富了空间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校园的文化氛围。  
4 .5 向外浦沿的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通过高低灌木与草地的搭配,由建筑为中心向外一层层叠韵开,强化和延续了校园“叠韵”的整体设计理念。  

 
05  
精细化设计把控  

 
本方案深化设计阶段对每一个节点/立面片段都进行了精细化全景设计,确保施工落地能够完整的还原方案设计。
 

 
     
     
     
△滑动翻看  

 

 
06  
绿色低碳建筑设计  

 
本方案设计伊始,绿建设计团队就已介入方案创作之中,从建筑规划、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方向提出了相关设计意见。
 

 
根据绿建团队环境模拟模型,本案最终确定了方案立面深窗洞开窗形式,中庭漫反射设计方案,以及中庭外立面防风格栅等设计。  

 
 

 
 

 
 

 
 

 
同时本方案采用了多种主动节能设施,包括高性能空调、能耗管理控制系统、节能水泵节能电梯、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系统,最终达到绿色建筑二星设计标准。  

 
07  
结语  
南田学校项目旨在建设成为陪伴学生成长,启蒙学生认知的场所,将成为其漫长学习生活中难以磨灭的记忆点。同时本项目也将承担起区域文化历史传承的责任,成为地域文化精神中的一部分。  

 
项目图纸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