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PDOP?什么是差分?36条RTK测量常用名词解释来啦
筑梦旅人
2024年05月15日 15:59:46
来自于工程测量
只看楼主

测量人在使用RTK进行各种测量放样作业时   经常会遇到很多专业名词   部分测量人对于这些专业名称的含义并不清楚   这里收集整理了   36条RTK测量常用名词解释


测量人在使用RTK进行各种测量放样作业时  
经常会遇到很多专业名词  
部分测量人对于这些专业名称的含义并不清楚  
这里收集整理了  
36条RTK测量常用名词解释  
让我们可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一、RTK各种解状态名词解释


     

       


       

     

     
1、固定解— 表明整周模糊度已被解出、测量已被初始化。它是最精确的解类型。      
2、浮动解— 表明整周模糊度已被解出、测量还未被初始化。      
3、单点解— 接收机未使用任何差分改正信息计算的3D坐标。      
4、伪距— 由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到达GPS接收机的传播时间 乘以光速所得出的量侧距离。      

     

     

二、RTK参考站流动站名称解释



         

         

         


     
5、参考站(基准站)— 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称为参考站。
     
6、流动站(移动站)— 在参考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并实时提供三维坐标的接收机称为流动接收机。      

     

     

三、RTK工作模式设置常见名词



         

         

         


     
7、高度截止角— 为了屏蔽遮挡物(如建筑物、树木等)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所设定的蔽遮高度角,低于此角视空域的卫星不予跟踪。
8、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 )—一 个表示用户位置误差和卫星位置误差之间关系的无单位数字。反映定位精度衰减的因子与所测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有关,空间分布范围越大,PDOP 值越小,定位精度越高;反之,PDOP 值越大,定位精度越低。
9、SBAS选项— 主要做星基增强,正常情况下可关闭该选项。
10、RTCM23/30/32—— RTCM是标准差分协议,RTCM23/30/32是其中不同的版本,里面包含的原始数据不一样。
11、单点坐标/指定点坐标— 架设在已知点在需要指定点坐标启动,在未知点上需要单点坐标启动。
12、TCP—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13、NTRIP— 标准的网络传输差分模式,一般CORS网络使用。
14、DOP (精度因子)— 精度因子(Dilution of Precision)是 GNSS 位置的质量标志。它考虑到每颗卫星相对于星群中其它卫星的位置以及它们相对于 GNSS 接收机的几何位置。DOP值越小,表明精度可靠性越高。GNSS 应用的标准 DOP 值为:- PDOP - 位置(三维坐标) - RDOP - 相对(位置、平均时间之上) - HDOP - 水平 (二维水平坐标) -VDOP - 垂直 (只有高度) - TDOP - 时间 (只有时钟偏移)。


四、RTK测量时常用名称解释


     

       


       

     

15、多路径— 干扰(类似于电视屏幕上的重影)。GNSS 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天线之前所出现的多重路径。
16、多路径效应— 测站周围的反射物所反射的卫星信号(反射波)进入接收机天线,对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直接波) 产生干涉,从而使观测值偏离,产生所谓的“ 多路径误差”。这种由于多路径的信号传播所引起的干涉时延效应被称作多路径效应。
17、实时动态测量(RTK ,Real Time Kinematic )— RTK 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 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 (1-10cm)定位精度。
18、网络 RTK(CORS/VRS )— 指在一定区域内建立多个基准站,对该地区构成网状覆盖,并进行连续跟踪观测,通过这些站点组成卫星定位观测值的网络解算,获取覆盖该地区和该时间段的RTK改正参数,用于该区域内RTK行实时RTK改正的定位方式。
19、PPK(GPS 动态采集后处理差分)— PPK技术是最早的 GPS 动态差分技术方式,又称为走走停停(stop and go),他和 RTK 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基准站和移动台之间不必像 RTK 技术建立实时的数据传输,而是在定位观测后,对两台接收机所采集的定位数据进行联合后处理,从而计算出移动台在对应位置的坐标,其基准站和移动台之间的距离没有严格的限制。
20、差分定位— 对于同时跟踪相同卫星的两个接收机相对位置的精确测量。
21、伪距差分(DGPS )— 伪距差分测量技术使用 GPS 代码(C/A 码)测量定位。差分测量不需要初始化、或连续跟踪卫星。测量精度只能达到 1-3 米级。如果对伪距加入载波相位平滑,则伪距差分可达到亚米级的精度。


五、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22、坐标系统— RTK 测量采用 WGS84 系统,当 RTK 测量要求提供其它坐标系(北京坐标或 1980 西安坐标系等)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23、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中国采用的基准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24、时间系统— RTK 测量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当采用北京标准时间(BST)时,应考虑时区差与 UTC 进行换算。这在 RTK 用作定时器时尤为重要。


六、RTK测量误差来源名词解释


     

       


       

     

25、接收机钟差— GPS接收机一般采用高精度的石英钟,接收机的钟面时与GPS标准时之间的差异称为接收机钟差。
26、接收机的位置误差— 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相对测站标石中心位置的误差,称为接收机位置误差。
27、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 在 GPS 测量时,观测值都是以接收机天线的相位中心位置为准的,天线的相位中心与其几何中心,在理论上应保持一致。但是观测时天线的相位中心随着信号输入的强度和方向不同而有所变化,这种差别叫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偏差。


七、其他名词解释


     

       


       

     

28、PPM— 每一百万分之一斜距的测量改正,改正适用于地球大气层影响。用观测的气压和温度以及特定的仪器常数一起来决定PPM。
29、RMS— 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用来表示点的测量精度。它是在大约 70%的位置固定点内的误差圆半径。
30、SNR—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是对卫星信号强度的衡量。SNR 的范围是从 0(没有信号)到 99,其中 99 最佳,0 意味着卫星不可用。典型的良好值是 40。通常,当 SNR 值高于 25 时,GNSS 系统开始使用卫星。
31、加权指数— 加权指数用在邻域平差计算中。当应用到新点的坐标平差被计算出后,从每个新点到用于测站设立中控制点的已计算距离将依照加权指数而被加权。
32、桩距/测站距离— 沿着线、弧或道路的距离或间隔。
33、投影— 投影用于产生表示地球表面或该部分表面的平面地图。
34、椭球— 椭圆绕短半轴旋转构成的地球数学模型。
35、大地基准— 一个数学模型,设计目的是拟合部分或全部大地水准面(物理地球表面)。
36、大地水准— 非常近似于平均海水面的万有引力等位面。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